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的孩子越教越笨?

图片来自网络

最近有家长向我抱怨:“老师,我的孩子怎么越来越笨了?我简直怀疑他是不是我亲生的!每次辅导作业都感觉要被气出心脏病来。”

别急,有同样感受的绝对不止您一个,前段时间的微博就有一大波这样的妈妈在吐槽。什么气到去做心脏搭桥啊,辅导时亲妈秒变后妈呀等等。孩子真的有这么难教吗?未必!

我就认识一个妈妈,她家的孩子成绩好,情商高,生活独立,爱好广泛,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那么她家孩子是天生就这么厉害吗?并不是!一切源于妈妈的教育。

有一次和这位妈妈一起吃饭,我们大家都已吃好,孩子可能意犹未尽,拿起手指蘸着面前的酱油在舔。大人们都注意到了他这一举动,正准备义正言辞地教育一番。此时,妈妈说了一番话,让同桌的大人们直赞情商高。

她是这样说的:“儿子,你真霸气!是个男子汉,真豪放!有你在身边妈妈感觉特安全,特放心!你在身边妈妈不用记路了,因为你长大了已经识路了。妈妈也不用担心吃错东西了,因为你记得妈妈什么东西不能吃!真棒!但是,儿子,咱们作为一枚小绅士,是不是也要注意点卫生和礼貌呢?你刚刚舔手指的行为可是有点不文明哟!”他家那个小家伙听完赶紧擦干净手和嘴巴,给他妈妈来了个甜甜的吻,然后来了一句:“妈妈,我爱你!”


图片来自网络

你瞧,这位妈妈多高明!一番话说得人如沐春风,让人舒服得不得了。先是站在孩子的角度解释这行为很豪放,很男子汉。然后在举例告诉大家孩子很暖心,很棒!给足孩子面子。让孩子乐于接受后面的教育。可以说是面面俱到。这也让我想起了期望效应。什么是期望效应?且看下面!

1960年,哈佛大学的罗森塔尔博士曾在加州一所学校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

新学期,校长对两位教师说“根据过去三四年来的教学表现,你们是本校最好的教师。为了奖励你们,今年学校特地挑选了一些最聪明的学生给你们教。记住,这些学生的智商比同龄的孩子都要高。”校长再三叮咛:要像平常一样教他们,不要让孩子或家长知道他们是被特意挑选出来的。

这两位教师非常高兴,更加努力教学了。

我们来看一下结果:一年之后,这两个班级的学生成绩是全校中最优秀的,甚至比其他班学生的分数值高出好几倍。

知道结果后,校长不好意思地告诉这两位教师真相:他们所教的这些学生智商并不比别的学生高。这两位教师哪里会料到事情是这样的,只得庆幸是自己教得好了。

随后,校长又告诉他们另一个真相:他们两个也不是本校最好的教师,而是在教师中随机抽出来的。

正是学校对教师的期待,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才使教师和学生都产生了一种努力改变自我、完善自我的进步动力。这种企盼将美好的愿望变成现实的心理,在心理学上称为“期待效应”。它表明: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功,但是能不能成功,取决于周围的人能不能像对待成功人士那样爱他、期望他、教育他。

您期望您的孩子什么样,您的孩子就会长成什么样,您的孩子长成什么样取决于您给他什么样的期待。

那么我们来反思一下,您在平时生活中是否会犯以下错误呢?辅导孩子功课时常常生气到大喊大叫;平时生活中常常喊孩子“小傻瓜,笨蛋,蠢蛋......”;孩子不听话第一反应就是“你怎么这么不乖?再不听话我就打你了!”


图片来自网络

孩子是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当您训斥,责骂或大喊大叫时,他就会感到紧张,不安。我们都知道人在极度惊吓中,脑思维活动停止。大脑的神经中枢系统正常的动静态电位紊乱,思维阻断!也就是说,您喊得越大声,孩子越不安,他也就越回答不了您的问题。而且,刚刚我们说到了期望效应,当您在说他“小笨蛋”时,您可能是在开玩笑,觉得是一种昵称,但是却会让孩子产生心理暗示,“我很笨,爸爸妈妈都这样叫我,我一定是个笨孩子。”

所以,您不妨向文中的这位妈妈学习,多赞美孩子,遇事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实在忍受不了想发怒时先深呼一口气,数到十,再说话。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也许您漫不经心的一次谈话都会让他的心理留下阴影。所以,当您生气时请记住“他是我生的,我生的,我生的...”默念几遍,效果绝佳。

记得小时候,我有一个数学题目不知道,请教爸爸,爸爸并没有告诉我怎么做,而是叫我多读几遍题目。当我读完三遍题目时我还是不会,我哭着叫爸爸告诉我答案,爸爸却只是淡淡地说:“再读一遍,你能做出来。”事实是,我读了10遍题目才做出来。因为读前几遍时我感到很委屈,心思都花在哭上了,等到后面我明白自己指望不上爸爸时,才真正自己开始认真地读题。亲爱的家长们,希望您也能适时地放手,不要让孩子养成依赖的习惯。碰到难度不大的题目时尽量让孩子自己解决,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减少您被气得半死的几率。

以积极的情绪和赞美的语言引导孩子,孩子就能朝着您希望的样子成长。适时地放手能杜绝孩子的依赖,培养孩子自己思考的能力。这样,您的孩子才会越来越聪明!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你的孩子越教越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