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25|王昭君的传奇人生,在于她变被动为主动的勇气(1741)

王昭君的传奇人生,在于她变被动为主动的勇气

                      文/韩荆

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人感到自己怀才不遇,常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叹:

为什么自己的建议总不被采纳?

为什么上司总不让他独挡一面?

为什么自己的待遇总没有提高?

为什么各方面都不如自己的人反而在人前人后都更为光鲜?

为什么自己总像隐形人一样不被重视?

陷在这样的苦恼旋涡之中,人生怎能有快乐可言。

诚然,无论古今,且不说你是否真的有大才能,有这种情怀的人却多不胜数。当你有此闪念的时候,是从此颓废还是换一种思路另劈溪径?

我常常会想起一个古代美女远行漠北的故事。

公元前52年汉元帝年间,在南郡秭归县的一个村庄出生了一个女子,其父老来得女,视为掌上明珠,兄嫂也对其宠爱有加。

她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娥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的绝世才貌,顺着香溪水传遍南郡,传至京城。

公元前36年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她成为南郡首选。元帝下诏命其择吉日进京。

其父说:“小女年纪尚幼,难以应命”,但圣命难违,她只能泪别父母,登上雕花龙凤官船顺香溪,入长江,逆汉水,过秦岭,历时三月之久到达京城长安。

传说她进宫后,因自恃貌美,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毛延寿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上丧夫落泪痣。

当时的君王是先看画像再看真人,她便因那一颗无中生有的泪痣被贬入冷宫3年,无缘面君。

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

汉元帝大悦,许诺赠送五个美女,于是尽召后宫妃嫔,这个小女子挺身而出,慷慨应诏。

呼韩邪临辞大会,她丰容靓饰,站在五女当中,元帝大惊,不知后宫竟有如此美貌佳人,意欲留之,却难于失信,杀了画师后,赏给她锦帛黄金美玉等贵重物品,并亲自送出长安十余里。

小女子在队队车毡细马的簇拥下,肩负着汉匈和亲之重任,别长安、出潼关、渡黄河、过雁门,达漠北,受到匈奴民的盛大欢迎,并被封为“宁胡阏氏”,意为匈奴有了汉女作王妻,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安宁始得保障。

据记载,此后 “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展现出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

这位美女姓王名嫱字昭君,这个故事既为昭君出塞。

2年后呼韩邪单于亡故,留下一子名伊伢师,王昭君以大局为重,忍受极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风俗,嫁给了呼韩邪的长子复株累单于。

11年后,复株累单于又死,昭君自此寡居。一年后眼看自己创造的和平岁月毁于一旦,33岁的绝代佳人王昭君在幽怨凄清绝望中死去,厚葬于大黑河南岸,后人称之为“青冢”,墓碑上刻有“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字样。

王昭君的历史功绩,不仅仅是她主动出塞和亲,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后,使汉朝与匈奴和好,边塞的烽烟熄灭了50年,增强了汉族与匈奴民族之间的民族团结,符合汉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她与她的子女后代以及姻亲们对胡汉两族人民和睦亲善与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她得到了历史的高度好评。

二千年来,这样一个生长在巴山楚水地区的山中女子,为何竟引起历代文人的心灵共鸣?

杜甫、李白、王安石包括近代的老舍、董必武等无数人为她咏诗作文,是因为她在人生不如意时,一抹满脸的泪水和愁云,以一个愉悦民族的和睦使者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选择了一条最有意义的重生之路,进入了退一步海阔天空的人生新境!

提到怀才不遇,男人叹贾宜,女人咏昭君,贾宜因年少多才而名垂青史,昭君因出走塞外而千古扬名!

这位古代美女以她短暂的一生给人以启示,被动也好主动也罢,她的选择虽然包含着万般的无奈,但她追求和改变生命的过程,却让历史给了她最公证的评价!

一个人有没有才能取决于自我内含的质量,看似非常自我的东西却必须借助于最合适的载体和方式才能展示出来。

也许能力和载体之间,会因客观的也一定有主观的人使鬼差、阴差阳错的原因失之交臂、相互错位,始终无法完美的结合,难就难在你要不停的去发现和寻找。

只要用心的找了,勇敢的行走了,那个契合点早晚会出现;

如果只是一味地怨天尤人,一味地诉说自己的冤屈,那就只能等着天上哪时掉大饼正好砸着你。

事业是生活的重要部分,不希望女人再有昭君式的经历,只希望女人在工作或生活中遭遇所谓逆境的时候,试着放弃一些固有的看似合理的想法,多一些昭君的勇气,换一个思路重新找回自己!

  历史将会给每个人生最公证的评价!

你可能感兴趣的:(齐帆齐微课25|王昭君的传奇人生,在于她变被动为主动的勇气(1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