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17回读书笔记

红楼世界专题推荐小赞支持:
这篇读书笔记以“试才题对额”的情节为切入点,分析了贾政贾宝玉父子二人之间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读来很受启发:缺少沟通、缺少平等的教育是可悲的,枉费了教育者的一片苦心,同时也可能消泯受教育者本就具有的才华。
红楼世界专题推荐阅读。

本文参加疏食遨游客老师主办的“红楼读书营”(第一期)活动“,欢迎大家积极报名,共品红楼。


第十七回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阅读时间:2021-11-11(读完后一直没有写笔记,想着周末请假出去,去逛逛苏州园林,再来写这一回,可惜没能出去。)

这一回写为迎接贾元春修建的大观园建好了,需要在一些关键的地方题词。正巧贾宝玉因为秦钟去世心情不好,贾母让他在园子里逛,被贾政遇到了,就让贾宝玉跟着一起题词。这一回里有三个比较重要的内容。一个是贾宝玉的才华初步显现出来了,从他的题词,引经据典,勇于表达个人观点,都给人的感觉这个孩子长大了。一个是各种园林景观的描写,每个园林都有其特点,也和之后入住其中的人物气质相对应。一个是贾政的父亲形象,融合了很多旧时家长的局限,特别是作为父亲的局限。

关于宝玉的才华,我在此不作过多的说明,毕竟我不是研究古诗词的,也不一定能分析得正确,已有很多名师大家对此作了详细的阐述,比如《蒋勋说红楼梦》。关于园林的景致,本想在游览了苏州园林后也写一写的,可惜没能去看到。所以,我主要来说一说贾政在教育贾宝玉时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作为父亲的别扭

贾政对于贾宝玉其实是有很大的期许的,毕竟宝玉衔玉而生,人人都说此子不平凡,贾政自然也希望宝玉能够出人头地,不过他所希望的是让宝玉读书走仕途之路,而这条路并不是宝玉想走的,也不是他擅长的。

正是有了贾政对宝玉的期许,才有了宝玉在大观园里试才情的场景。贾政在一些门下清客的陪同下去大观园题词时,正巧就碰到了宝玉。宝玉本来是去散心,听到贾政来了,忙要出去,结果好巧不巧,在正门口撞见了。贾政呢,“闻得塾掌称赞宝玉专能对对联,虽不喜读书,偏倒有些歪才情似的,今日偶然撞见这机会,便命他跟来。”你看,他是听说宝玉对对联有些才情,所以才叫宝玉跟来,一来想试试宝宝,一来宝玉要真有才情,他这个父亲脸上也有光了。

宝玉其实是有才华的,只是这才华在一心想让他走仕途的贾政眼中就是不务正业了。宝玉为入口的小道命名为“曲径通幽处”,得到清客的一阵赞赏。且不说这些清客的赞赏是真是假,至少贾政是认可了贾宝玉这个命名的,一向不苟言笑的贾政笑道:“不可谬奖,他年小,不过以一知充十用,取笑罢了。再俟选拟。”贾政笑,说明他认可了宝玉的题词,认可了清客的赞赏,但是贾政也像很多家长一样,在外人面前总是贬低自己的子女,得了称赞都会说“哪里好了,一点都不好”。其实,这样的话对于子女内心的伤害是非常大的。

宝玉一直是很渴望能得到父亲的认可的,可是父亲对他似乎就看不顺眼,哪哪都不顺眼。宝玉接着又题了个很好的词“沁芳”,并题了对联“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这个时候,贾政其实对于宝玉的才情也是很赞赏的,可是他却“拈髯点头不语”,“点头微笑”,很符合一直以来父母的做派,吝啬赞扬,沉默不语。

二、作为父亲的管控

贾政希望宝玉能够按照他的想法做事,按照他安排的路径去走,所以,对于宝玉的逾越之举很不喜,用打骂来控制宝玉听他的话。然而他不知道,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

贾政希望宝玉要多读书,求取功名,所以在看到一个幽静所在,就说“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说完之后,他还看着宝玉。而宝玉呢,被他唬得“忙垂了头”。这里的唬字,可见宝玉对父亲的畏惧。这句话不是对宝玉说的,但宝玉的聪慧,自然能明白其中的意思,可是他不想走这条路,又知道忤逆父亲的后果,于是就低下头,假装不知道父亲话里的意思,假装没有看见父亲期待的眼神。

在宝玉心中,向来只有对错,没有尊卑之分。他可以和小厮丫鬟玩笑一处,向他们低头道歉,却不会在父亲、清客面前,放弃自己的立场。所以,这一回里,在贾政看来,宝玉自恃清高,目无尊长,每一处都要驳斥清客们的言辞,太过狂妄了。贾政用“冷笑”“摇头”来表明他的态度,偏偏宝玉仍然我行我素,到最后“一声断喝”,他说:“无知的业障!你能知道几个古人,能记得几首熟诗,也敢在老先生前卖弄!你方才那些胡说的,不过是试你的清浊,取笑而已,你就认真了。”这句话,可以说把宝玉之前的所有努力都否定了。贾政就是要用这样的高压政策,让宝玉屈服于他,让宝玉按照他的要求来行事。

宝玉是块顽石,他不服这样的管制,也想冲破父权,所以,他仍然长篇大论自己的思想,而贾政呢,“气的喝命”,“听了,更批胡说”,“未及说完,贾政喝道”。宝玉不愿意说时,贾政非要宝玉说。宝玉说出不合他心意的话,贾政又不断地打断宝玉的话,不让宝玉再说下去,“唬的宝玉倒退,不敢再说”。

从这一回里贾政和宝玉的互动可以看出,贾政太想管控住宝玉的一言一行,他觉得宝玉不受控制,思想太过激进,这与他一直以来所受的教育是相悖,他不允许出现这样的“异”,希望一切都是“同”。贾政这样的教育方式,只会教育出没有自己思想、迂腐呆板的甘愿屈于权势之下的庸才。

其他的一些细节。

宝玉在大观园中似乎见到了太虚幻境里的场景,见到了他的来处。书中写道:“宝玉见了这个所在,心中忽有所动,寻思起来,倒象那里曾见过的一般,却一时想不起那年月日的事了。”

大观园面积很大,“因说半日腿酸,未尝歇息”,只大略游览、走马观花就是半日,可见园林之大。

经典的黛玉铰香袋的场景。说宝玉从园子出来,没有被贾政苛责太多,一众小厮就去邀功,把宝玉身上的配饰一抢而空。宝玉回到房中,黛玉见到他的配饰都没有了,以为把她送的荷包也随便送人了,于是就哭着进屋,“将前日宝玉所烦他作的那个香袋儿——才做了一半——赌气拿过来就铰”。而其实宝玉把那个荷包放在贴身的地方,很宝贝地收藏着。黛玉“见他如此珍重,带在里面,可知是怕人拿去之意,因此又自悔莽撞,未见皂白,就剪了香袋。因此又愧又气,低头一言不发。”宝玉也气黛玉铰了香袋,要把荷包也还给黛玉,黛玉一哭,宝玉就心急,于是又好言相劝。所以,宝玉最怕黛玉哭,黛玉一哭他就什么性子都没了。

妙玉出场。妙玉在后面应该是比较重要的人物,这一回里写了她的境遇。她是苏州人,自小多病,入了空门带发修行,十八岁。父母俱已亡故,身边只有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伏侍。文墨也极通,经文也不用学了,模样儿又极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红楼梦》第17回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