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沛满---一个面试建议

在应聘一个技术职位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无疑能大大提高成功率。这里所说的准备并不是指押题,因为有经验的面试官往往准备了海量的题库,押中的概率太低。比如我有位同事的题库里有上百道题,内容涵盖了编程、操作系统、网络、存储……每次他就抽出十道来问,连合作多年的我都猜不出他下一次会问哪些。

那究竟应该准备什么呢?以我个人的招聘经验,最值得花时间的就是总结自己过去的工作成果,因为这在面试官心目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一个人过去的工作经历中,能看出他的责任心、钻研精神、技术视野、交流能力,等等,比知识储备更有价值。比如很多美国的面试官喜欢问,“你在工作中遇到过什么棘手事情吗?最后是怎么解决的?”千万不要以为这只是走过场的题目而随便应付。事实上这就是你发挥的最好机会,正确的表现应该是作沉思状,稍等片刻再回答,“我处理过不少有挑战性的问题,比如有关 xxx 的,不知道您对这方面是否感兴趣?”这个回答会显得你拿得出手的东西有很多,xxx 只是其中之一。也不用担
心面试官会对它不感兴趣,此刻他们正伪装成无所不知的上帝,无论你说什么,
他们都会显出很懂的样子,“Wow,这是很知名的技术,我很想听听。”于是你事
先准备好的材料就可以拿出来显摆了,要牢记以下几点:

  • 问题描述要引人入胜。确保这个棘手的问题是再笨的面试官都能听懂的,
    比如服务器访问拒绝、网络性能下降,等等。同时又必须足够诡异,比如
    同样配置的两台服务器表现完全不同。你多看几期《走近科学》,就能理解
    这个技巧有多重要,无论多普通的事情都要描述得绘声绘色。只要勾起了
    面试官的好奇心,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和你站到一起,而不是居高临下
    地审问。
  • 抓住互动的机会。面试官们往往会忍不住点评一下,甚至秀一下知识,这是技术人员的通病。要抓住这个机会把他拉进来讨论,你可以这样附和,“对
    对对,我当时的看法和您一样,但是……”一起探索同一个问题非常有助
    于拉近你们的心理距离。
  • 拒绝浮夸。真实的内容才可能让有经验的面试官信服。假如让对方意识到
    有添油加醋的成分,肯定会大大减分。
  • 分享技术。这些案例一定要有技术含量,比如最终在 Wireshark 中发现某个异常现象,再结合协议细节找到了根本原因。这样可以让面试官在学习到
    新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你的钻研精神。如果他第一次见面就能从你这里
    学到有价值的知识,自然会希望以后能跟你一起工作。即使该知识对他没
    什么实际价值,能跟一个有钻研精神和分享精神的人合作也是令人愉悦的。

以我自己为例,我多年前应聘一个心仪的职位时,最后一轮的面试官是个美
国 geek,提问角度刁钻无比,因此我大多没有回答出来,现场写的程序也出错了。最后他估计也不抱希望了,象征性地让我讲讲工作中解决过的棘手问题,我当时很不识相地说,“我遇到过不少关于 TCP 协议的,不知道您是否有兴趣听听?”没想到这哥们说,“噢,我的博士论文就是和 TCP 协议有关的,很想听听你对这方面的见解。”我立即懵了,屋漏偏逢连夜雨,吹牛碰到老熟人,只好硬着头皮讲了一个亲身经历过的性能优化案例。神奇的是这个案例竟然改变了面试结果,正因为他很懂 TCP,所以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也能体会我在优化过程中的努力。最后甚至站起来跟我讨论了很多细节,在白板上画了一个模型图跟我探讨。到了面试结束时还意犹未尽,跟我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剩下的问题等你来上班继续聊。”我就知道 offer 到手了。几周后我第一天上班,他果然来找我聊天,其中有一句话我至今还记得,“虽然你当时有很多问题没答出来,但是最后那个案例体现了很好的钻研精神,让我意识到之前问你的题目没有选对。”面试官们真正重视的是什么,由此可见一斑。

这些道理听上去很简单,然而当你着手准备面试材料的时候,可能会发现没什么拿得出手的。这又是什么原因呢?不是因为你平时碌碌无为,而更可能是因为没有总结的习惯,时间一长都忘了。这就是坚持写技术博客的价值之一,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才算真正理解并且记住了。写作能强迫思考,对于真正有技术含量的东西,你会在写作过程中加深理解,从此就忘不掉了;而技术含量不高的东西,你写个开头自然会停笔,从此忘掉也无所谓。不仅技术上如此,其他学科也一样,年轻的时候阅读国学经典,每篇都让人觉得顿悟了人生。但如果试着把感受写成文章,就会发现所谓的顿悟只是一碗心灵鸡汤。

你可能感兴趣的:(面试,工作杂谈(非技术),面试,职场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