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手机变成“鸦片”

别把手机变成“鸦片”

文/张爱敏

案例7:

前不久,某地一个学生因为班主任“没收”手机,回家后跳楼自杀。学生玩手机的问题让不少父母十分头疼——他们用手机上网玩微信、打游戏,可以整夜不睡,可以不做作业,为了交话费他们可以“省吃俭用”,而且手机上的各种不良信息层出不穷……作为班主任,你是如何看待手机以及解决手机这个问题的?

我的观点:

手机没有错!但错在某些学生!错在他们不是把手机当做了解世界,拓宽眼界,提升自己的窗口,而是当做娱乐消遣的玩具,变成当今的精神鸦片了。那怎么办?一棒子打死吗?严禁携带。但屡禁不止,因此产生的冲突频繁。我以为在坚持“尊重学生自尊心,尊重学生隐私权”原则下,需做好三步走:

第一步,课前做好三件事:一是召开主题班会“别把手机变成鸦片”,明确学校关于手机的相关规定,针对课堂玩手机的现象发表看法,并通过视频了解其中的危害,然后通过民主决议,制订相关班规以及惩戒方式的决策。

二是设置手机“管理箱”,先交手机后上课。位置醒目,安全保险。老师要以身作则。

三是约法三章,给予学生合理的使用手机的时间,定时定点定内容。否则,没收。

第二是课堂玩手机这样办:一是上课提要求,进行语言引导。二是课中有违规,轻声细语来沟通。若是屡禁不止,就没收,等到课下再沟通。三是以一儆百,杀鸡骇猴,从而起到震慑作用。当然不是通过摔手机了。摔碎了手机,也摔碎了玻璃心。需要注意的是,有时会遭遇学生激烈抗拒,要么说我没玩,我在查资料,我在拍课件,我家里有急事,或者担心老师和家长翻阅自己的聊天记录,发现自己的隐私,要么签订保密协议,要么让其删除后上交。总之,我们的目的是收手机,其他都可以暂时忽略。

第三步,课后,与学生真诚沟通,并选择安静的场所私下交流。若遇到屡禁不止的学生,需要和家长沟通,如家长不能配合更好的教育,还是选择独自面对。

另外,作为老师,要以身作则,自己上课时不用手机,课堂内容要精彩,吸引学生的眼球,同时,对课程进一步开发,有效利用,让手机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而不是把手机变成“鸦片”。

最后,要忠告学生习惯决定未来,遵守规则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自由。

当然,这样并不是表明没有问题了,就可以一劳永逸了。不是,但我们也不杞人忧天,遇到问题了,见机行事,智慧是必须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别把手机变成“鸦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