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河秋一梦》(24)

古典的文字和故事总是能深入人心。在这部小说里,我试图假借一位生活在明代的小文人,诉说他曾在黄河岸上生发出来的故事和情怀,借以描写故土,抒发世若春梦之感,亦试图窥探文人小说繁盛的那个遥远时代……

46.

陶宝山与这位白衣女子交谈甚欢,谈到投机处,二人也不管日短影长,便坐在俯亭内品茶论诗起来。

“自诗经以来,诗之写秋已成大观。小女子不才,闺阁闲暇之时,也曾读过几本诗集。古人写秋,诸如李义山“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谪仙“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靖逸“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或写景、或抒怀,亦或借景发情,终不过言念故土旧人、叹己易老难封尔尔。自我看来,却当不过直接写秋的妙处,诸如摩诘“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东皋子“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子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秋之动人,在于其景,何须另去雕琢?秋之霞、秋之叶、秋之水,自与春夏、凛冬更有一番滋味。”

淘宝山顿时听的呆了,不想面前的这位小姐竟有如此见识。不禁心生敬佩,又觉令小姐所言与自己心中所想所感契合甚多,不觉间喜上心来。

乃说道“敝以为,诗有三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是为感于物、写于物、回于物,此为物境;娱乐仇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感于物、写于物,张于情,此为情境。亦张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是为发于物、或寄于理、或寄于情、而后回于物,却不着痕迹者,绕梁不绝、韵味无穷,此为意境。诚如小姐所言,敝以为写秋,自喜秋之人而言,摩诘之‘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自当比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更胜一筹”,只是各家喜好、侧重不同……

47.

沙、李二人本就是军旅出身,对诗词歌赋之类不通一窍,在一边听的多时,不觉感到脑海内云雾缭绕、嗡嗡隆隆。跟在令小姐身旁的丫鬟也是,被斜阳照着,不觉竟在一旁打起困来。

听着陶宝山对古人名句信手拈来,且话语间见解非凡。令如海千金听的痴了,不免在心中对陶宝山生出倾慕之感来。

说话间,陶宝山见令家小姐不再言语,便抬头望来,不想与令小姐一双明眸撞在一起,霎时间二人一时羞涩,竟不知该当如何,尤其是令家小姐脸颊飞上酡红,与疏影间投来的霞光混在一处,美到不可方物。

陶宝山内心一动,只得用其他言语来化解尴尬。“此时正是赏秋时节,小姐请”。

落日沉远山,晚霞映秋波。斜阳落下之处,目之所及皆撒下一片昏黄,从金城川流而过的黄河在晚霞照射下变的尤其安静,就像是披上了酡红色毯子安然入睡的女子,却又在不经意间被河上的羊皮筏子撞碎了美梦,一路晃晃荡荡向西而去。

看着斜阳落尽,秋凉渐至。几人不再停留,踩着遍地落叶拾阶而下,一路往城内而去。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字,可以点赞添加关注哦。我会继续努力,写出更好的文章。

您的支持是给我最大的鼓励,谢谢。

你可能感兴趣的:(【连载】《河秋一梦》(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