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逯老师给我们奉献了一堂生动的畏难与内驱力的课程,让我们看到孩子畏难的根源以及应对方法。
所谓畏难就是畏惧艰难,害怕困难等,表现在孩子身上大约有四种类型:
一是对目标、梦想的恐惧;
二是在行动过程中对失败的恐惧;
三是害怕做的不好会造成重要他人或者权威对自己的不满;
四是在行动中对冲突或者不同标准的恐惧。
昨晚自己思考了一下,这四种畏难情绪,不仅仅孩子身上有,在我们大人身上也同时存在,只有破除了这些恐惧,才能发挥内外驱动力的作用,让我们和孩子都能更好的行动起来。
第一点:对目标、梦想的恐惧
就是说,一个人对于一个事物,一个目标连想都不敢想,觉得梦想不可能实现。这种限制性思维在很多人身上都存在,比如我,过去我就认为自己做不了跟数字有关的工作,如果有人让我胜任胜任财务方面的工作,我就会畏难,觉得自己做不好。这就是一种限制性的思维。其实人的潜能是无线的,无论什么工作通过学习和刻意练习都是可以掌握的。
对于孩子来说也是这样的,家长要给予孩子积极的信念,逯老师举了很多的例子,很多孩子的畏难都来自家长的伤害性语言,孩子无影中就给自己贴上了,我就是什么什么的样人,我就是做不好什么什么事的标签。除了来自外界的认定,还有一部分限制性信念会来源于自己长期以来的经验,比如某件事做了很多次都没有起色,就会给自己贴一个我不行,我不适合做某事的标签。
这个层次的畏难是最影响行动力的,连想都不敢想,怎么谈的上行动呢?怎么帮助孩子破除这样的畏难情绪呢?首先家长不能给孩子建立这种限制性的思维,不能用带有伤害性的、限制性的语言评判孩子,第二要给与孩子爱的帮助,要改变孩子看问题的角度,第三要帮助孩子找到符合孩子实际的目标:梦想没有高低之分,给孩子可能性的空间;目标没有大小之分,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第二点:在行动的过程中对失败的恐惧
孩子有了目标有了梦想,也可能会在行动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比如害怕失败,比如不知道具体怎么做。这也是比较常见的畏难情绪,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想法很好,就是不做。
孩子有这种情况的时候,家长就需要反思了,首先家长平时育儿的理念是只重视结果还是即重视结果也重视过程,比如孩子做了一件事没有成功,家长会不会看不到孩子的付出,只对孩子做事的结果进行否定性的评价,这样做就会让孩子对于一件事的结果看的很重,如果觉得自己做不到可能会得到父母的责备,就会觉得还不如不做。对于孩子的这种心态,家长一定要看清楚,有些事情就是需要多次尝试才可能成功的,一次没有成功也不代表永远不会成功,而且每一次的失败都是给成功积累经验,家长一定在看到结果的时候也要看到过程,看到孩子在过程中的努力和付出。并且也把这样的信念给到孩子,和孩子一起排除行动中的困难。做的过程中,孩子取得的一点点成绩、一点点提高都要充分的肯定孩子在这方面的努力和能力。做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或者差错的时候,也要及时止损,不要过多的纠结或者懊悔,要引导孩子下次怎么做或者怎么把这次的失误变成好事。
其次有的孩子对于多种目标,会有畏难情绪,孩子不知道怎么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这样的情况,家长要帮助孩子确立一个主要目标,一次就主要做一件事,并且教会孩子安排优先要务,学会时间管理和精力分配。
第三点:做的不好怕重要他人和权威对自己不满
这个前面有所涉猎,这里面就简单说以下,家长要对孩子有合理的期待,不要期待过高,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压力。我的经验是期待越低越好,最好是没有期待,因为没有期待,就总会收到意外的惊喜。有期待,如果孩子做不到,即使我们嘴上说没什么,心理是不是也会有失落的感觉。
另外在和孩子设置目标的时候一定要与孩子的能力相符,遵从最近发展区的原则,设置孩子稍稍努力就可以够得着的目标。目标过高孩子容易打退堂鼓,目标过低又起不到激励效果,所以说做家长的必须要了解孩子的能力,并且可以引导孩子设置合理的目标。
第四点:在行动中对冲突或者不同标准的恐惧。
这一点也是孩子畏难情绪的来源,在家里爸爸一个标准,妈妈一个标准,我到底要做哪一个?为了不给孩子造成困扰,爸爸妈妈的一定要先统一思想。无论是在养育还是教育方面都要统一认识,不然孩子很容易混乱的。如果父母的标准统一,但是孩子遇到事情的时候,自己回产生选择的困难,比如同一个目标,会有不同的获取方式,孩子自己拿不准的时候,家长可以引导稿子,选择重要的、对未来发展有利的方式。
还有一点要说的就是,如果家长的标准,和老师的标准不统一的时候,也会引起孩子的选择困难,比如老师认为上学按时到校最终要,但是有的家长会认为吃好早饭比按时到校更重要。当孩子面临早饭还没吃,又快迟到的时候,自己就拿不定主意到底要不要吃早饭。为了不给完成这方面的困扰,做好家校共育也是非常重要的,提前知道老师的标准,遇到问题及时沟通,也是每个家长都要做的。
好了,说完孩子的,我们再来看看成年人的吧。这几种情况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是也存在:
比如没有信心学好家庭教育,没有信心孩子可以做的好;
比如害怕失败就打退堂鼓,别人一说我们我们就没有信心;
比如感觉要学的太多,不知道从何学起等等。
每个人都会有畏难情绪,我们要理解孩子,同时我们要跟孩子一起战胜这个拦路虎。因此我们不仅仅要通过学习来正确的教导孩子,同时需要通过自己克服畏难情绪的转变来感召孩子。相信大家都可以找到破除拦路虎的方法,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