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分享,受伤的小板凳

每一个生活细节都可能成为蕴含重大教育意义的事件,儿童教育中无小事。❤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种现象,特别是在隔代带孩子的长辈身上,孩子磕到板凳上,很多长辈父母为了安慰孩子,就去打板凳。这种做法到底好不好呢?分享《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的内容,标题“给板凳揉揉痛”。

幼儿玩耍或走路时,不小心磕碰到什么东西上,碰痛了,哇哇地哭。为了安慰孩子,有时会一边哄孩子,一边故意举手打那个“肇事者”,“责怪”它为什么碰痛了孩子,做出给孩子“报仇”的样子。然后安慰孩子说,咱们打它了,它再也不敢碰你了。孩子可能在这时候会有些安慰,破涕为笑,家长也会感到很满意。

但其实这是一种不好的方法,是一种“复仇行为”。它教孩子遇到不痛快就去责怪别人,教给他不宽容和报复,不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

大人可能会想,桌子碰到了孩子,我不过是打打桌子,桌子又不懂得痛,这有什么,我没教孩子打人。其实,在孩子看来,万物有灵,对一棵草说话与对一个人说话一样,对一张桌子的态度对一个人的态度一样。单纯如一张白纸的孩子,任何事情对于他来说都是全新的,任何经历在他这里都是体验和学习。

法国思想家卢梭在他的著作《爱弥儿》中谈到人的道德面貌形成时,认为人在天真纯洁时期所接受的感知,将对他的一生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在孩子幼小时,每一件小事都是“大事”,都可以扩展为孩子的一个好习惯或坏毛病。家长对此应该敏感,要用心,让每天遇到的一些“小事”,都成为筑起儿童美好情操大厦的一砖一石。

教给孩子善待“对手”,假如小板凳碰痛他了,我们绝不会去打小板凳。赶快亲亲他的痛处,给他揉揉,安慰他马上就不痛了。安慰得稍好一些时,再像待他一样,带着他给小板凳揉揉痛,也告诉小板凳马上就不痛了。

这样做,不但没有让小板凳站在他的对立面,成为“加害”他的坏蛋,还能作为朋友分担痛苦,并让他意识到“碰撞”是双方的事,要互相体谅。

善良和豁达永远是相随的。一个能给小板凳糅痛的孩子,他对别人也会有更多的理解和爱心,遇到问题不偏执于自己的理由和利益。这样的思维方式,不仅让他在当下心情愉快,也能保证不吃大亏。

你可能感兴趣的:(隔代教育分享,受伤的小板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