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公民》观后感

   

    十二个角度的判决 ——观《十二公民》有感今天,我有幸欣赏了由美国经典电影《十二怒汉》改编的电影《十二公民》,看完之后我感触很深,整体来说这是由十二个人的争辩组成的电影,这也是一种对法律另一种角度的思考,也就是十二个角度的判决,为什么这么说呢?

图片发自App

    从剧情来讲,《十二公民》讲述的是在一次大学的考试中,学生组成模拟西方法庭,审理的轰动当时社会的“20岁富二代弑父”案,而这12位学生家长组成了陪审团。这些人来自社会的阶层,有着千差万别的身份和地位,在他们听取学生法庭审理后,学校要求他们将对本案做出最终“判决”。这12名陪审员互不相识,但按照规则,他们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达成一致,才能结束审判,否则他们的子女将无法毕业,他们被关在屋里,讨论着在当时舆论下已经“水落石出”的案子。在一开始除了八号先生外,其他十一位成员都想着是尽快结束这场讨论。在第一次投票中,就有十一个人认定富二代有罪,一切证据都指向这个富二代有罪,只有八号先生认为富二代无罪,八号先生经过各种努力和求证,最终成功说服了另外十一改变想法,认定为富二代无罪。在影片的结尾也证实了富二代是无罪的,凶手另有其人。那么为什么说这是十二个角度的判决呢?

图片发自App

    首先,我们仔细观察电影就会发现。其实,这十二位公民所坐的椅子各不相同,有高贵的皮椅、木板凳、铁椅子。这绝对不是无心之举,而是在告诉观众其实这十二个人代表着他们所在的不同阶级、不同身份,这就是有趣的地方。

图片发自App

    下 面我们来挑几个分析,我们就主要说说冲突最多的三、四、八号的角度,三号陪审员只是一名脾气不好的出租车司机,但是他的生活经历却十分特殊,他的儿子因为违逆父亲的意愿离家出走而且老婆也因此离婚,因此他心怀“对逆子的不原谅”的想法,可最后他正视自己错误的负的面情感全面崩塌,改变了有罪的想法,这样有着特殊家庭经历的就是从家庭的经行判断的,所以他代表家庭角度的判决。四号先生是一个富商,这是一个有着特殊色彩的身份,因为人心底里有着几分仇富心理,会被猜忌,在影片中他的生活也被多次讨论,这样的生活让他非常多疑,在案件中他也是保证怀疑的态度刨根问底,当证据足以说服他时才会改变想法,所以他是多疑的判决。而八号陪审员,可以说是电影主导者,其实是一个真正的审查官,他的工作致使他不轻易做出决定,除非证据确凿,否则他在陪审里面一直坚持疑犯无罪,这是一种正义的责任感的驱使,所以这是责任的判决,这些判决有着自己不同的责任,他们本来方向不同,但是在八号的责任驱道下,他们各尽所长,最终全方位的判决富二代无罪,而且事实也在影片结尾说道,富二代竟然真的无罪。

图片发自App

    这就给我们一个反思,这就是人思考问题的片面性的存在,一个人只会从一个角度思考问题,这就容易造成错误的判定,就像本片,他们十二个角度都有着自己特有的功能,来判断富二代是否有罪,单拿出一个大都会认为富二代是有罪的,这种片面的角度就会无形中杀死一个无辜的生命,想起来还是十分可怕的。

图片发自App

    对于我们个人来讲,思想的片面往往阻碍了我们个人的发展,就像井底之蛙,不听一听别人 的意见也许还会断送了自己,所以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应该多多听取别人的意见,不用完全的相信,只需要扩展自己的眼界,古人曾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别人的意见就像是积木,不是让你垒更高,而是让你垒的稳。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十二公民》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