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谁才是蜀汉灭亡的罪魁祸首

姜维身为蜀汉大将军,手握一国军权,征战、守国、退敌原本就是其应尽的职责所在。但是,由于他的策略不当,思维不密,造成了钟会大军破汉中,邓艾成功偷渡阴平,最终逼迫刘禅投降,导致蜀国灭亡。

无论世人如何声援,姜维不该背这个“黑锅”,但是他的失职之过,何人能担。所以,这个黑锅他不背谁来背。

可能有人会说,关于阴平小道存在的风险,姜维也曾上书后主,只是昏庸的蜀主刘禅没有进行防范而已。但是,为何诸葛亮在世时,阴平小道布有防御工事和防御军队,而到了他这里,阴平小道的部署已然不存。因此,当面临危机之时,这才想到要“亡养补牢”,岂不为时晚矣。

同时,关于汉中之失,也许有人会说,姜维的策略是想诱敌深入,利用地势之便,困歼敌人。正所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对于熟读兵书战策的姜维来说,怎么会忽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此简单的道理呢?

结果虽是如此,但是严格意义上来说,姜维还真有点冤,因为这样的结果不幸被他所遇。如果他的这一角色,换为蜀国的其它将领,又有那个将领的军事才华能胜过他,蜀国就不会亡了吗?

其实,说了这么多,姜维也不过是造成蜀国灭亡的果(最直接的责任人)。然而,有果必有因,而这个因的祸首又该由谁来担呢?

其因一:关羽为蜀国灭亡之源

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加入刘备集团之初,便确定了集团的发展核心思想:占据荆、益二州。安抚益州西北诸戎、南部夷越。整顿内政,外与孙权结好,等候北方有变,荆州军攻洛阳、南阳,主力益州军出秦川一带,人心附归,天下可以渐定。

其中,核心思想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外与孙权结好”。然而,既有集团高层决策之职,又有贯彻执行之责的荆州守将关羽是怎么做的呢?

当孙权遣使欲与关羽结为亲家(目的应为离间“刘关”兄弟之情,便于图谋荆州),根据关羽当时的反映来看,其心中非常明白。所以,他对孙权的使者来了一句:“犬子焉能配虎女”。

当时,虽然尽显霸气,却一下将孙权气得不轻。而这时的刘备已取西川、汉中二地,孙权就更加担心刘备从荆州顺江而下攻取江东。所以,东吴对于夺取荆州之心就更加的迫切了。

原本,荆州就处于“前虎后豹”的四战之地,当关羽还未处好东吴这只“后豹”的情况下,竟然又去主动招惹曹魏这只“前虎”。最终导致荆州被东吴袭取,兵败被杀。

或许,这样的结果也存在其它问题,但是无论怎么说,征战一生的关羽,不应该犯这样极其明显的错误。

从后面的历史发展来看,由于关羽生命的终结,同样也造成了刘备集团辉煌势头的终结。

所以,关羽才是造成蜀国灭亡的源头。

其因二:刘备为蜀国灭亡之本

章武元年(221年)七月,刘备不听诸葛亮、赵云等人的劝谏,为关羽报之仇,坚持征伐东吴。结果,在大军出征之时,张飞被护卫所杀,自己率领的5万主力大军,几乎被东吴大都督陆逊一把火烧个精光。

由于此败,蜀国的军事力量直接折损过半,最为关键的是蜀国的中坚军事栋梁,同样几乎损失殆尽,如:吴班、黄权、冯习、张南、程畿、傅肜、马良、沙摩柯、杜路、刘宁等。

可以说,此战之败,极大动摇了蜀国的根本,进而造成蜀汉集团一蹶不振。

还真是:一步错,步步错。其实,人生也不外乎如是。正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所以,当一个人突然遭遇挫折时,与其心存侥幸总想扳回一局,重回原点,不如冷静下来,理清思路,调整步伐,再次重新上路,或许将是另一番辉煌的人生之路。

图片来源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历史上,谁才是蜀汉灭亡的罪魁祸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