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返乡,回到童年生活的乡村我看到了什么

林田摄:旧房屋的窗

我写这篇文章,没有上升到国家制度和新农村变化,我仅从我个人出发,写写家庭与家庭的区别是如何造成的。

我童年期间是在乡下度过的,我对乡村有别样的感情,黑夜里漫天的繁星、早晨橙子树下蜘蛛网上的露水、春天路边不知名的小花、夕阳下有狗吠声的田埂。这些所有的美好对于我来说是我童年的缩影,磨灭不掉,我很感激我有过在乡村里生活的这段时光。

就算到了现在,二十多岁了,离开乡村十多年,我还时常在梦里梦见,梦见村头的一棵桃花树开花了,硕大的,随着风飘落。回忆儿时,曾在烈日里,搬着小凳子,坐在田野里,打着伞吃着冰棍,农忙的爷爷奶奶一边农作一边唱歌给我听的画面。

林田摄:夕阳西下在乡村

我其实每年过年都回老家,去看看外婆,看看童年里的老房子。每年的感慨都不一样,

今年的感慨有点深,可能是年纪大了,觉得时间白驹过隙一般,晃悠十多年。

林田摄:遗落的空房子

今年我爸爸开着车从村头穿到村尾,下车去老屋拍照时候,一群村里的老邻居老亲戚看到了我们,便跟着围过来寒暄,无非是:都这么大了,长变了,要是走在路上肯定认不出来……之类的。今年这些围观者中有我的老同学,也算是青梅竹马吧,小时候都是每天一起背着书包上学和放学,想想这些画面仿佛都是昨天的事情。他姐姐也在,他们都有了孩子,一个趴在土堆里玩泥巴,一个被抱着,流淌着眼泪和鼻涕的脸,冻得红红的,还裂开了皮,我想出于好意,去伸手逗趣,可是实在无处着手。说来也可笑,此时此景给我的感觉很奇妙,一面是享受这群老乡亲们的夸赞和追捧,一面是对这种差别的深深感伤。

春节从城里回村的人很多,其实说到底,不得不感叹农村的变化,新修的通到家门口的水泥路、建设起来的高高楼房、路上跑着的小车也川流不息、越来越好的农耕政策、他们变得不再为无米下炊而烦恼,农闲时候还能组个牌桌搓搓麻将。但是,归根结底,这些变化都是由国家大力的帮扶和政策优势而带来的。人与人,家庭与家庭的差异,还是在于个体的差异。


林田摄:红砖和破茅房

我爷爷和奶奶父辈就是农民,我爷爷生于1940年,在他十多岁的时候,曾去过国营煤矿长当过工人,无赖爷爷父亲的不同意,他又回到农村做回了农民,然后和我奶奶媒妁之言下结婚,持续农耕生活,我奶奶是那种小时候家境不错的人,但是苦于没有接受太多的教育,对教育生有情节。我们整个家庭与村里其他家庭的不同首先就在于我奶奶的睿智,她深信知识改变命运,那时候虽说爷爷是村里的技术员,但是要供家里四个孩子读书,家里条件也是过的苦不堪言,哥哥姐姐穿过的衣服,缝缝补补弟弟妹妹又穿,爸爸姑姑们在放学回家还要帮忙干农活,放假了还要挑着鸡蛋去市集里卖,大夏天里也是常常坐在大堤上卖冰棍。我大姑曾笑谈小时候,有一次我奶奶去街上买了布给她新做了两身衣裳,没舍得让她立马穿上,我大姑那时候也是个懂得爱美的小姑娘了,她真的是馋的厉害,就想了个法子:偷偷的把新衣服塞到书包带到学校,到了学校就换了新衣服穿上,回家前又偷偷换回旧的衣服。虽说是笑谈,但是从他们的口中听得出来,那个时候日子过的真的很苦。但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我奶奶还是坚定的让所有孩子上学,起的比别人早,睡的比别人晚,农耕比别人辛苦。每到日子过的拮据的时候,我爷爷常常发火,说家里要不是几个孩子上学,家里早就新修了好几栋楼房(那时候村里评价有钱人都是看谁家楼房修的高和好)。


林田摄:村落的鸡群
林田摄;烧火的树桩堆

日子是苦楚的,但是好在爷爷奶奶很努力,爸爸辈也很争气。我伯伯考上了大学,后来被分配到改革开放试点城市汕头,我大姑考上了税务专科分配到了地方税务局,我爸爸和我小姑算是读书少些的,但是他们都学习了自己的一技之长。爷爷辈在艰苦的环境下对父亲辈投入的精力,让他们有能力站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对我们这辈人进行教育。这次返乡,让我对这种:多代人的努力才造就今日的这个家庭的现状变得恍然大悟。


林田摄:旧时房梁


林田摄:冬日枯枝丫


林田摄:电线与小鸟

这种差异表象是家庭经济水平的差异,其实更深层的却是价值观和认知水平的差异。乡里很多人的精神状态是什么呢?吃饱穿暖,闲的时候打打小牌,串门聊家长里短,又是谁家婆媳不和,谁家把谁家鸡偷了之类的无营养的东西。说到底,是他们的需求水平还停留在较低阶段,或者说他们想要更高的娱乐方式,但是他们的精神水平还未达到。到城市里工作的人,不能说绝对,但是大部分对精神最求的个次是不一样的。像我爸爸妈妈,也是四五十岁的人了,他们依旧在学习新的知识,如玩微信等新的APP、学习新的管理模式,在工作上还保持着孩子般的对知识的渴望,在生活中也在思考努力过的更好。只种不间断的努力其实是个良性的循环,因为他们深知不努力就会被淘汰,任何年纪都应该保持学习的状态。就好比你是一滴水,你在流速快的水流里必须保持快的能力,在流速慢的水里就会失去这种快的能力。

这种差异是日积月累的,好像每个人都在这样“过”完了一天,但是每个人这一天完成的吸取的东西是不一样的,这就是差异产生的量变。这些量变积累着积累着,可能五年,又可能是一辈人的时间,总是会产生质变的。这就是为什么十年后我回到生养我童年的乡村,看到那些熟悉的面孔,看到他们除了已经老去,别无其他变化后,心里的默哀和难过了。

这可能也是为什么有钱人和为官者在变得更好上越来越多的占据着资源和优势,而穷人和潦破的人越来越穷而不自知,请不要妄把国家政策的扶持当作越来越好的舒心糖,不要让这种想法占据你的头脑。因为你得明白,世界真的是公平的,努力的人才能有可能占据优势的制高点,而国家帮扶的对象一直都是弱势群体,请不要把自己归纳到这个群体,国家能帮助的往往是一个群体或者是为顾全大局做的统筹兼顾,而能解救你个人和家庭的只有你自己、你家庭成员的世世代代的努力。

从另外一个思维角度出发,那就是这个世界事物是对立存在的,好与坏是,黑与白也是,就如田野里的稻子,不可能都是齐刷刷长得一样高,总有高低长短参差不齐。但是,人总归是有上进之心的。但愿我们能做那个努力吮吸阳光,最终长成一颗高大和沉甸甸的稻子。

知识水平和个人经历有限,此仅为个人愚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过年返乡,回到童年生活的乡村我看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