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倾听

台北转机的时候,看到一个有温度的Mini展,大的主题框架是个体与群体的关系,表达的意思大概是随着科技化社会的快速更新迭代,倾听你我他的时间减少,人际关系愈加冷淡,希望能通过过往的旅客一起合作,在作品上填充不同的颜色,来获得一丝连接的温度。

看到“倾听时间减少”,眼前浮现几个画面:

1

老祖父年近九十的时候,眼睛失明,我们这些小孩每次经过他房间造出点动静的时候,他都会叫我们过去,边寒暄问暖,边用颤抖的双手从柜子里取出零食分给大家。要是我们有耐心坐下来,他就开始讲故事,从抗日救国到打土豪分田地,从远行运盐到河边打鱼…那些年的种种轶事像电影画面一般流水线式地播放出来,那种讲述口吻,我至今还记得,是铿锵有力的。只是,对于陈年旧事,小孩听一次两次还好,如果每次都是同类的故事,就会开始不耐烦,躁动,之前的那种新鲜感与好奇心慢慢消失,最后干脆就不去了。现在回想起来,几丝愧疚,也许老人只是需要有个陪他说话的人而已,很简单。

2

古往今来,爸妈与孩子之间永远都有一道跨不过去的裂谷。随着社会流动的加速,这种裂谷将越来越大,而我们还未感知到。可能我们会常常安慰说,即使天涯海角,我们的心都在一起,可是,物理的距离,很大可能会加剧心理的距离,因为连彼此的身体都不亲近了,如何感受彼此的心灵。当你背井离乡跑去天涯海角华丽都市追求梦想的时候,你和爸妈注定越来越远。你牵挂的主体未必是父母,但大多数父母牵挂的主体是你,这杆秤注定是不平衡的。你怪父母不理解你,而父母却没有在寻求你的理解,他们只是需要你能倾听进去他们的牵挂。

3

恋人之间, 可能每天都上演着“争个你对我错”的戏剧。台词非常丰富,因为在这种场景下,双方往往自动化身为出色的演说家,双方都在拼命地表达,去争取,去辩论,去讲道理。可是,我们都知道,一推一拉方能和谐,两个人都奋力推进,只会两败俱伤。往往这个时候,倾听可能是最好的台词。哪一方倾听,哪一方可能会成为最佳演员。

4

十一在澳洲,我腾出了一天的时间去感受大洋路,没想,风景太美,玩三天都不为过,时间太赶,只能走马观花打卡为上。大洋路的最后一站是十二门徒,场面的震撼,难以言表。除了海水中十二门徒的壮观,我还看到了另外一道美丽的风景。在傍晚的落日下,绝大部分的游客都在抓住每一分每一秒拍摄风景,咔嚓,咔嚓…唯有一对老人,静静坐在石板上,牵着手,凝望着落日,聆听着海浪,沐浴着微风,偶尔若有所思。一种莫名的感动。我们太急促,太想抓住眼前的风景,却丢失了最重要的东西:感受,我们只动用了眼睛,却未能动用心灵。没有倾听,没有感受,没有融入,最后只剩下几张残留的工业化的照片。

倾听时间减少,也许不是一个时代问题,只是科技互联网,使得倾听减少变得更加可能,因为个体愈加独立,因为人们变的越来越没有耐心,因为表达的渠道多了之后人们更倾向于表达而不愿意倾听,因为这也是一种社会逃避和应对压力的策略…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限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