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文学课》:背对废墟的文学课

一开始知道西南联大,是因为电影《无问西东》。这个在历史上仅仅只存在过八年零十一个月的高等学府,却成为了中国教育界的珠穆朗玛峰,从它那里毕业的优秀人才撑起了当时中国的半壁江山。当时的中国国难当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三个学校的师生因为战乱被迫南迁,从北京到长沙,从长沙到云南,背负着仅有的教学用具与书籍,也背负着中国人民的希望。可这教育界的长征到了终点云南,老师和学生们才发现,那里除了一块坟地,什么也没有。

在这一所从无到有的学校里,汇聚了大量的人才,他们渴望着和平,渴望着用知识改变命运,渴望着能为祖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在那个战火连天的年代,西南联大奇迹般地培育出了2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154位中国科学院院士、12位中国工程院院士、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得主、4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和一系列国家领导人。如果你和我一样好奇,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课堂培养出了如此众多优秀的人才,那我们不妨走进曾经在西南联大任教的那些学科专业泰斗和顶级专家的课堂吧。

《西南联大文学课》这本书收录了当时在西南联大任教的朱自清、游国恩、罗庸、萧涤非、闻一多和浦清江六位先生的文章,他们围绕“文学”这一主题,根据时间线为逻辑,为我们展现了从先秦两汉到明清时期的文学讲义,满足了我对大师们怎么看待我们平常读的中国古代文学的好奇心。

翻开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带有时代烙印的老照片,包括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全体师生的合影、朱自清等西南联大文学系部分教授合影等珍贵影像。上网查看了当时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的教授名录,熟悉的名字一个个跳脱在眼前。是啊,当时祖国面临危难,所有优秀人才都纷纷回国支援,他们希望为祖国的未来输送一批批有生力量,所以才有了这饱含深情的一篇篇教书育人的文章。

由于当时的西南联大是由三个学校合并而成,原来学校所秉持的制度与原则各不相同,所以各位先生的教学风格各有千秋、百花齐放,体现了学术上的自由与包容万象,思想的碰撞每一天都在充满激情的课堂上擦出绚丽的火花。

听朱自清先生讲《诗经》,带我们探索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讲先秦诸子,带我们体悟儒、墨、道等各家思想精粹;讲司马迁与《史记》,带我们认识以人物为中心的历史长河;讲班固与《汉书》,带我们领略比《史记》更为广大的缤纷世界。听闻一多先生讲孟浩然之诗,风仪落落,凛然如生;讲杜工部之诗,思其高曾,愿睹其景。

这样的学术风采谁能不心动,我时刻瞻仰着大师。

你可能感兴趣的:(《西南联大文学课》:背对废墟的文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