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普阳、汤原

重回普阳、汤原之一血浓于水的亲情

自1972年参军离开普阳,已是40年头了,上次参加30年场庆距今也又是10年过去了。如今再访普阳,自然是感慨多多。

普阳农场日新月异的发展、垦区第一的殊荣、一望无际的稻海、场区不亚于城市的建设,都使我们感到骄傲:8月8日那天盛典的隆重、热烈;场面的喜庆、恢宏;威风锣鼓的震撼;晚会节目的精彩;烟火的美轮美奂,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是如果有人问我,此次又回普阳,感触最深的是什么?我要告诉他,最让我们动心的是修理连老职工对我们的深情!

如果让我用最短的词句来形容我的心情。那就是亲情、温暖、幸福!

(一)、幸福修理连的专用车

在场庆的这些日子里,在普阳农场的大道上,你会经常看到一辆满载着修理连知青的三轮摩托往返穿行着,随着摩托车的“突突”声,不时传来知青幸福的欢歌笑语。当别的连队的知青投来羡慕的目光,询问我们那里租的车时,我们骄傲的说,这是我们幸福修理连的专车!驾驶者摩托车的就是修理连的当地知青许焕林。

10年前,许焕林就是普阳在跑前跑后的欢迎我们,又是10年过去了,如今许焕林也是60岁的人了,但他的热情不减当年。在我们到达普阳之前,许焕林就在张罗着我们到普阳后的事宜,联系住宿的旅店。我们到了普阳之后,又是他带领我们逐家逐户到老职工家拜访;旅店没有洗漱条件,他便请一些男知青到他家淋浴,并把大家换下的衣服洗净晾干;知青要同老职工开一个座谈联欢会,又是他跑去采购水果,运到会场;老职工要同知青共包水饺以践行,还是许焕林群联系饭店!除此之外,就是他天天开着他的三轮摩托,拉着我们跑东跑西。可以说在我们到达普阳这四五天时间里,他天天和我们这些知青在一起。

宝坛的战友们,大家可能在赞许许焕林的时候,会猜想他可能是个大闲人。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不,不是的。他不仅有个小食杂店要经营,不仅有菜地要浇灌,而且他的爱人患癌症正在哈尔滨住院治疗!当我们劝他不用管我们时,他说,食杂店交给妹妹打理、菜地顾不上了,妻子有女儿照顾,你们大老远的来看我们,就这几天时间,怎么我也要陪好你们!

望着许焕林晒得黑黑的脸上流淌的汗水,望着他的眼中流露出的真诚,我们还能说什么呢?这难道不是血浓于水的亲情吗?!

重回普阳、汤原之一血浓于水的亲情(二)

重回普阳、汤原之一

血浓于水的亲情

(二)、沉浸在亲情的海洋里

六日中午,我依依不舍的告别了佳木斯和萝北的部队战友,来到普阳和兵团修理连的战友汇合后,下午我们便在许焕林的带领下,走访各家老职工。

这次北归,比起10年前,修理连知青的队伍壮大了许多,其中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69年第一批来到修理连的杭州、上海的女知青除了确实有困难之外,几乎全都来了!于是每到一户老职工家里,便传来一阵阵夹杂着南方普通话的欢笑声。

不可思议的是不仅老职工能准确的叫出大家的名字,就连他们的家属也都叫的上来!各家无一例外都端出水果、打开西瓜,不知怎样招待我们!一时,我的耳边好似响起陕北民歌“千家万户把门开,快把咱亲人迎进来。迎定亲人热炕上坐,热腾腾的米酒暖在心窝窝”!

张生智、孙桂英夫妇看到农场一下子安排这么多知青住宿有困难,更重要的是他们想和知青多聊聊,便把一些知青抢到家里住;

铸工班的老班长杨植林师傅、锻工的李世静师傅得空便到我们居住的小旅馆来看我们,老师傅不说啥,只是一个劲的看着我们笑。我附在老班长的耳边,轻轻的说,老班长您不说,我们也知道您想说啥。老班长直劲的点头;

老革命冯振东师傅,身体不好,在老伴的搀扶下,把煮好的热苞米给我们送来,品尝着甜滋滋的苞米,传递的是亲人的温暖;

在修理连老职工住的比较集中的平房前,一下子围拢了好多老职工和家属,原在我们连炊事班的丁玲的干女儿王大姐,也赶来和知青聊天。谈话间,朱振英的老伴一边推着唐国萍,一边说,别往后退,小心蒺藜钩子扎到你的腿!这一幕和在秦皇岛时李文瑶大姐为唐国萍脸上拂去杂物何其相似,我们怎能不感到亲人的关心!

在7日晚我们知青邀请老职工的座谈联欢会上,几乎所有的老职工都来了。和十年前的聚会不同,那次,交谈的主题是回顾、思念和感动,这次我们说得更多的是彼此之间的健康祝福和叮嘱,我们说,希望老职工科学的餐饮、愉快的生活,等场庆50年时,我们还要回来看您们,到时候 ,一个也不许少!老排长张生智说,干吗要再等十年,希望你们经常回来看看!

离别普阳的前一天,修理连的老职工用传统的包饺子送行的方式,表达着他们的祝福。我们一起擀皮一起包,一块煮饺一块吃,不舍的亲情使不大的餐厅热气腾腾……

最让我们感动又不安的是,当老职工看到一位作为烈士女儿的知青体态瘦弱时,汤原的郝老圈师傅、普阳的冯振东师傅、老指导员徐金生等等都给她一、二百元钱,让她滋补身体。我们知道,郝师傅刚刚因为心梗抢救过来、冯师傅是胃癌患者、徐指导员的老伴也是癌症患者!这怎么可以!我们恳请师傅们收回,如果真的需要,我们知青之间会相互照料的,但是这些老同志说,她的父亲牺牲在朝鲜战场,她不就像我们的女儿一样吗?当年在连队时,我们就照顾她,现在还是要照顾她!

血浓于水,这难道不是最好的诠释吗?

我是土生土长的天津人,没有老家。小时后看到同学回老家,便心生羡慕,猜想回老家一定是非常幸福的事情,我渴望自己也能有老家。如今我如愿了,黑土地不就是我的、我们的老家吗?!

重回普阳、汤原之二——如今杨玉波

在汤原农场潘光明书记为我们修理连知青举行的欢迎宴会上,杨玉波风尘仆仆的来了,身后还跟着他的妻子。

在紧紧的拥抱里,我们彼此品尝着40年别后相逢的幸福,在相互重重的捶打中,昭示着亲兄弟般的思念!

泪眼朦胧中,端详着我的这位好兄弟,除了略显发福外,几乎还是那个精明强干的小伙子!仔细看,他的脸上有几处伤痕,在热烈的场合里,我不及细问缘由,心中似有一份不安的预感,他的这40年,可能并不轻松。

在汤原三天时间里,在他的修理铺同玉波及他的妻子的多次交谈中,印证了我的这个猜想。

1972年11月杨玉波从普阳回到汤原后便一直在修理厂工作,由于在我们修理连打下的坚实基础,使他很快便成为新组建的汤原修理连的技术骨干,他先后参加并负责过修理组、电工组、钳工组等多个工种,使得他有了多方面的技能,成了拖拉机维修的多面手。

随着形势的发展,同其他团一样,汤原的修理厂也日见衰落,杨玉波勇敢的停薪留职,办起了自己的修理铺,日渐红火。

不甘平庸,勇于挑战,是杨玉波一贯的性格,在农场的号召下,在低息贷款的吸引下,杨玉波在自己的菜地上,盖起来500平方米的猪舍,开始了一项他从未涉足过的全新的事业——养猪。

凭着他的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凭着他拼命三郎的干劲,他的猪养的有声有色。但养猪时的辛苦,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养猪脏、累不说,遇到母猪下崽,杨玉波几天几夜不合眼。但是残酷的市场行情,打碎了他的梦想,一下子净陪了22万元!

22万元,这在五年前,在北疆的偏远小镇,可不是一个小数!但是杨玉波没有被命运打倒,顽强的他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挑战。这期间,他曾外出内蒙打工,自己也养过车(他脸上的伤疤,就是养车期间自己开车时出车祸撞的)。最后他还是选择了自己轻车熟路的事业,在汤原县城,办起了修理铺,起名就叫“老杨修理铺”。

别看这修理铺名字没啥特色,却在汤原周边大有名气。由于杨玉波在我们连队时,接受的是老师傅严格的教育,他修车是一丝不苟的按照规范操作,因此,修车质量绝对是过得硬!说起在汤原时的辛苦,玉波的妻子对我含着泪说,在县城,修车的活是不少,可是把玉波的身体也糟蹋了!严寒冬季,他也要钻到车底干活,你看他的手,都变形了,还得了颈椎病,去年冬天犯病,差点就走了!听的我一阵阵辛酸!可杨玉波却轻松的笑笑说,没啥。经过四五年的打拼,22万的亏空已经差不多了,真是不容易啊!!!

在他现在的临时修理铺,门前停放的待修的机车有四五辆,我亲眼看到一位远从浩来河赶来的司机请求杨师傅修理他的收割机。杨玉波对司机讲,修车可以,但是你必须保证我修理后你要磨合一箱油后才可以下地,否则我就不接你的活。那毋庸置疑的神态、那斩钉截铁的态度,我的脑海里一下子回闪出刘如江师傅的影子!在汤原周边,杨玉波俨然成为了修理业的龙头老大,他不涨价,其他人绝不敢越雷池半步,都是看他的价格行事。

由于汤原县城的规划,老杨修车铺被迫搬迁。就在四个月前,杨玉波又回到了农场,重操旧业。但是在哪里重建修理铺?在此我不得不佩服他的深谋远虑。当年盖猪舍时,通常有个1米8左右高就足以了,可是杨玉波的猪舍高达2.75米。且周边打着圈梁,500平方米的面积,作为修理间是没有任何问题的!现在,杨玉波就在这里开始了他的又一次人生的拼搏!现在玉波的儿子成为了他的有力帮手,活忙时,全家齐上阵,从早晨一直干到天黑。

看着杨玉波略渐稀疏的头发,环顾他在修理铺内的临时的凌乱的家,我对玉波讲,近60岁的人啦,再不能像以前那样自己亲自干了,该想一想今后的发展模式了。我简单谈过我的想法后,杨玉波深深的点了点头,说我也早有此意。他计划在县城在开一间配件商店,和农场的这间修理铺遥相呼应;考虑到农村小汽车的逐渐增多,他准备修理铺也要相应的向秀小轿车转向,他准备再学一下电喷技术,为修小轿车做好准备。我建议他,把学习电喷技术的任务交由儿子吧,你不要再做二传手了,做主教练吧。玉波答应了。

望着杨玉波坚定的眼神,我相信他会成功的。

再见杨玉波,让我看到了一个当年杨玉波的继续,还是那么勤奋好学,还是那么不屈不挠,在他的身上,能看出修理连对我们这些青年的影响,看到一代当地青年的奋斗历程!他们没有各种关系、没有什么门路,他们有的是不向命运低头的骨气;有的是百折不挠的精神;有的是吃苦耐劳的品质!

他们是辛苦劳累的,但是他们难道不是幸福的吗?因为他们在掌握着自己的命运!

如果说,40年前,杨玉波是我的榜样,那么,40年后,他更是我的榜样,我的好兄弟!

远远跑来一个小男孩,圆圆的脸,一幅活泼、清秀的模样。杨玉波不无骄傲的告诉我,这是我的小孙子,可聪明了,在全班数一数二的!

从杨玉波的眼神中,我分明看到了无尽的希望!

重回普阳、汤原之三黑土地没有忘记我——发生在我身上的三件事

在普阳,我们几次在大街上看到王永才老连长,拄着拐杖蹒跚而行。大家蜂拥而上,争着问候老人,遗憾的是老人患了老年痴呆症,只是慈祥的望着大家笑,说不出清晰的话来,更是认不出大家。

老人还在大儿子的陪同下,专程来旅馆看我们,我们临行前,老连长也和我们一起吃送行的饺子。

望着老人,我心中一阵酸楚,当年是多么精明强干的人,在普鸭河修理连的基建中,在率领修理连完成繁重的边建设、边修理任务中,王连长真是叱咤风云、大刀阔斧、快人快语!可如今,老人家却对我们无话!

让我激动万分的是,在一次人员略少的相遇中,我问老连长,您还记得我吗?没想到老连长看着我,清晰的说出:“你是杨琳”。啊,顿时一股幸福的暖流涌上我的心田!

算起来,从王连长调入修理连,到我参军离开北大荒,我和王连长在一起的时光,充其量只两年,没想到这样一位患上痴呆症的老人在离别40年,竟然还记得我,还叫得上我的名字!这对我来讲,真是最大的幸福和荣誉!

在普阳参观文化中心的时候,我惊喜的发现10年前,我的两幅涂鸦之作,一是为天津知青祝贺场庆30年所写的“三十而立”,一是那首“沁园春” 《支边三十年有感》,竟然被农场装裱后悬挂在二楼显著的位置!真是没想到!这是我此次省亲最大的意外发现!我,一个初学书法的知青的习作,竟然登上了大雅之堂!黑土地,没有忘记我!我幸福、我骄傲!

到达汤原,我第一个拜访的就是我初到修理连是翻砂间的老师傅——郝老圈。郝师傅是河北人,当年听着他的乡音,我们油然产生亲近。而郝师傅就像我们的亲人长辈那样呵护着我们、指教着我们。

郝师傅今年已经86岁了。老人精神矍铄,一点也看不出他刚刚经历了一场心肌梗塞的大病,只是双腿有些弯曲,站不稳了。

老人刚刚搬进装修不久的新楼房,四周的家具还没有安置到位。我们坐下没多久,郝师傅的老伴就对我说:“杨琳啊,你那年送给你郝师傅的照片,他想你们的时候,就拿出来看那,一看就是老半天!”

啊!郝师傅还保存着我的照片?!”说着郝师傅的二女儿就从屋里拿出相册,我的照片就和郝师傅全家成员的照片放在一起,就是那张1968年11月,我下乡一个月后在汤原县城照的相片!整整43年了!我激动的拿起那张照片,和郝师傅合了影,这是多么珍贵的合影啊!跨越40多年,郝师傅的心里还在挂牵着我!

发生在我身上的这三件事,难道是偶然的吗?难道是我一个人的幸福吗?不,绝对不是!这是黑土地和我们知青的情缘的真实体现;是黑土地对知青的深深的眷恋;是黑土地广阔的胸怀对我们的母亲般的拥抱;是我们情系黑土的难以动摇的源泉!

重回普阳、汤原之四祭奠先辈英灵

在普阳期间,临近中元节,是祭奠先辈英灵的日子,我们修理连的一些知青,在许焕林的陪伴下,来到普阳的陵园。

心情是那么沉重,脚步是那么轻,唯恐惊动沉睡于此的英灵。

蓝天白云下,苍松翠柏间,安息着17团几百名先驱。看着这肃穆庄严的环境,我在心里默默的为这些前辈感到欣慰,也感谢普阳的历任领导,能为这些故去的先辈修葺如此长眠之地。

车工的唐国萍、汪妙琴、杜丽华在墓地的第一排就发现了他们的车工班长姜文平的墓地。30年场庆时,姜班长看到没有车工的知青,心中不免有些失落,喃喃自语,她们怎么没来呢?这次车工间的上海女知青都来探亲了,可是,姜班长刚刚在年初逝世!她们在班长墓前磕头告慰:老班长,我们来看望您了!我们来晚了,在您的坟前,点上一炷香,也是了了我们的一段心愿,原您安息!

杨琳和胡桂琴逐排察看,看到了一位位亲切而熟悉的名字:罗康强、李孝信……但是没有寻到李成法、李太诛的墓地,大家不免有些失望。在墓地最后方中间,是我们的吕全盛团长的墓地,于是大家就围拢在吕团长墓地前烧纸焚香,以这样的方式向修理连、向17团所有逝去的先辈致哀、祭拜。

我们知道,扫墓是一种形式,但它确是寄托我们哀思的方式,使我们得以从千里之外赶来,怀念逝去的老师傅,表达我们对他们、对黑土地的一片深情,他们——我们的好师傅,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

袅袅青烟升腾去,

种种哀思汹涌来!

愿逝去者安息,

盼健在者康健!

重回普阳、汤原之五再说青春如歌——胡司令

我们幸福修理连此次北上滚雪球探亲计划如果是成功的话,那毫无疑问,胡司令是当之无愧的首功。在普阳和汤原,我亲身看到并感受到她的辛苦,更亲身看到并感受到她的那颗对黑土地、对老师傅、对知青战友的赤诚火热的心!

胡司令是滚雪球计划的策划者和积极推动者,更是此次活动的卓有成效的组织实施者。她为此倾注了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感情。

在秦皇岛时,大家推选的三驾车,各自都做出了很多工作,提出来很多建议,到最后成行的只有胡司令一人。事实证明,胡司令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

在上海、在北京,她积极动员组织。6月25日,她在宝坛发表敲钟了!集合了!(续二) ,振臂一呼,吹响了北上省亲的进军号!她早早就来到北京,迎候沪杭战友的到来,并和北京的战友一起落实北上的卧铺票。一位在津的上海知青在最后的时刻才决定要和大家一起北上,没有车票,怎么办,是胡司令顶着烈日在北京站整整蹲了一下午才搞到一张到哈尔滨的卧铺票。从哈尔滨到宝泉岭的票因为时间晚了,哈尔滨的战友顾连成只买到硬座,是胡司令把卧铺让给战友,自己离开大部队,一个人寂寞的坐到硬座上,等过了绥化才补到硬卧。

胡司令既是活动的组织者,又是实际工作者,此行她不仅和汪妙琴负责这次活动经费的花销、记账,还是整个活动的称职的摄影记者,她就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卓有成效的高速运转着。

然而,人毕竟不是铁打的,胡司令毕竟也是60岁的“老太太”了。8月8日晚大家参加农场组织的晚会,兴高采烈的欣赏节目时,我们的胡司令却在震耳欲聋的音乐声中睡着了!看着胡司令疲倦的模样,我真是心疼,她太不容易了!在感慨之余,我有丝丝羞愧,作为一个男子汉、作为一个当年的曾经的“副指导员”,我没有参与组织;由于要在“八一”赶到佳木斯和萝北同部队战友团聚,作为天津知青,我也没能在津迎送京沪杭的战友,和司令相比真是相形见绌!

为了报答黑土地的养育之恩,胡司令自己早就准备了杭州的特产——茶叶和丝巾,在座谈联欢会上送给了每一位老职工和他们的家属!最让我感动的是,她特意为自己的师傅——朱振英和刘如江准备了红包。那天在路上,我们见到朱师傅,他因脑血栓,造成面部麻痹,看着令人心酸。司令把早已准备的红包送给朱振英师傅,朱师傅说啥也不肯要,两人争执起来,胡司令哭了,朱师傅也哭了,哭的是那样动容,和司令相识43年,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她哭!这真是血浓于水的感情啊!

胡司令此次北上,是满含对黑土地、对老师傅40年的浓浓深情来的!她要用自己的满腔热爱、用自己的一切,向北大荒倾诉;向老职工报恩!

我惊喜的看到,今天的司令,不仅仍然保持着当年刚正不阿的性格、表里如一的品质、朝气蓬勃的精神,更增添了沉静和淡定。当辛辛苦苦的司令有时遇到一些矛盾时,她出奇的冷静。我和她聊天,劝她不要在意时,她谈谈的一笑,说,这有什么,依旧干她的事。当我感叹此行她的贡献时,她再三说:“事情是大家办的,自己只是其中一分子。宝生因工作忙没有去普阳,可是他从一开始就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和意见,而且及时把有关的信息传给我;没有小袁的帮忙,没有张继钊一起拿主意商量,没有哈尔滨张瑛、顾连成等人的热心帮助,没有我们修理连所有成员的捧场,我什么都做不到,做不好。”

如今的司令,已经从修理连大步跨入到大知青这个范畴,这不,刚刚回到北京,司令又参与组织了十七团知青返城三十年回顾展的活动,可以讲,她是一个称职的知青活动家,我们相信,不远的将来,我们的胡司令会谱写更新更美的图画,她的如歌的青春会更加灿烂!

重回普阳、汤原之六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幸福修理连的这次北上活动,得到了沪、杭、京、津、哈五市知青的通力合作,我看,这既是一场滚雪球,又是一场接力赛!据我所知北京的小袁、宝生、小宇,哈尔滨的小顾、张英都付出了极大地心血,由于我没有参与前期的活动,难以尽述,还是请修理连的其他战友老记叙那些难忘的日日夜夜吧。他们将说明修理连为什么是幸福修理连!

我只在这里说说我们队伍里的“编外”战士。

参加这次场庆的有知青携子带女同来的,还有带着自己的孙辈寻根的,但是我们连却来了这样两位“编外”战士,想必是别的连队所没有的,一位就是唐国萍、唐国丽的小妹,另一位是秦启福的妻子。这二位都没有在北大荒战斗过,甚至都没有下过乡,但是她们受到我们的感染,一定要来普阳亲身感受这血浓于水的亲情!

你可能感兴趣的:(重回普阳、汤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