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家竹楼苗族吊脚楼和湘西吊脚楼到底有啥区别呢

傣家竹楼为杆栏式的建筑,造型美观,外形像个架在高柱上的大帐篷。竹楼是用各种竹料(或木料)穿斗在一起,互相牵扯,极为牢固。楼房四周用木板或竹篱围住,堂内用木板隔成两半,内为卧室,外为客厅。楼房下层无墙,用以堆放杂物或饲养禽兽。

美丽的湘西,山奇水异,令人徘徊不忍归去.而古香古色、建筑风格特殊的吊脚楼,更添得山水几分韵致.在沈从文先生的故乡凤凰城,沱江傍城而过,当地人临河而居,一幢幢吊脚楼,高高低低参差错落.吊脚楼的一端以河岸为支撑点,另一端则悬在水面,高高的悬柱立于水中作为撑持,充满着一种力量的美. 

吊脚楼的妙处,一是防潮避湿,通风干爽;二是节约土地,造价较廉;三是依山傍水或靠着田坝而建的吊脚楼,悬柱之间往往留有一定的空地,可喂养家畜,"人家吊脚楼下有小羊叫"(沈从文《鸭窠围的夜》). 

古老的黑瓦木结构吊脚楼,堂屋很敞亮,温暖而亲切.如有幸叩访,热情的湘西人泡茶筛酒,摆出种种野味,令人宾至如归. 

湘西吊脚楼,属于古代干阑式建筑的范畴.所谓干阑式建筑,即是"体量较大,下屋架空,上层铺木板作居住用的"(庄裕光《干阑建筑》)一种房屋.这种建筑形式主要分布在南方,特别是长江流域地区,以及山区.因这些地域多水多雨,空气和地层湿度大,由于干阑式建筑是底层架空,对防潮和通风极为有利.

苗族大多居住在高寒山区,历来依山傍水,构筑一种通风性能好的干爽的木楼,叫"吊脚楼"。

苗族的吊脚楼通常建造在斜坡上,分两层或三层。最上层很矮,只放粮食不住人。楼下堆放杂物或作牲口圈。两层者则不盖顶层。一般以竹编糊泥作墙,以草盖顶。现多以改为瓦顶。

苗族姑娘爱佩戴银饰,苗族服装也是丰富多彩,这也影响了苗族的建筑。苗族吊脚楼,一般是二层楼的中部有一个半开放的厅堂,与一楼的厅堂是对着的。但是二楼的栏杆是向外伸出,以人体的曲线弯曲,有座椅,这样苗族的姑娘不用卸掉华丽的银饰就可以做着靠着栏杆上休息,莞尔的回头给远处的小伙子以妩媚,这就是苗族建筑特有的美人靠!

侗族建筑基本与苗族无异,唯一不同的是,二楼只是直直的雕花木栏杆,也没有坐的地方。

现在建筑基本相差不大,但是以有没有美人靠来区分,大部分都是准确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傣家竹楼苗族吊脚楼和湘西吊脚楼到底有啥区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