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世,你让她们过得更坏了吗?

        文/简 粹

前段时间全家一起去拍女儿的周岁照,路上跟专车司机聊起来。

他从后视镜看了看俩娃问,老大是男孩吧?我说对。又问,老二呢?我答女孩。他微微点点头,一脸满足和羡慕的微笑,说,真好啊!

然后说,我家也俩娃,可惜都是丫头!表情略微有些无奈。我和我妈异口同声,两闺女多好啊,你可真有福气!他点点头说,是挺好,但是没有儿子心里没底啊!

他这一语道出了多少中国人“重男轻女”的心声。

1

王绍玺先生的《小妾史》一书中,介绍了妾制的起源从原始时代就开始了,由来已久。正是这种男权私有制的专制社会制度,使得“妾制”经久不衰。而“妾制”使女性成为男性的附属品,女性无法与男性平等。

之前大火的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就把古代女性地位的低下描写的淋漓尽致。作为妾的“林噙霜”纵然有万般宠爱,但碍于自己身份低微,为求尊容,机关算尽。

在那个年代,一个家庭的地位尊容,都取决于男性。女性即使再有才华也不能考取功名。在盛家三公子盛长枫参加科举考试落榜后,自私的墨兰母女不断地指责三哥儿。

墨兰更是刻薄地怪哥哥:一人无用,累及三军。若我能出去考试,谁还指望你?

道出了当时女性地位之低,命运完全掌握在男性手中的现状。

图片发自App


男尊女卑的现象在国外的影视作品中也有提及。

今年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提名的

电影《养家之人》,也有提及这个话题。最开始女孩是可以和男孩一样去上学的,由于战乱带来的各种奇怪制度,女性慢慢受到欺压,最终被关在家不允许出门。

在爸爸被抓走以后,小女主角帕瓦娜为了全家人的生计,不得已剪掉长发,女扮男装,以维持全家人的生活。

图片发自App


朝代更迭的社会都对女性提出了各种各样不合理的要求。于是,“男尊女卑”、“有儿子才有顶梁柱”的想法深深的刻在了我们的集体潜意识里。

2

只是时代已经不同了,如今的女性再也无须依附男性生活。

以前科技落后,支撑起一个家需要男性的重体力劳动。现在,科技发达,日常生活里已经没有必须要男性做而女性做不了的活,即使有,如今工种划分明确,一个电话就可以请来工人。

相反,女性在很多方面却比男性更有优势。女性的细致和敏锐使其在职场上更胜一筹;坚毅和韧性使其更胜任家务;亲和力和母性使其在养育孩子上比男性更加得心应手。

然而,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社会的变革。他们仍旧固守着老一套的腐朽思想,认为“有了儿子生活才有了奔头”。

我家的老邻居汪叔叔,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听我妈说,他跟婶婶刚结婚的时候很恩爱。没过多久,婶婶就怀孕了,很快生下了一个女孩。

在那个计划生育的年代,有了女儿就意味着他没有机会再有儿子了。

当汪叔在产房外听说是女儿时,都没有进产房看一眼婶婶和刚出生的小女儿,便掉头走了。

此后,汪叔就像变了一个人。每天酗酒度日,喝醉了回到家里就跟婶婶吵架。我隐约记得小时候住的平房,我们小孩子在外面玩时,常常能看到汪叔醉醺醺的养歪在他家门口,用似哭非哭似笑非笑的声音喊到:我还有什么指望啊?我还活个什么劲啊?...

我对汪叔的女儿基本上没印象了。但听我妈说,她叫小茹。白白的皮肤大大的眼睛,很漂亮,也很懂事乖巧,总是怯怯的。我妈说是被她爸爸吓得。

我之所以没有印象,是因为在小茹六岁时,汪叔和汪婶就离婚了。汪婶带着小茹净身出户。对汪婶和小茹来说,她们是解脱了。

最可怜的是小茹,带着信任来到这个世界,却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不被父亲喜爱。

图片发自App


汪叔确实没有怎么疼爱过小茹。我妈说他甚至都不想让小茹上学,觉得女孩上学没用浪费钱。这是汪婶坚决跟他离婚的最后一根稻草。

汪婶带走小茹后,再也没跟汪叔联系过。有其他邻居跟汪婶偶有往来的,说现在小茹很幸福,在北京的一所大学教书,老公疼爱她,还有一双儿女,把汪婶也接到了北京。

而汪叔,断断续续找了几个老伴却没有一个能长久的。长年酗酒身体很差,经常赌博没存下钱,为了交养老保险把老房子也卖了。听说现在寄居在姐姐家,做着一份打更的工作,就等着退休领养老金呢。

这一家人本应是幸福快乐的一家人,如果汪叔不是被困在“有儿子才幸福”的魔咒里,他现在也该享受天伦之乐、安度晚年,而非孤家寡人、寄人篱下。

而小茹,现在虽然很幸福,但终身不得的父爱,一定也会成为她的旧伤口在某个情境里隐隐作痛吧!

3

图片发自App

从法帮网的一组数据,我们看到,不论在婴儿期、儿童期、学龄前及青少年期,女孩子被遗弃或送养的几率都远高于男孩子。特别是在婴儿时期,女婴的被遗弃送养数字高达男婴的2.62倍!

这些生下来就被父母遗弃送养的女孩,在她们童年时期可能会颠沛流离遭遇各种苦难,小小的她们无法理解是什么原因使自己被父母抛弃。

而等到她们长大成人后,明白了这一切只是因为自己的女性身份时,她们会如何看待这个身份?

她们会理解亲生父母的局限而一笑了之,还是出于对父母的忠诚也继承下“重男轻女”的潜意识?

如果她们也有了女儿,她们会一边疗愈自己一边全心全意的爱着女儿,还是像她们自己曾经遭遇过的那样遗弃或冷漠对待女儿?

或许,还有一种可能,她们明明想好好爱自己的女儿,却因为童年的遭遇,爱无能!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艾略特说:

人生到世界上来,如果不能使别人过得好一些,反而使他们过得更坏的话,那就太糟糕了。

每一个孩子都是老天送到人间的天使,他们选择我们做父母就是相信我们可以善待他。如果因为我们自己一些莫须有的执念而漠视、虐待、遗弃孩子,就辜负了他们的信任。也枉费了我们这一世,生而为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一世,你让她们过得更坏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