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ift 性能优化(2)——协议与泛型的实现

原文链接

概述

前一篇文章《Swift 性能优化(1)——基本概念》中我们提到了编程语言的派发方式,Swift 支持文中所提到的三种派发方式。其中,函数表派发是 Swift OOP 的底层支持,那么,Swift POP 以及泛型编程底层又是如何实现的呢?

本文,我们就来简单探讨一下协议和泛型的底层实现原理。如果想深入学习协议和泛型的更多细节和原理,建议去学习一下 Swift Intermediate Language 相关的内容。以后要是有时间,我也想去学习了解一下 SIL。

协议类型 Protocol Type

首先我们举一个例子来看一下 OOP 是如何实现多态的。

class Drawable { func draw() }

class Point : Drawable {
    var x, y:Double
    func draw() { ... }
}

class Line : Drawable {
    var x1, y1, x2, y2:Double
    func draw() { ... }
}

let point = Point(x: 0, y: 0)
let line = Line(x1: 0, y1: 0, x2: 1, y2: 1)

var drawables: [Drawable] = [point, line]
for d in drawables {
    d.draw()
}

从上述代码可以看出,变量 drawables 是一个元素类型为 Drawable 的数组,由于 class 关键字标记了 Drawable 及其子类 PointLine 都是引用类型,因此 drawables 的内存布局是固定的,数组里的每一个元素都是一个指针。如下图所示。

image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 OOP 是如何通过 virtual table 来实现动态派发的。如下图所示

image

运行时执行 d.draw(),会根据 d 所指向的对象的 type 字段索引到该类型所对应的函数表,最终调用正确的方法。

下面我们举一个例子看一下 POP 是如何实现多态的。

protocol Drawable { func draw() }

struct Point : Drawable {
    var x, y: Double
    func draw() { ... }
}

struct Line : Drawable {
    var x1, y1, x2, y2: Double
    func draw() { ... }
}

class SharedLine: Drawable {
    var x1, y1, x2, y2: Double
    func draw() { ... }
}

let point = Point(x: 0, y: 0)
let line = Line(x1: 0, y1: 0, x2: 1, y2: 1)
let sharedLine = SharedLine(x1: 0, y1: 0, x2: 1, y2: 1)

var drawables: [Drawable] = [point, line, sharedLine]
for d in drawables {
    d.draw()
}

需要注意的是,此时 PointLine 都是值类型的 struct,只有 SharedLine 是引用类型的 class,并且 Drawable 不再是一个基类,而是一个 协议类型(Protocol
Type)。

那么此时,变量 drawables 的内存布局是怎样呢?毕竟,运行时 d 可能是遵循协议的任意类型,类型不同,内存大小也会不同。

image

事实上,在这种情况下,变量 drawables 中存储的元素是一种特殊的数据类型:Existential Container

Existential Container

Existential Container 是编译器生成的一种特殊的数据类型,用于管理遵守了相同协议的协议类型。因为这些数据类型的内存空间尺寸不同,使用 Extential Container 进行管理可以实现存储一致性。

我们在上述代码的基础上执行下面的示例代码。

let point = Point(x: 0, y: 0)
let line = Line(x1: 0, y1: 0, x2: 1, y2: 1)
let sharedLine = SharedLine(x1: 0, y1: 0, x2: 1, y2: 1)
print("\(MemoryLayout.size(ofValue: point))")
print("\(MemoryLayout.size(ofValue: line))")
print("\(MemoryLayout.size(ofValue: sharedLine))")

var drawables: [Drawable] = [point, line, sharedLine]
for d in drawables {
    print("\(MemoryLayout.size(ofValue: d))")
}

// 原始类型的内存大小,单位:字节
16
32
8
// 协议类型的内存大小,单位:字节
40
40
40

由于本机内存对齐是 8 字节,可见 Extension Container 类型占据 5 个内存单元(也称 ,Word)。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image
  • 3 个词作为 Value Buffer
  • 1 个词作为 Value Witness Table 的索引。
  • 1 个词作为 Protocol Witness Table 的索引。

下面,我们依次进行介绍。

Value Buffer

Value Buffer 占据 3 个词,存储的可能是值,也可能是指针。对于 Small Value(存储空间小于等于 Value Buffer),可以直接内联存储在 Value Buffer 中。对于 Large Value(存储空间大于 Value Buffer),则会在堆区分配内存进行存储,Value Buffer 只存储对应的指针。如下图所示。

image

Value Witness Table

由于协议类型的具体类型不同,其内存布局也不同,Value Witness Table 则是对协议类型的生命周期进行专项管理,从而处理具体类型的初始化、拷贝、销毁。如下图所示:

image

Protocol Witness Table

Value Witness Table 管理协议类型的生命周期,Protocol Witness Table 则管理协议类型的方法调用。

在 OOP 中,基于继承关系的多态是通过 Virtual Table 实现的;在 POP 中,没有继承关系,因为无法使用 Virtual Table 实现基于协议的多态,取而代之的是 Protocol Witness Table。

注:关于 Virtual Table 和 Protocol Witness Table 的区别,我的理解是:
它们都是一个记录函数地址的列表(即函数表),只是它们的生成方式是不同的。
对于 Virtual Table,在编译时,子类的函数表是通过对基类函数表进行拷贝、覆写、插入等操作生成的。
对于 Protocol Witness Table,在编译时,函数表是通过检查具体类型对协议的实现,直接生成的。

image

协议类型存储属性优化

由上述 Value Buffer 相关内容可知,协议类型的存储分两种情况

  • 对于 Small Value,直接内联存储在 Existential Container 的 Value Buffer 中;
  • 对于 Large Value,通过堆区分配进行存储,使用 Existential Containter 的 Value Buffer 进行索引。

那么,协议类型的存储属性是如何拷贝的呢?事实上,对于 Small Value,就是直接拷贝 Existential Container,值也内联在其中。但是,对于 Large Value,Swift 采用了 Indirect Storage With Copy-On-Write 技术进行了优化。

这种技术可以提高内存指针利用率,降低堆区内存消耗,从而实现性能提升。该技术的原理是:拷贝时仅仅拷贝 Extension Container,当修改值时,先检测引用计数,如果引用计数大于 1,则开辟新的堆区内存。其实现伪代码如下所示:

class LineStorage { 
    var x1, y1, x2, y2:Double 
}

struct Line : Drawable {
    var storage : LineStorage
    init() { storage = LineStorage(Point(), Point()) }
    func draw() { … }
 
    mutating func move() {
        if !isUniquelyReferencedNonObjc(&storage) { 
        // 如果存在多份引用,则开启新内存,否则直接修改
            storage = LineStorage(storage)
        }
        storage.start = ...
    }
}

泛型类型 Generic Type

下面,我们来讨论泛型的实现。首先来看一个例子。

func foo(local: T) {
    bar(local)
}

func bar(local: T) {
    
}

let point = Point()
foo(point)

上述代码中,泛型方法的调用过程大概如下:

// foo 方法执行时,Swift 将泛型 T 绑定为具体类型。示例中是 Point
foo(point) --> foo(point)
// 调用内部 bar 方法时,Swift 会使用已绑定的变量类型 Point 进一步绑定到 bar 方法的泛型 T 上。
bar(local) --> bar(local)

相比协议类型而言,泛型类型在调用时总是能确定类型,因此无需使用 Existential Container。在调用泛型方法时,只需要将 Value Witness Table/Protocol Witness Table 作为额外参数进行传递。

注:根据方法调用时数据类型是否确定可以将多态分为:静态多态(Static Polymorphism)和 动态多态(Dynamic Polymorphism)。
在泛型类型调用方法时, Swift 会将泛型绑定为具体的类型。因此泛型实现的是静态多态。
在协议类型调用方法时,类型是 Existential Container,需要在方法内部进一步根据 pwt 进行方法索引。因此协议实现的是动态多态。

泛型特化

我们以一个例子来说明编译器对于泛型的一种优化技术:泛型特化

func min(x: T, y: T) -> T {
  return y < x ? y : x
}

let a: Int = 1
let b: Int = 2
min(a, b)

上述代码,编译器在编译期间就能通过类型推导确定调用 min() 方法时的类型。此时,编译器就会通过泛型特化,进行 类型取代(Type Substitute),生成如下的一个方法:

func min(x: Int, y: Int) -> Int {
  return y < x ? y :x
}

泛型特化会为每个类型生成一个对应的方法。那么是不是会出现代码空间爆炸的情况呢?事实上,并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编译器可以进行代码内联以及进一步的优化,从而降低方法数量并提高性能。

全模块优化

泛型特化的前提是编译器在编译期间可以进行类型推导,这就要求在编译时提供类型的上下文。如果调用方和类型是单独编译的,就无法在编译时进行类型推导,因此无法使用泛型特化。为了能够在编译期间提供完整的上下文,我们可以通过 全模块优化(Whole Module Optimization) 编译选项,实现调用方和类型在不同文件时也能进行泛型特化。

全模块优化是用于 Swift 编译器的优化机制。从 Xcode 8 开始默认开启。

总结

本文,我们了解了协议类型和泛型类型对于多态的实现,从中我们也看到了编译器对于 Swift 性能的优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如:泛型特化、生成代码实现 Copy-On-Write。

此外,我们了解了关于泛型和协议关于性能优化的启示,能够我们制定技术方案时进行权衡。

参考

  1. WWDC 2016, Session 416, Understanding Swift Performance.
  2. LLVM Developer’s Meeting: “Implementing Swift Generics”.
  3. Swift Intermediate Languages(SIL)
  4. Protocol Witnesses
  5. 重新檢視 Swift 的 Protocol (二)
  6. 重新檢視 Swift 的 Protocol (三)

你可能感兴趣的:(Swift 性能优化(2)——协议与泛型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