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满拦江:父母比孩子的人脉与见识深广,尚且生活吃力,孩子会怎样?


摘自雾满拦江公众号。

发达国家的公立教育,多是小班上课,倡导快乐教育。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发达国家富裕,孩子值钱。如果校方敢玩分数导向,强制孩子苦学,万一有孩子承受不了压力,搞出点名堂来,学校即使是赔塌天,也赔不起。

老雾, 美国经常有孩子自杀,咋赔

所以发达国家公立教育的目标,是孩子囫囵个的来到学校,再完整的离开,就OVER了。所谓快乐教育,就是不让孩子有压力,别把孩子惹炸给你一枪。



从科学的角度上来说,读书虽非苦差,但也绝对跟快乐不搭界。让人快乐的化学物质,诸如血清素、多巴胺,催产素,这些东西都跟读书思考无关。说到底教育本是社会博弈,一个稳态的呈现,必是多方合力促成。

现在的中国,有产阶层兴起。两年前有首歌:我不想成为龙和凤,我只想生活在幸福中。去年有个广告歌《你不必》:你不必改变自己,不必为父母的节俭而内疚,你不必刻意追求传说中的彼岸和远方,你不必成功!

这两首歌,堪称是富裕时代的年轻心声。

时代变了。

此前,人们追求胼手胝足的打拼与成功。

现在,杀马特族类追求仨饱俩倒的幸福。

图片发自App

老雾你错了!大部分人缘木求鱼而已

有的家长抗议说:你愿意幸福就幸福去吧,我不想让自家孩子减负,我想让孩子刻苦努力,改变命运……但这么说话的家长,会被打的。你年富力强,膘肥体壮,却不肯动动手指头改变命运,反而想把责任推给更脆弱的孩子,想想这可能吗?

就算你孩子喜欢高压式教育,但别人家的孩子却未必。毕竟学校不是给你家单独开的。


(04)

有些家长抱怨,学校减负甩锅,让家长受累。

累,那是因为方法不对。

父母最应该做的,不是手把手教孩子做题,而是给孩子一个长远的人生目标,带着孩子一起努力。

相比于孩子,父母更成熟,更抗挫折,人生经验更丰富,人脉与见识更广。拥有如此优势的父母,如果仍然感觉生活吃力,可想而知你的孩子更艰难。所以引导孩子的过程,也是父母继续成长的过程。


啥时候,父母能真切的意识到:言传不如身教,对孩子耳提面命一万句,莫如自己是个努力上进、有明确人生目标的人。

(05)

前有车,后有辙。

发达国家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

公立教育负责公平,私立学校才讲效率。

发达国家的公立学校,孩子笑着进去,笑着出来,不是真的有什么妙法,让你家孩子笑着学了许多知识。而是根本没学到什么,所以孩子才没有压力。

——出了公立学校大门,才是真正刻苦的开始。

你有天资也好,你渴望苦读改变命运也罢,这些都是要付费的。只有私立学校能够满足你这些需求,愿打愿挨,这就是商业时代的交易法则。

如同生物界,低等生物只有一个神经元。而越高级的生物,细胞功能性分化越复杂。社会也是这样,粗放式社会里,公立教育与私立教育混同为一。而随着社会进步,这两者必然会分开。

图片发自App

(06)

有关减负的第五个问题:什么才是教育的目标?

克里希那穆提说:教育的目标,是唤醒孩子的内心。

有些孩子也知道学习重要,应该努力……可是,一拿起书本来,真的没精神。还有些孩子,一看书就脑仁生疼。是真的疼,不是矫情。

为什么会这样?

这是因为孩子没有人生目标,自我弱小。处于“我必须”阶段。

“我必须”阶段,是生理与心理双重不接受,只是在外界的强压下,才勉强拿起书本。但因为自己完全不明白为什么学,学之有何用,所以内心痛苦不堪。

除非孩子从“我必须”的被动状态,发展到“我想要”的主动阶段。

“我想要”的阶段,就是孩子自己渴望学,一旦孩子想学了,你拦都拦不住。当孩子的人格发展到这个阶段,减负也好,加压也罢,对孩子来说都是无感的。

对减负反应剧烈的,应该是被动型孩子的父母,所以渴望校方能够替自己对孩子施以高压。但高压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必须要以身做则,才能引导孩子。

(07)

第六个问题:对减负反弹较大的家长,必须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

很多事情,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

而是能做好,才产生出兴趣。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减负实际上对每个家长,都意味着一个机会:让你静下心来,找到最适合孩子的发展方向。让孩子的每一点努力,都赢得周边人的惊讶与赞赏,这时候孩子的努力才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才会有勇气、有信心面对未来。

(08)

图片发自App

有关减负的第七个问题:教育的质量,比教育的时间长短更重要。

这是不需要重复的常识,家长们都明白。而之所以揣着明白装糊涂,在减负这个问题上争长论短,更多的心思,还是想找个地方放孩子吧?

流所至,大势所趋,以后我们的孩子,就要送到自己挑选的私立教育机构了。

(09)

图片发自App

有关减负的第八个问题:家长要走出寒门心态。

社会和学校,千万不可把寒门心态灌输给孩子,动辄寒门学子,你哪儿寒了?不缺你吃也不缺你穿,你还想咋暧?

生于世,最怕不过的是身强体壮,却有颗弱者的心。这种无端生出的卑微意识,会让人面临无尽的酸楚悲愤,丧失进取意志。如这种疲软之心,无论是减负还是加压,都解决不了你的心病。

(10)

有关减负的最后一个问题:到底什么叫素质教育?

前段时间,有朋友讲述海外一场不同国家的学生素质大赛,主题是帮助饥饿的非洲儿童。

先是一批东方教育背景的孩子出场。

这些孩子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拉起了优美的小提琴。看得考官目瞪口呆。

……歌是唱的不赖,可这跟拯救非洲儿童,有个毛线关系?

轮到另一批学生出场。

这些学生们制订主题,从气候、环境、教育、慈善等各个角度,制定援助方案,进行演讲游说。

考官说:后者才是素质。而前者误解了素质教育。

错把唱歌跳舞蹦迪打啵,当成了素质——但那只是才艺而已。

1934年,教育家陶行知曾列出小学生素质教育的五项内容:


一是康健的体魄。

二是科学的头脑。

三是艺术的兴趣。

四是生产的技能。

五是自由、平等、互助的精神。

从陶行知提出这五个标准到今天,已经84年了。

我们这些成年人,距离84年前的小学生目标,还有多远?

再次重复一遍常识:想要知道什么叫素质教育,至少父母的认知,得比“素质”本身更高一点吧?如果父母自身质素不足,不读书不思考,又如何知道怎么才能提升孩子的素质?与其图省心随大流闹轧猛,还不如认真一点,好歹是自己生的孩子,含着泪也要把孩子教育好,这才是为父母者的初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雾满拦江:父母比孩子的人脉与见识深广,尚且生活吃力,孩子会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