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之师贾代儒:长大后,你还不如我

        台湾教授曾仕强,之前在中央台《百家讲坛》讲过易经,他发表过一段骇人的言论:“当你有个儿子,你不好好教他,你就是害自己全家,当你有个女儿,你不好好教她,你就是害别人全家!所以你和谁有仇,很简单,生个女儿,然后宠坏她,嫁给仇人儿子,他全家就完了,你大仇就报了。”这话一度在网上疯传,被很多人视为金句。

        目测这一部分瞎起哄的人应该没好好读过红楼。有什么新鲜的,这话《红楼梦》里贾政和王夫人聊天时早说过这话,只不过不像老曾那么直白,人家是这样说的:“生女儿不济,还是别人家的人;生儿子若不济事,关系匪浅。”

        这两位文化人其实都是在讲教育的重要性,但重点不同,老曾说话虽然语不惊人死不休,但实质上是讲女性的受教育质量直接影响一个家族的未来,狠话后面是热肠;老贾虽然文绉绉点到为止,但却是一副精于算计的冷酷嘴脸:女儿教不好无所谓,祸害的反正是别人家,儿子可不能,那关系到自己家的千秋大计。

        结果挺讽刺,贾政手头的两儿两女,却和他的期许反着来。俩姑娘一个是皇妃一个是王妃;俩儿子一个游手好闲一个气质猥琐,成了他嘴里的“两难”,以致贾家后手不继,成了冷子兴嘴里的“一代不如一代”,眼看着气数就尽了。

图片发自App


        其实贾政也犯不上太自责,因为他在儿子的教养问题上并不是没有努力过,奈何撞上了“富不过三代”的铁律。

        贾政曾煞费苦心为宝玉遍寻名师,据说先是相中了个学问极好的先生,但一看籍贯,南方人,便担心南方人脾气太阴柔管不住宝玉,为了工资瞎糊弄糊弄,那就把娃耽误了。

        思来想去还是按老辈人的做法,在本家之内找有点学问有点年纪的老师,不为别的,只为镇得住在尊老环境中长大的宝玉。挑来挑去只好再找贾代儒,在业内虽然学问中等,但强在以严厉著称。

      严厉不是万能的。

      最下作的贾瑞就是代儒自己教出来的,那可是他的亲孙子。管教那么严,照样不学好,还色胆包天痴心妄想勾搭凤姐,蠢萌蠢萌地一再以身犯险,死不悔改一次次跳进凤姐毒设的相思局里,小命都丢了,代儒还蒙在鼓里。

        问题出在哪儿呢?出在周遭环境上:贾府里全是纨绔子弟,没几个好学上进的,代儒还偏偏把孙子和薛蟠金荣之类的放在一起,几天就跟着学坏了。不怪几千年前孟母事儿妈似的一迁二迁三迁,俗话说“人搀不走,鬼叫飞奔”,做家长的如果不留意孩子身边的朋友,弄不好自己累得都吐血了孩子照样不成器,跟乌七八糟的环境比起来,自己那点教育纯粹是杯水车薪。

      闲话不表。且说贾政带着宝玉去拜会代儒,见了面先向代儒请安,代儒坐下他才敢坐,口称“太爷”,“今日我自己送他来,因要求托一番。”和所有的家长一样俗套,巴拉巴拉请老师对孩子严加管教,说完站起来又作了一个大揖。没话找话说了一通,才离开。

        态度不可谓不恭敬,言辞不可谓不恳切,此刻的贾政,除了小辈对长辈,更是一个学生家长的身份来面对代儒,甭管自己家多有钱多有地位,也甭管自个儿官儿有多大,只要面前是孩子的老师,天下望子成龙家长的心都是一样的,为了孩子,自己低到尘埃里也是愿意的。

        中国人讲究师道尊严,《礼记》上说“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知敬学”,有位大学教授曾为此有感而发:“家长不懂得尊敬老师,孩子就会生出轻慢之心,对老师不够尊重,对自己的学业不够认真”,到头来吃亏的是学生自己。在尊师重教这件事上,贾政给宝玉做了个好榜样。面对这样的家长,贾代儒不可能对宝玉不上心。接下来就全看他的了。

        许多家长提起自己的孩子,最爱说的一句就是:“他其实不笨,挺聪明的,就是聪明不往正地方上用。”也不知是褒还是贬,听者唯一可以基本确定的是这孩子对书本知识没多少兴趣。宝玉就是这一类孩子的典型。

      第七十三回,宝玉得到密报,听说父亲要检查他的学习情况,吓得临时抱起了佛脚,点灯熬油突击复习。奈何落下的功课门数太多,全面盘点了一下,复习这个怕明天抽查那个,复习那个又怕明天抽查这个,一夜之间想要都补起根本来不及,于是焦躁万分,生动演绎了一个平时不用功临考前抓狂的坏学生形象。后来狗头军师晴雯给他出主意,自导自演了一场装病闹剧,贾政只好放他一马。

      宝玉这次遇到的可是贾代儒。小狐狸遇到狐狸精,就算对方目光如炬,也想试试身手。

      于是,这一对师生之间进行了一次名义上是学问实则是人生观的交锋。起因是贾代儒让宝玉讲一讲“后生可畏”这一章,宝玉于是借题发挥,先是朗朗地念了一遍,说:“这章书是圣人勉励后生,教他及时努力,不要弄到……”说到这里时,故意抬头向老师脸上“一瞧”。

      这一顿一瞧,意味微妙。明是避讳,实则提醒:你就是那种人,我还要接着说吗?

    而贾代儒,真的像宝玉眼里那样,混得很差吗?

    古代科举制度极为严苛,童生中只有佼佼者才能通过三级考试升为秀才(生员),相当于今天的一流名牌大学本科毕业生,贾代儒就处在这个层次。能有资格当教书先生,也是非常受人尊敬的,并非碌碌无为之辈,“学而优则仕”,遗憾的是他没有进一步取中功名做上官。在讲究成王败寇的中国人眼里,秀才无疑是个失败者,所以自古以来民间嘲笑秀才的段子才特别多。

      高鹗写道:“代儒觉出来了,笑了一笑”,这一笑,是了然和大度,真是博人好感。

      他并没有回避,而是直面尴尬。鼓励宝玉接着讲,因为“临文不讳”。

      宝玉不客气了:“不要弄到老大无成。”说完,又一次看着老师,既是挑衅也是观察,什么时候可以激怒这白胡子老头,那就好看了。

      代儒淡定地说:请展开来讲。

      宝玉接着指桑骂槐:年轻时聪明能干当然是很可怕的,谁知他虎头蛇尾蹉跎岁月,一大把年纪了还是老样子,“这一辈子就没有人怕他了。”明知在举业上秀才不上不下,是个很尴尬的身份,就是要专捅心窝子:你既然那么牛,怎么没考取功名?我才不鸟你。

        代儒又笑了:你讲得嘎巴儿脆,只是“有些孩子气”——言下之意,小家伙,你太天真。

      他讲了自己对这段话的理解:先说“无闻”,看一个人是不是成功不能单看他有没有做官,如果悟得了人生的真谛,就算不做官也已经很棒了。你看如孔孟这样的圣贤,不也没做官嘛。你把“不足畏”解释为“没人怕”孩子气了点,在我看来却是“从心不逾矩”,结局终于可以尘埃落定。孩子,要从这个角度理解,你才能深刻,明白了吗?

        这一回合,宝玉用的是七伤拳,招招狠辣直逼要害,而代儒用的则是太极八卦掌,以柔克刚将力道一一化解。人师贾代儒,用坐而论道的方式,在给宝玉讲人生真相。

        不要以为代儒只会防守,他把书往前翻了一篇,就轮到宝玉刺心了,那一篇是《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其实宝玉一开始是拒绝的,说没什么好讲,代儒叱他“胡说!”理由冠冕堂皇:“如果考场中出了这个题目,你也这么答吗?”宝玉硬着头皮随便讲了讲,代儒直接打脸:既然如此,为啥明知故犯?你别以为你的那些毛病我不知道------

      老师最后说:记住,“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这真是肺腑之言,在该奋斗的时候选择安逸,只好在该收获的时候领受困窘。可惜衔玉而生的宝玉不懂,他以为可以躺在祖宗的功劳簿上舒服一辈子,哪知能轻易给你的荣宠,也自然能轻易剥夺。

        不知道为什么,高鹗要给宝玉安排一个考中举人的结局,其实用脚趾头想都知道,以他的学问根本做不到。曹雪芹一早就在第三回里剧透了,说他不通世务,怕读文章:“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孝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也许每一个成年人都是劫后余生。

        曾经有过梦想,但是梦破了;

        曾经以为一生还很长,一转眼就老了;

        曾经自以为某种活法绝不能忍受,现在却正学着享受。你曾经向未来漫天要价,但现实对你落地还钱,你竟也无奈接受了。

        后来你认了命,却也乐知天命,你终于发现人生不止一种方向。你努力过,得到过,也失败过,历经世事悲欣交集后终于释然。人变得洞明而坦然,宽容而悲悯,谦卑而善意,平和而强大。

        所以,对于宝玉的无礼,贾代儒早已在之前的蹉跎岁月中获得了免疫力,方才从容消化,不会恼羞成怒。

        宝玉看不起自己的老师,不过没关系,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白驹过隙,他很快就会知道,自己嘴里讽刺讥诮的那个“不足畏”者,原来正是他自己。

        他曾经叫嚣的“长大后我绝不成为你”,终有一天会成了“长大后我还不如你”!而这一点,贾代儒其实一开始就是知道的吧?学生是哪块料老师最清楚,但只能微微笑一下,再笑一下,不去说破。真挚温和地告诉他:“你这会儿正是‘后生可畏’的时候,‘有闻’‘不足畏’,全在你自己做去了。”

        一百多年后,有个牛人关于“后生可畏”也发表了一段观点,她说“我对年纪大的人感到亲切,对同龄人看不起,对于小孩则是敬而远之,倒不是因为后生可畏,多半是他们长大成人之后也都是很平凡的,还不如我们这一代也说不定。”说这话的人,她叫张爱玲。

你可能感兴趣的:(宝玉之师贾代儒:长大后,你还不如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