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给教师的建议》

    这是一本师范学生必读的书,把它列为教师上岗前的必读书目一点都不为过。而我在读了一个小片段后就深深地爱上了这本书。这本书有许许多多的教育案例,阅读它不需要遵循先后顺序,随手翻看都能被书中的文字紧紧抓住。它的作者是苏联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被誉为“教育界的泰斗”,他17岁就开始投身教育工作,他是二战后苏联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曾担任帕夫雷什中的校长,在任职期间积累和总结了许多教学经验,形成了最著名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也就是我们现今提倡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他的一生都献给了教育事业,直到生命结束的前夕还笔耕不辍,这位伟大的教育家为我们留下许许多多宝贵的教育经验。我拜读的第一本书是《给教师的建议》,现在我来跟大家分享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几个瞬间。

关于因材施教

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感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帕夫雷什中学的数学老师会根据学生的能力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布置不同的任务,让每一个孩子在课堂上都能有所进步。当老师们抱怨,儿童在课上调皮,做小动作时,我们是否认真思考这样的问题。“怎样才能让班上的每个学生都进行脑力劳动?让他们在自己的节奏里进步一点点,并且能够收获学习的喜悦?”

教师的时间从哪来?

老师想要给孩子一杯水,那自己先得打一桶水,但如果老师拥有整片海洋,那么给孩子舀取一杯水岂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好的老师的每一堂课,都是在用终生的时间备课。而我们如何才能拥有一片海洋呢?那就是源源不断的阅读,海量阅读能让教师的视野打开,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不会死盯着教材,而是会把重心放在学生身上,去关注学生是怎样学习工作的,去感知每个学生的思维、识记、感知上遇到了哪些障碍和卡点,然后去帮助孩子用自己的力量扫除这些障碍,让孩子学会“学习”。

想要提高备课效率那就去阅读吧,想要提高思维深度那就去写作吧。从去年跟着新网师开始学习,我的读书越来越多,想读的书也越来越多;面对这片汪洋大海,我和五湖四海的教育同仁们扬帆起航,驾起自己的一叶孤舟,在大航海中追逐着自己的教育梦。

如何帮助后进生学习?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尾巴是一点一点被拖长的。那些让老师们头痛的后进生从一开始可能就学得慢、理解得慢,有些还很懒,如果低年段的老师不引起重视,那么这部分的学生越往高年级学习会越来越困难,有些孩子会产生习得性无助,甚至直接放弃学业彻底沉沦。我有一位朋友任教初中英语,他们班学生基本上上英语课都不听讲,因为小学英语都没学好,初中就直接放弃了。中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在学业上落伍,主要原因是他们不会学习、不会掌握知识。而低年段老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教会儿童学习。教会儿童学习的前提是教会儿童熟练地读和写。只有达到读写自动化的过程,学生在学习其他课程时才不会在理解这个层面花费太多的功夫。所以语文老师肩负重任,因为语文课程的学习能为其他诸多课程的学习打下牢固的根基。语文老师们应该仔细地研究如何让孩子习得读写自动化的能力。即“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在书写时进行思考,思考的同时能够写作。”

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因为阅读能够交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有书籍激发的是活的思想,这是我们防止死记硬背的强有力手段。当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不懂的东西就会越多,那么对于知识的感受性也就越敏锐。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那么他学习起来也就越容易。

什么是知识?

文中有一段对知识的描述打破了我多年以来对“知识”的误解。

它说“只有当知识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是,才能称之为知识。知识的积极性、生命力是它们得以不断发展、深化的决定性条件。只有不断发展、深化的知识,才是活的知识。”

当我们在进行字词教学时学会认会写一个字、一个词,当儿童能够用所学的字词来描述这个鲜活的世界时,他们的所学才变成了真的知识。

在《树和喜鹊》的课文中,出现了“孤单”这个词。当时我问学生什么是孤单?学生说“只有一个,就是孤单。”

“那什么时候你会感觉孤单呢?”我继续问。

“当没人陪我玩的时候。”

“当我学习不好的时候。”

“当爸爸妈妈围着弟弟转,没有人理我的时候。”

当孩子们说出他们的生活体验时,我们对孤单的理解立刻变得鲜活起来,而我对孩子们的了解也随之增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给教师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