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明星而不知科学家,谁之过?

经常会看到拿明星和科学家做对比,比如地理学家李小文和歌手姚贝娜同期去世,大都是追悼姚贝娜的;再比如前上海交大校长张杰碰到了歌手张杰的粉丝接机,拍了张照调侃“科学家地位提升了”;还有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跟黄晓明杨颖大婚撞期等等。

几乎所有这些报导都表现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感叹“科学家不如戏子”,说现在的年轻人都只知道明星,明星一点小事都要霸占热搜,而对于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家们却茫然不知。

我对于这样的报导和看法是不赞同的,它们的核心逻辑就是:明星受到更多的人关注,所以他们社会地位更高;但这样是不正确的,所以这个社会或者群众错了(不管是谁,反正有地方错了)。

首先,明星和科学家本身是不具可比性的。明星这个职业是干什么的?拍电视电影、上综艺,博出名,然后接广告、接代言等等,明星就是设计出来吸引公众眼球的,抢流量、拼热度这就是明星本质行为,传播度、知名度就是明星天然追求的东西,也是他们的存在方式。而科学家是如何发挥价值的?做研究,得出新的理论,然后应用到产品设计里,创造出新的产品改善我们的生活,比如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用于治疗疟疾,顽疾数百万人生命。也就是说科学家是通过实际地改造世界来让我们获益的,传播度、知名度是完全不相关的属性。所以在传播度上,把明星和科学家拿来比较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就跟你拿老鹰去跟蝌蚪比游泳,然后得出老鹰不如蝌蚪强壮一样离谱。

其次,不知道不代表不尊重。脑白金的广告在某一段时间天天轰炸,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脑白金的口碑很糟;一些电影票房高但口碑差,同时另一些电影叫好不叫座,这都说明知名度和尊重程度是两个不相关的属性。但是在这类事件里,会有一种暗示:大众不知道、不关注科学家,就是对科学家不尊重。这在潜意识里难以察觉,但却是一种强盗逻辑。就像中国人不会经常对父母说“我爱你”,并不代表我们不爱父母。对科学家的尊重是留在潜意识里的,而不是时时刻刻都宣传到媒体里。就拿屠呦呦和黄晓明夫妇来说,黄晓明要敢是表达一些对屠呦呦的不敬,估计会被网民们喷死。

最后,让大众像熟知明星一样熟知科学家,不可行也无必要。要让科学家的熟知度提升到明星的水平,就必须要天天报到,但一方面大部分人会看不懂,即使看得懂,也对日常生活无用,大众几乎不可能自愿地看这些;另一方面内容上也无法保证,科学研究是几十年的研究才有一朝的成果,哪里有那么多的成果可天天报导?写日常研究可能会涉及保密信息或者引发知识产权问题。科学家有他们实现价值的途径,知名度对研究本身并没有太大的价值,甚至可能是累赘。一个科学家不可能因为成了名人就科研技术突飞猛进,连克难关,反而可能因为身在名利场而分心。我们应该保证的是科学家搞研究、做实验能够有好的设施条件,能够有好的成果评价体系,能有好的交流渠道等等,而不是把目光放到知名度上。

虽然这种对比也显得不合理,科学家的地位也没有比明星低,但这种现象并不是完全没有问题,过度娱乐化是需要注意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知明星而不知科学家,谁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