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不工作,对某些人来说是种快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多惬意啊。
但对某些人来说,是种灾难。因为失去了工作,也就失去了自我身份认同,不知道该如何定位自己。面对大量的休闲时间,也不知道怎么去Kill。
加拿大作者Ernie J.Zelinski 的《The joy of not working》,给出了有洞见的观点,让我们重新审视休闲的价值,以及如何从休闲中找到人生的快乐。
这是一本写给失业者、退休者和过度工作的人的书。
我不属于以上三类,却也憧憬着早点退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本书打消了我的疑虑——不工作,会不会很无聊?很失落?
作者本人曾是工程师,20多岁时被裁员,在失业的挣扎中找到了休闲的快乐,从此不再去公司上班。而是变成了一个自由职业者,现以写作为生。
分享一些书中观点:
1.离开了工作,我还能是谁?
有的人即使不工作,也早已衣食无忧了,但他们还是不肯放弃自己的工作。
一个人的社会标签通常是,某某行业某某公司的某某职位。当那张标签被撕去时,我们就不知道自己真正是谁了。
有部英国电影叫《一周不死,全额退款》,讲的是一个Killer,年轻时曾是组只中的精英,但由于年迈手脚不利索了,组只要求他退休,他却死活不愿,最后被组只追杀的故事。
不当杀手了,我还能做什么?
这是一个很好的职场隐喻,离开了职业,我们还能是谁?
我们真正的自我认同,不应该完全来自工作,而应该来自我们的创造性、充满激情的追求,爱、欢乐、和他人的链接,幽默感等内在品质。
2.重新定义成功
作为一个自由职业者,在他没有成名以前,作者也曾被人不理解,认为他一天游手好闲,不符合主流价值观。
传统的成功,包括追逐大房子,比如,海滨别墅、豪车并拥有一份大权在握的职位等。但作者认为,如果你让别人来定义你的成功,只会让你的生活变得艰难。最大的成功是按自己想要的方式过一生,这样才能幸福。而幸福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过程,是全然活着的副产品,是全身心投入做一件事的满足感。
年过40后,我发现自己没有30岁时更开心,虽然挣的钱更多,职位也更高,但陷入了努力工作,多多挣钱,用钱去买快乐的陷阱模式。
因为享乐适应性,物质能够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越来越少,越来越短暂。而时间不自由给自己带来的烦恼却更多。
自己愿意以这种方式干到退休吗?No, 这不是我理想的生活。旅居全球,体验多元文化,享受休闲时光才是我的目标。如果等到60多岁后才去就太晚了。
那么,我能不能由全职工作变成半职或自由职业者呢?或者,再多挣些钱,靠投资理财能够支撑日常开支时,是不是就可以不工作了呢?
一旦自己重新定义成功,创意和灵感就源源不断地涌出来。
3.不工作会不会无聊和没有价值感?
不懂得休闲价值的人可能会觉得无聊,而对于热爱生活的人则是一种幸运。
书中提到两个例子,一个是美国的卡车司机,中了彩票,买了豪宅,天天宅家里看电视,一开始觉得很惬意。后来,他开始觉得无聊,很怀念自己当卡车司机的日子。
而作者本人,刚失业的第一周也很痛苦,想不通,自己工作努力,对公司贡献也很大,却无辜被炒鱿鱼。但失业对于他也是一个转折点,他认识到自己并不是不可或缺的。
接下来的2年里,他没有正式工作,给自己的目标就是 to be happy without a job,。经过努力,他终于实现了,接近30岁时,就开始了半退休的工作,每天只兼职工作3-4个小时。
最近两年,经济形势不好,公司压力也很大,我也曾想过,如果公司明天倒闭了,怎么办?
经济上我倒是没有压力,靠投资收益也能养活自己,但心理上还没有准备好。
作者指出,工作填补了3个重要的人类需求:
1.结构(包括日常的例行)、2.目的感、3.社区归属感
没有工作的人得以其它方式来满足它才行
首先,你得创造新的结构。
从童年到退休,我们都遵循社会结构,按部就班,比如,接受教育、工作、结婚,养育孩子,到年龄退休。失去工作后,结构突然消失,问题就来了。思想僵化的人会远离社会,过着绝望的生活,极端情况下,头脑和身体的能力会快速衰退,比如,突然不用早起了,也不用按时吃早餐了,不用准时参加会议了,也没有上下班通勤了,生活节奏完全被打乱了。
所以,你得创造自己的结构。比如,每天锻炼2次,定期去Coffee Bar,和朋友联系,坚持写作,或去学校读书等。
其次,找到新的目标。
据统计,退休老人,没有目标,容易早死。不工作的人,也需要一些生活目标。目标能够消除抑郁,让我们感觉自己有价值。
最后,创造新的社区
作为一个不喜欢社交的人,我的社交活动大多局限于公司以及商业活动中认识的人。一旦不工作,我在这方面可能会面临挑战。所以,从今天起,我就应该培养更多的兴趣爱好,增加工作外的社交活动。
Retirement is boring only if you retire from life.
只要不从生活中退休,退休就不会无聊。
4.如何享受休闲时光?
闲暇本是人生的精华,除此之外,人的整个一生就只有辛苦和劳作而已。(叔本华)
如果把不工作的休闲时光用来睡懒觉,玩游戏,并不能给我们带来满足感和自我实现。
书中提出:积极休闲的好处远大于被动休闲
被动休闲是休闲的大敌,包括,躺在沙发上看电视,玩手机,喝酒,购物等,既不需要脑力,也不需要体力的活动。
而主动休闲包括:写作、跳舞、冥想、滑雪、上钢琴课、画画等,需要体能和技能的活动。
每次春节或国庆大假,如果我没有出去旅行,而是宅在家。每天就是吃吃喝喝,生活规律完全被打乱,既不锻炼,也不学习,头一两天,会感觉很惬意。但后面几天,其实很无聊,人也没有精神。
就是被动休闲活动远远大于了主动休闲活动所致。
5.不工作没有经济上的安全感怎么办?
事实上,作者并没有提倡好吃懒做,完全不工作。他只是强调自由职业的好处,让人活得更自由,更有创意地工作。不要做上班奴,不要依赖早九晚五的工作,那样的工作并不能给人提供安全感。
真正的安全感,不是来自公司,而是来自你的创造力和你解决问题的能力。
财务独立的含义,不在于你的收入有多高,而是你挣的钱比花的多。
不工作后,花费远远小于我们所想象的。而且,生活中很多美好的东西都是不要钱的。比如,看日出,日落,徒步、冥想,和有趣的人聊天,在公园里锻炼等。
超过必要需求的钱,并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
我们都被社会、商家洗脑,找一份好工作,努力工作,升职加薪,买大房子,买豪车和各种奢侈品,来证明我们是Winner,否则就是Loser。
如果是那样的话,我们就只能终身劳作到老,而无暇享受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闲暇时光。
6.享受生活,从今天开始
身边有不少人称,等自己退休后,就去全世界旅行。可是,我很少看他们旅行,他们也不是没有时间和预算。一个退休前不旅行的人,也很难在退休后爱上旅行。
同样,一个没有在退休前学会享受生活的人,也很难在退休后突然懂得享受生活,伴随他们的多半是空虚、无聊和无价值感。
所以,享受生活,从今天就开始。
最重要的是,不要把身份认同完全寄托在工作上。你不是你的工作,如果世界上所有的工作都被废除了,你想成为什么?
我的答案是:多元文化的体验者
生活艺术家
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