《今天怎样做教师》(王晓春)读书文摘(5)

案例14 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悲哀

真正的理想主义者是无论现实情况如何令人沮丧,都坚定地朝自己设定的方向前进的人。哪怕只能往前挪动一寸一分,他也不放弃。

为什么我们的努力常常白费?(1)可能是我们的努力不得要领,脱离实际,使劲使错了地方,或者办法不高明。(2)也可能我们的努力已经见到了成效,只是我们期望值过高,看不见小小的进步。(3)也可能有些事情我们确实无能为力。

面对第一种情况,我们应该反思自我,提高专业水平。面对第二种情况,我们应该鼓励自己,毕竟有点收获。面对第三种情况,我们应该安慰自己,本来我们就无法单枪匹马扭转乾坤,我们只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问心无愧而已。

我相信人比山高,我相信脚比路长。

案例15 实习老师为什么受欢迎?

我们为什么与学生越来越不亲近,甚至面目可憎?(1)日益麻木了心灵。从教数年后,大部分老师的棱角都会被磨得光光的。一张张试卷,一道道练习,做、改、评,再做、再改、再评,重复着过去,自认为没有了新鲜的刺激。(2)逐渐消减了热情。实习时,由于摸不着教学的门道,我们会极主动地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向其他教师虚心请教。待教学几年,有的老师自以为有了一些教学经验,于是研究、反思、提升自己的热情开始消减,放松了对自己专业成长的要求。(3)步步趋于功利。由于应试教育大行其道,分数不仅成了学生的命根,也成了教师的命根。学生的考分与教师的岗位考核、评职称关系密切。教学更多地关注当下,关注眼前看得见、摸得着的分数,而忽略了学生素质的提高。(4)老曲顺口,老拳顺手。人常有惰性心理,喜欢走捷径,走老路,除了“三板斧”的教学招式,竟很难亮出“第四板斧”来了。

实习老师往往谦虚好学、满怀激情、追求民主,因为没有框式的制约,教风相对活泼,没有应试压力的束缚,教学空间自由而广阔,更重要的,“教学新手”的角色催着,甚至“逼”着他们尽快地迈上专业成长。

世间万物,既是稳定的,又是变化的。没有相对的稳定,我们将失去安全感;没有变化,我们将无法进步。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能同时感受到世界的稳定性和世界的变动性,而且能将两种感觉很好地协调起来。

如何增加自己的新鲜感呢?最好的办法是走进孩子的心灵,因为孩子的心理是绿色心理,污染少,活力强,作为一个朋友而不是一个单纯的“管理者”生活在孩子中间,一定能找到许多新感觉。再有就是读书学习,练习换个角度想事情,也很有效果。

案例16 学生的作文写到“第一次来月经”

点评    教师阳光,才能使学生阳光

我很赞成王老师的做法是:我会悄悄找她谈话。我要这样对她说:“你的作文写得很好。我很喜欢。不过你要注意,人与人想法是不一样的。也许有的同学看了你的这篇作文的题目会说三道四,你不要管他们就是了。要是你觉得犯不上惹这种麻烦,你也可以对这篇作文做一点处理。至于怎么做,完全由你作主。”

要是有同学(包括男生)对这篇作文大惊小怪,怎么办?我会说:“这有什么?你不往歪处想,就会觉得这是很平常的,而且写得不错。”

案例17 和学生签合同

解决品德问题与解决心理问题路子不一样。前者必须分清是非,而后者恰恰不从分清是非入手。解决心理问题要先让他们把自己压抑的感受说个痛快(这有很好的心理治疗作用),然后和他们协商,怎样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做到既能适当放松自己,又能学习好,要想出具体的办法(因人而异)。如果他们自己提出“订合同”,我也不反对。也就是说,我首先保住“人”,其次争取学习成绩。我从头到尾不谈“对”与“错”,因为这主要不是个是非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今天怎样做教师》(王晓春)读书文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