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

      梦想早就没有了,迷失在现实生活中的油盐酱醋茶,身上没有任何读书人的优雅气质,我们从来都没有搞定生活,现在终于被生活搞定啦!于是我开始学会了认命,安静下来,沉默不语……

      这个清明节放假,我开始按24节气养生保健,同时早起与一群爷爷奶奶锻炼太极,我的身体状况完全被他们碾压。一个朋友在群里卖弄自己的人生,分享“别让爱情变成亲情,那怕争吵打骂也别沉默。杨绛先生说过一句话:年轻人对老一辈的婚姻大多理解为凑合与将就,其实我们(老一辈的)这代人一旦因为爱情而结婚,就不会舍得将爱情转换为亲情。为此,我们不惜争吵,打骂,只为留住爱情新鲜的血液。争吵打骂是留住爱情的办法,所以真正打败爱情的,是不沟通的态度,以及美其名曰“亲情”的不作为。”爱情观,同时晒《活好》《身心合一的奇迹》“时时可死,步步求生”,及时加上即将到来的读书分享《你可以不死的》,“有人一辈子和疾病对抗,丢了生活,有人一辈子都是病秧子,生活多姿多彩。她就是这样的人,把男人们玩弄于股掌之间。我觉得小病养生保健,大病养医生,人财两空……

      原来“不加区别地友善”是孤儿院孩子的一种标志行为。

续写

    “  晕,亲爱的冬梅,我感受到了你对我们爱,想让我们也能有机会去接触你很认可的好内容的。想将你的宝贝也分享给我们,我心领了。目前来看,并不顺利,看来还是我们姐俩与这个群无缘,那就接受,平常心对待。允许他人有他人的选择,同时我也觉得可以接受的。同时很能理解人与我的不同的。很感谢你的爱,只是我也要劝劝你,不要坚持了。若是这样强扭的瓜也不会甜的。就算无进去了,我也不会喜欢待在那个地方了。所以没必要强求了。你说呢,尊重对方也尊重自己。现在冬梅(他说一套做一套,我刺到他的痛点。我一直纠缠着,等待着他大发慈悲)进入了上午我的模式—共生模式,而现在的我来到了整合的模式了,哈哈哈。我非要看到他底线是什么?他说我想摧毁关系”

      子曰:惟上知与下愚不移。

      孔子说,最聪明的人和最愚蠢的人,唯独比较固执不变。(前者择善固执,后者顽冥不化)

      现有科兴灭活疫苗的Ⅲ期临床试验的最终研究结果:新冠肺炎病例的保护效力由今年1月份的50.38%调升至50.7%。但从群体免疫角度看,已经毫无希望了,所以现在国内防疫站正在更换新款疫苗,需要三针,但这款蛋白重组疫苗三期临床结果还未出。而国产最先进的mRNA疫苗已经快公布二期临床结果,如数据好看估计也会被批准紧急应用。我们国家对疫苗的选用,背后就两个字:循证。有效无效看证据。心理治疗也理应如此。

      “那如何判定有效呢?身体症状是比较好判断的。”

      随机临床试验。心理障碍的界定就是靠症状的集合,可以判断。

      “试验的结果,用量表测验作为因变量?精神科的诊断原本就无法完全确定,除非症状非常明显。自变量,都是抑郁,差别都很大。”

      心理障碍的界定就是靠症状的集合,当然可以判断。

    “然后,最后规定次数,6次,12次,24次?这个次数规定,看到量表显示分数较少,所以治疗有效?这样的实验就是cbt的模式,所以大家越来越追求快速,短效治疗方法。可以判断,但是很难同质化去作为同一组被试用生理指标就像对容易找到同质化群体,比如失眠。但是伴随失眠的其他症状,个体差异又很大,我个人还是会看来访者留下和推荐数量比。真的好,他会推荐。所以个体执业做得好,不必需要太多宣传的。虽然这种方式,不科学。”

      现在诊断是病理模式,症状体征容易迷失在森林里。由循证医学逐渐推而广之……心理学也会越来越跟上时代步伐。

      不看客观评价效果,靠个别案例口碑,大概率会沦为王婆卖瓜自夸自夸。

      “宣传才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不做宣传,王婆怎么自夸呢?”

      昨天在隔壁群一位知名心理专家说自己用某系统治疗强化精神分析,得到不错的效果,可见解证明精分架构有效。我就请教他有没有研究论文,临床试验,他说,有个案。那我们就很明白了,其实心理治疗只有两个派,科学派和非科学派。

      “如果所有东西都必须纳入科学体系,真的就说明一切吗?比如中医,非要用西医一套进行研究证明,结果如何,四不像。”

      (中医是中庸,讲究平衡调理)

      我不跟信仰中医的朋友辩论,没有时间。但我认为中医在心理治疗上可以看作一种“灵性治疗",信则灵,安慰剂效应还是有的而且这种信可能超越普通的安慰剂效应

      而对于创业这个复杂现象的追问,就需要从”第一性“出发,寻找最根本的问题。这当然也是心理干预的一个思考路径。那么最根本的问题是什么?就是所谓”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本源是什么?从本体意义上能不能找到?找得到怎么办,找不到又怎么办?这就涉及到心理障碍的病理学。但对心理障碍做病理学分析,不同流派也是很不同的。但归根结底还是两种,科学和非科学的病理分析。

      目前国际上心理治疗技术的发展趋势,最下面是最早期的,基于理论架构的病理模式和干预方式,比如精分等;中间是循证模式;最上面是循机制模式,即寻找心理障碍的本源来精准治疗。

      精准医学是所有医学的方向,包括精神医学。

    不同流派的融合其实非常难,没有相当功力还是先从一个流派做起,CBT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普通咨询师没有五年以上是不可能清晰的。

      心理治疗是建基在科学之上的艺术。这是考西尼1989年曾这样说的。也许对一些心理治疗师来说,会认为自己正投身于一种创造性的、自我表现的艺术。咨询师有时候会像一个演员,在每一个不同的来访者面前,为来访者的福祉,展示出不同的面向。

      是的 ,有了科学的根基,懂得心理问题的根源,知道自己所用的技术可以达到的效果,咨询师反而获得更多自由,去灵活使用不同流派的技术。

    皮尔斯曾经参加过演员训练,觉得对他自己受益良多,心理剧更是如此,会格外强调艺术的一面,根据每个来访者的不同情况,因病与药,对机说法,像观音示现三十三化身,像艾利克森一样努力为每个不同来访者量身打造一个最适合的治疗方案,这大概也是心理咨询的至高目标吧。

    “量”字在中国文化里使用非常多,量体裁衣,量用为出,量才器使,都是针对特情况的特殊处理,个性化部分是最吸引人的,也能让对方感受到被重视。

      虽然国内的咨询师没有资质给来访者提供用药的建议,但也要懂得药物的起效机制。咨询师一定要配合精神科医生,由Ta们决定药物方面,不能给来访者擅作主张。另外抑郁焦虑等问题也是“复杂现象”构成的问题,所以现在的干预方式既不是不用药也不是只用药,而是要在明白药理和神经病理学的基础上根基具体情况综合干预,包括谈话治疗、神经营养干预、人际支持、健康心智于生活方式养成、运动干预等等。

   


    人类幸福的根源,只有两件事:

第一是人,就是和自己喜欢同时也喜欢自己的人,在一起工作;

第二是事,做自己擅长又喜欢的事。

      与喜欢的人,做擅长的事。有可能你擅长的事不是你喜欢的事,你喜欢的事有可能是你不擅长的事。如果你不得不挑,是做自己擅长的事,还是自己喜欢的事?

那你还是做自己擅长的事。因为慢慢地,别人的、社会的正向鼓励,你会认为自己擅长的事也是你自己喜欢的事。如果非要挑,是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还是和喜欢自己的人在一起?他说他挑的是和喜欢自己的人在一起。如果不得不做这个选择的话,标准答案可能不止一个,这只是一个有智慧的麦肯锡老合伙人给我的建议。

与性情中人做大事

还有一次,我和老领导去中国台湾做经济访问,我充当他的秘书。我们在酒店门口抽烟,周围只有我们两个人。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已经做了好多大事,我说:“您下一步还有什么更畅想的事,这辈子还有什么畅想的事?”

      “我非常畅想再过十年退休,咱们在一个房子里,有可能是你的房子,有可能是我的房子,最好有个露台,要不然有个院子,不用特别大。我们四五个人一块儿吃点小菜,喝点酒。喝酒的时候,想想当年壮勇,说说当年我们干过什么特别畅快的事,有哪些特别难的时候,哪些我们忍过了,我们打过了,然后我们变得很开心。”

    珍惜那么三五个人

    曾国藩有一句特别简单的大实话:“危险之际,爱而从之者,或有一二;畏而从之者,则无其事也。”从外号叫“曾剃头”的曾国藩嘴里听到爱,真是很神奇。他非常坦诚地说,在真正危难的时候能跟你走的,一定是爱你的人,那些怕你的人,绝无一丝可能跟着你走。以我的定义,贵人不是有钱人、有权人,不是帮你遇事平事的人,而是像在暗夜海洋里点亮方向的灯塔一样的人,是你摔断腿之后能当拐杖一样的人,是非常不开心的时候像酒一样的人,是渴了很久之后像水一样的人。结交贵人太重要了。珍惜这么三五个人,一辈子。

感恩

      中午回家的时候,妈妈已经做好了饭菜等着我吃,然后就上班去在单位眯觉。下班回家喝妈妈熬好的除湿汤,二妹做好了晚饭吃了就上课,然后熬着药泡脚除湿。

      她每天晚上雷打不动地坚持熬着三副药,把中药药水浸泡到我们的脚边。我特别惊喜不断发现她的坚持,她说:“自己除了钱!”我想起了SOS哦为什么没有作用?因为她没有出钱出力,同样的事情心理咨询—佛教公益热线也是这样的道理。所以心理学是不赞同做公益和免费培训。

你可能感兴趣的:(周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