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风云录》—《三国演义》白话精简版(序言)

      《三国演义》是我最喜欢的一本小说,将它改为白话文精简版的初衷源于有次和小儿子一起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观看过程中,儿子不太懂,一直问东问西,我也不厌其烦的解说,儿子倒也看得津津有味。

      两集结束后,儿子意犹未尽,要接着我讲后面的情节,我拿出小说《三国演义》要他自己阅读,他看了几段就说,很多字不认识,很多意思不了解,不愿看,毕竟年龄不到八岁啊,所以依然缠着我讲解。我尽量用现代的话语讲了一段,儿子听得更为出神,我突然灵光一闪,如果有一部现代白话语言的《三国演义》,不是可以解决让小朋友阅读的问题么?于是萌发了将《三国演义》改写成现代白话文的想法。

      《三国演义》实际上属于一部通俗小说,但作者毕竟是元末明初的人,遣词用句略带文言气息,其中的保留了一些“表章、檄文、辞赋”,也有作者自己的一些诗词,因此,没有文言功底的人阅读较为困难,这也是小朋友难以阅读的原因。

        自明清小说出现后,我们中国流传这一句俗语——“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这句话好像是金圣叹说的)。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水浒讲的义气相投,把造反杀人当气概、把打家窃舍为英雄,年轻人血气方刚,难免有样学样。所以尽量让他们少看。而三国主要讲聪明、智慧、谋略,正对“老年人”(以前人的寿命短,四十以上的青中年人就可以称为老年人了)胃口,老年人想法多了,对社会的统治是有危害的。当然,时光进入了现代社会,也就不存在这些所谓的禁忌了。

      看了《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三国演义》取材于东汉末年和魏、蜀、吴三国的历史,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开始,一直描述到晋武帝太康元年(也就是吴国孙皓天纪四年,即公元280年)吴国灭亡为止,差不多一百年时间,时间久,人物多,涉及的历史事件自然也就很多,因此,本人在修改时从以下方面做了一些适当的调整。

        一是字数方面做了减少,《三国演义》原著字数有七十万,本人减少到三十五万左右。

        二是语言方面,尽量避免文言文词,比如“吾”“汝”“何”“之”“故”“安”“非”“乃”“也”“此“必””“否”“曰”“以”“且”“言”等都用现代词语“我““你“怎么””“的”“所以”“怎样”“不是”“是”“这”“一定”“不、不是”“说”“来”“说话”来代替。但是成语基本维持了原状,同时也在修改中也增加了一些成语。

      三是叙述的方法上,增加了说话人的神色,场景,环境,增加了部分人物动作描写。

      四是摒弃了原著褒刘贬曹的传统,客观的叙述每个三国主要历史人物的经历。

      五是对一些生僻字标明了注音,方便读者阅读。

      六是书中发表了一些作者自己的观点和解释,全部标注在括号里。

        最后,本人主要是从情节方面着手,删繁就简,《三国演义》涉及人物多达1370个,有些人物完全不必要出现,很多轶闻出现的目的纯粹是增加趣味而已。比如“裸衣骂曹”“于吉求雨”“刘安割肉”等既有封建迷信思维,更属糟粕。原著素材太多,情节叙述就显得干枯无肉。看书的人没有很好的记忆力的话,很难理出头绪。

      有些明显的错误情节进行了更改,使情节发展更有逻辑性,主体更连贯,没有混乱嘈杂的感觉。比如“温侯”是吕布再诛杀董卓后的封爵、“丞相”是曹操在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才撤三公恢复丞相的,原著都在之前就出现了。当然小说可以虚构也是可以理解。但出现“工部侍郎王子服”(第二十二回)、“户部尚书邓芝”(第八十五回)这样的官职就是不应该出现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称呼是隋唐以后才出现的,后汉三国时期是万万没有的。

        原著中很多情节是为了故事发展而写的,其实经不得推敲,比如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守五关将领都是自己出来送死,只要任何一关将领守住关口不出来,关羽能长翅膀飞过关去?

        再如,“衣带诏”是伏皇后父亲伏完当面向献帝提出的,“衣带诏”目的是怕献帝身边曹操耳目,那么问题来了,伏完可以当面向献帝建议,就不怕曹操耳目听见?诸类此类,还有很多(具体可参看本书附录《三国演义挑刺》)。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是漫长的,它实际是集体提供蓝本、由罗贯中总结综合完成的。这个过程包括晋朝史学家陈寿的《三国志》,南朝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东晋习凿齿的《汉晋春秋》,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记载的三国名人轶事,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里的三国记载,宋元时期民间艺人口口相传的三国故事,元初的话本《三分事略》,其他的元杂剧等等,作者罗贯中就是在上述史书、杂记、平话、戏曲的基础上综合加工完成的,经过清朝初期毛纶、毛宗岗父子的重新修订,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三国演义》广泛流传的一百二十回成书。可见,对它的改动不是不恭敬地表现,而是一种需要。

        尽管本书情节基本在原著的框架内,但内容和形式有较大修改,为和原著《三国演义》相区别,故名《三国风云录》。

        是为序!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国风云录》—《三国演义》白话精简版(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