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感思行—2021-05-08

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三只猎狗正在追着一只土拨鼠,眼见着土拨鼠钻进了一棵树的树洞,树洞只有一个出口,这时从树洞里钻出来一只兔子,飞快奔跑并爬上一棵大树,兔子在树上没站稳,从树上摔了下来,正好砸晕了3只抬头往上看的猎狗,最后,兔子逃脱了,好的,故事讲完了。

你听完后,觉得有什么问题吗?

有人说,兔子不会爬树,有人说一只兔子而已不可能砸晕三只猎狗!

非常好,都是很好的问题。可回过头想想,土拨鼠呢?土拨鼠才是一开始被猎狗追逐的目标不是吗?

所以说,面对复杂的环境,我们常常忘记了自己的目标,甚至陷入另一件完全不相关的事情里面。

紧盯目标。紧盯目标。紧盯目标。

专注自己的领域,长期坚持下去,深挖、研究、积累复利。你最大的资产,其实就是自己。所以任何事,小到一份事业,大到一份婚姻,当下的一切焦虑都不重要,务必要紧紧抓牢核心点:

“10年后,做这件事,我会因此得益成长吗?"

若有,当下焦虑奔波,都值得继续。若无,勤奋焦虑努力,都不值一提。

大多数人除了缺乏智慧,更缺乏恒心。

他们能一时做一件正确的事,但很难做到一辈子重复做一件正确的事,每做一件事,都想清楚做这件事情3年,5年,乃至10年后的意义和价值点,尝试以10年时间单位长度为标准,审视一件事的价值。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专注和坚持,把一件事坚持做到“极致”。

但前提是,对“极致”这个词,不要有误解:

极致是99分,顶尖高手是90分,优秀大概80分,但是大部分人,误以为10分就是满分。

今天看到一个次叫“倍速”生活,从一早起床开始,时间就不是自己的,就想是按下了快进键一样,我自己也是神佑体会,早起之后1.5倍速的往地铁站赶,3倍速的乘坐地铁并且环城3条线到公司,3.5倍速的买完早饭,4倍速的挤电梯……到办公室以后,忙!很忙!非常忙!如果是拍片子一定会忙到出重影。但这种忙,好像很久不能给自己带来内心的满足感了,更多的是像一个工具人。

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思考或者没有反思。

上周我实践了一场引导技术,以及3小时的时间用来复盘,针对自己组织并实施的异常培训引导工作坊,从开始的流程设计到过程实施遇到的问题,到最后的课堂结果呈现,全面进行的复盘。好在一开始就留下来可视化的格式思路,按照格式内容写出了整场引导所需要用到的流程和思考路径,在复盘的时候才能结合实施开始前的想法进行对比。不得不说,复盘是个痛苦的事情,一是需要尚且独立不被打断的环境,二是需要将整个过程嚼碎了爬开了看细节,如果碰上实施前后有出入有差异的,还需要重现实施过程中的“痛苦时刻”,一般来说所有的场中行为都是准备好了再开始,而发生的意外事件并且还要继续控场确保培训能顺利进行下去,在确保不偏离原定计划和主题太多的情况下,需要确保参训人员有收获、课堂上有产出结果,还是对引导老师有较高的考验。

原本只是为了验证下你自己的思路是否适用于这个阶段的学员,于是在构思是大胆假设了,并开启了相应的验证,最后验证结果发现在设计流程时还是不够聚焦,并且对于“意外”发生的状况完全没有料想到,经过复盘后的思考是:流程设计过于理想化,再往前倒推是,目标不明确,即想要通过本次引导技术获取或者得到,甚至促动参训学员有什么样的思考思路都是需要再聚焦一点。在复盘后,准备开启第二次的引导培训,将本次课程中碰到的意外问题,直接做成是“概念培训”先行,也就是可以帮助大家将课堂上的知识量拉平至一条起跑线上,而不是纯靠学员的领悟力或者引导师的控场力。这就是思考的力量,于公来说对学员是一种体验沉浸式的学习,并非一人讲众人听,而是所有人司机讲出来,根据效果来看同级别人员的反馈和方法比上级人员的指令更容易让人接收并且去尝试;于私来说,自己的引导技术中工具的使用得到了实操锻炼,并且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对于主题的选择更加贴合工作场景,还原了工作场景,缩短了大脑中【理论】-【实操】的距离。

回归到早上看到的这篇文章中所提到的“紧盯目标”,疫情以后的一人多岗,很长一段时间觉得自己的工作都非常的碎片化,事件主线很多,多条主线虽然不少见,但是加上自己这种事无巨细的工作习惯,真的一度觉得非常累,忙不过来,越是忙不过来越是觉得要赶紧应付手头的事情而是不是静下来想想,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为什么这件事最重要?当下什么对于我来说是最重要的?想起楚这几件事以后,我做了一件事情,借着写21年度的工作绩效,特意打印出来20年的工作述职和绩效报告,逐条的进行了分类和归纳,最终将原有的2页条款,综合成了1条主线事项和辅助的2件交办事项,其他不在主线上的事情,也跟随者每月/周计划中占比的时间做相应减少。一个月下来之后,真的发现,平常忙的团团转的一些事情在明确了主线事件以后,腾开了不少时间可以花在优化和深入的工作内容上,自己也能明确感受到掌控感带来的动力和自信感。

紧盯目标,专注自己的领域,长期坚持下去,深挖、研究、积累复利,你最大的资产,其实就是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见感思行—2021-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