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时期,诸侯势力日益壮大,对朝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公元前155年,御史大夫晁错向汉景帝上《削藩策》,建议削减诸侯封地。景帝采纳了晁错的建议,削减了楚王、赵王等人的封地。公元前154年,蓄谋已久的吴王刘濞打出“清君侧、诛晁错”的旗号,联合楚、赵、胶东、胶西、济南、菑川六国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面对兵锋强盛,气势汹汹的叛军,汉景帝将晁错腰斩灭族,然而事实证明,诛杀晁错并不能让叛乱停止。作为汉景帝曾经最为信赖的大臣,晁错被冤杀究竟有着怎样的内幕?
晁错在任太子家令期间,就曾向太子刘启灌输削藩思想,同时多次上书汉文帝请求削藩,汉文帝认为削藩是一项长期工程,不宜大刀阔斧,于是就没有采纳。
汉景帝即位后,晁错火速升任为御史大夫,成为景帝最信赖的大臣。公元前155年,晁错上疏《削藩策》,建议问罪诸侯王的过失,削减他们的封地。同年,赵王刘遂因为犯有过失,封地内的常山郡被长安收回,然后,胶西王、楚王等封地也纷纷被削。
接二连三的“胜利”冲昏了晁错的头脑,迅速调转枪口指向吴王刘濞。景帝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大臣们深知景帝对晁错几乎是言听计从,此次商议只是走个过场罢了,纷纷投出赞成票,只有窦太后的侄子窦婴提出质疑,但终究是一言难敌万口。
就在晁错对吴王跃跃欲试的时候,晁错的父亲从老家赶到长安,一见面就痛斥儿子:“你建议削藩,不仅侵害诸侯利益,而且还会疏远皇室骨肉,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晁错说道:“如果不削藩,皇上就得不到尊重,国家将来也不会安定,只有削藩,才能使汉朝国运昌盛。”晁老爷子喟然长叹:“如此,刘家的天下是安定了,但是我们晁家就要大祸临头了!”失望的晁老爷子回到家中,忧虑惊惧之下,服毒自杀了,留下遗言:终有一天祸患会降到晁家,我不能等着被连累。
改革者大多没有好下场,最著名的商鞅便是如此,而晁错首先承受的不幸便是父亲的死讯。对于父亲的告诫,混迹于庙堂的晁错自然清楚,但在晁错的心中,为了国家的安定和人民的幸福,他不惧牺牲,况且《削藩策》是一心为公,无半点私心,何来畏惧可言?
在晁错摩拳擦掌的同时,吴王刘濞也没有坐以待毙,加速了起事的步伐,另外暗中联合楚王、赵王、胶西王等几位诸侯王密谋。最终吴王振臂一呼,群王响应,烽烟再起,“七国之乱”爆发,叛军浩浩荡荡的向长安涌来。
景帝惊慌失措,急忙向晁错问计,晁错回答说:“臣认为,陛下当御驾亲征,有您在前方督战,我军必然士气高昂,势不可挡。”景帝闻言心中不悦:“削藩是你老小子提出来的,现在惹出乱子了,你倒好,把我往枪林弹雨的前线上推,自己倒稳居后方,其心甚歹!”
看景帝默然不语,晁错接着说道:“趁吴王还没有占领徐县和僮县,可以将这两个县送给他,从而麻痹他。”景帝闻言心中十分恼怒:“当初提出削地的是你,现在提出送地的也是你,如果吴国因此罢手,以后还怎么削藩呢?诸侯王岂不是更加尾大不掉?”景帝最终没有采纳晁错的建议,而且晁错的一番言语让两人宠信不疑的君臣关系有了一丝隔阂。
在景帝正在为叛乱焦头烂额的时候,晁错却想借机除掉素来不和的袁盎,晁错想的是:袁盎曾经在吴国出任丞相,必然知道吴王有不臣之心,而袁盎此前居然说吴王不会反,肯定是收受了吴王的贿赂,替他遮掩。于是晁错召集下属商议此事。
不想晁错还未行动,袁盎已经提前得知消息,大骂道:“你不仁可别怪我不义。”袁盎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他找到窦婴,为什么会找窦婴?因为窦婴也曾出任过吴国丞相一职,如果袁盎因为此事被追究,窦婴肯定也没好果子吃;而且窦婴曾在削藩事宜上与晁错政见不合。两人一拍即合,即刻进宫面见景帝。
景帝问两人关于叛乱有何良策,袁盎说道:“据臣所知,吴楚等诸侯王之所以起兵,是因为高祖皇帝封了刘姓子弟为王,封地食邑,而贼臣晁错主张削藩,使得很多诸侯王失去土地,这才导致他们起兵叛乱。所以现在最好的办法便是斩杀晁错,赦免吴楚七国举兵叛乱的罪行,然后削掉的土地物归原主,如此便可兵不血刃的平定叛乱。”景帝闻言沉默良久,说道:“我不会因为一个人而得罪天下。”
袁盎为了保全自己引导景帝冤杀晁错,而景帝居然接受了提议,在大是大非面前,这对君臣内心都心存阴暗,袁盎想借机除掉政敌,汉景帝是想弃车保帅。但是吴楚七国的目标并不是晁错,而是汉景帝,是那至高无上的皇帝宝座。
十余日后,汉景帝派遣中尉传令召见晁错,一行人经过东市(西汉都城处决犯人的地方)时,中尉拿出判决书当众宣读,身穿朝服的晁错被处以腰斩,并被族诛,正是应了晁老爷子的临终遗言……
我们不禁要问,晁错到底是死在谁的手里?死于七国之乱?可是叛乱并未对长安造成实际威胁。那么是死于袁盎之口吗?袁盎固然是口舌如剑,但也只能推波助澜,并不能决定晁错的生死。
《资治通鉴》中,袁盎向汉景帝提出建议后,记载了五个字:“十余日,上令。”过了十几天,汉景帝指使丞相、中尉、廷尉联名上疏举报晁错两大罪状。说明汉景帝杀晁错并不是听信袁盎的蛊惑,一时冲动做出的决定,而是深思熟虑后的结果,可见汉景帝的虚伪冷酷。让人啼笑皆非的是,诛杀晁错后,前线的一位大臣回到长安,汉景帝问他:“晁错已经杀了,吴楚退兵了吗?”大臣说道:“吴王造反已经谋划了几十年,他只是以诛晁错为名,绝不是杀了晁错就能平定的。晁错是为了制约强大的诸侯才献了《削藩策》,实际上是削诸侯而尊京师,这是万世之利的功业。诛杀晁错只能是内堵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是亲者痛而仇者快之举。”汉景帝听完沉默了很长时间,说道:“你说得对,我也感到非常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