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热后四爷家的房顶,西施和金马奖影后也为之疯狂

故宫热后,很多人都对于我国传统文文化燃起了兴趣,故宫系列产品也从正儿八经的文物,摇身一变成了一线网红。从笑嘻嘻的四爷,到朝珠耳机,再到故宫系列化妆品,不得不说故宫周边变得既越来越接地气,也越来越国际范。毕竟连皇帝老儿也开始摆pose与民同乐了嘛。

天我想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有关琉璃的小故事。对于很多人而言,这种四爷家房顶的瓦片是一种非常遥远陌生的存在。因为在古时,宏伟肃穆的宫殿或是陵寝是琉璃成瓦之后最好的归宿。

四爷:皮一下,很开心

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这样说过:“用火烧,更用心烧,于是,在历史变成琉璃的同时,生命也变成了琉璃。这两重窑变的成果,是人类真正的珍宝。于是,在冲天的烟雾飘散之后,有一双纤纤素手在仔细捡拾。”

紫禁城,这座经历了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在百年风雨的侵蚀下,剥落了它的朱红粉墙,塌圮了一处处的雕栏玉砌,唯有屋檐上不老的黄色瓦片依旧光鲜闪亮。这是琉璃,生来就有高贵华丽的气质,耐风耐雨的秉性,因此它也顺其自然地成为皇家修建宫殿楼宇的首选,它高高地立于殿宇之上百年,见证着王朝更迭,岁月流转,却风华依旧

故宫建筑群

琉璃的制作起源于商周时期,这种古老的工艺自兴起后经过了两千年多的考验,起起落落一直传到了今天。一般来说,工匠师傅需要从气压炉里取出制好的石膏模具,待冷却后剥去器皿的外壳,将洗得透亮的彩色玻璃放入其中,再移至熔炉内烧冶。无论是时间还是火力都需有极精确的把握。经过层层工序后将烧好的锥形用水洗涤,用金刚砂细细打磨,再用刻刀细修,接着用水冲净……在经过一道道复杂的工序后,一件流光溢彩、美妙绝伦的琉璃艺术品诞生了。但是,“一宗大件出炉,一个小小的瑕疵,失败了,今天重新开炉,又要二十五天……”“在制作过程中只要听到一点极细的响声就会心跳,因为这是断裂的警报。琉璃都会断裂,只是不知什么时候。”琉璃这种仅出炉一项便只有70%成功率的工艺,火里来,水里去,既经过了烈火百炼,又有水晶的阴柔暗藏其中,既有王者之霸气,又有水的通透温润,是天地阴阳造化所能达的极致。

不服来战

我们不得不钦佩像杨惠姗那样优秀的工艺大师,从金马奖影后到琉璃大师,她一直执著于这样一门颇具挑战的工艺,“用火烧,更用心烧”。一件件的作品产出后,杨慧珊始终对这门艺术怀有一种极为谦卑、虔诚的态度。一次一次轰动的展出,一浪又一浪如沸的佳评……她只向主办方提出一个诵求,把自己的作品放在边上,让展厅的中心部位,以最虔诚的方式将远处的烽火台----汉代的琉璃陈列其间。杨惠姗将自已全部的荣誉献给了祖先,只想与祖先共享一个名称:中国琉璃。也许,于她而言,使命就是创造美好,守候断裂吧。

左二为杨慧珊,与林青霞等合照

《文化苦旅》还有这样一段话:“任何一段历史都太粗糙,太混杂,都需要烧冶,烧冶历史的结晶,烧冶历史的琉璃,而历史的琉璃就是文明。”

在民间流有这样一则关于琉璃的传说:当时,范蠡刚遇到西施,为她的美貌所折服,惊为天人,于是访遍能工巧匠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蠡”打造为定情之物送给她。不料,这年战事又起,西施被迫送往吴国和亲,临别时西施将泪流在“蠡”上,天地日月为之所动,至今还可以看见她的泪在“蠡”中流动,后被人称为流蠡即琉璃。尽管这只是传说,就足以说明琉璃的珍贵,不然对西施一见钟情的范蠡又怎会舍弃金银翠玉独送一块琉璃定情呢?也就是因为它的独一无二,它成了古时贵族比阔的奢侈品,民间供佛、镇宅的圣物。唐代的韦应物称它:“有色同寒冰,无物隔纤玉。”传达了它诱人的风采。

西施和范蠡泛舟

而当一道工艺与宗教相连时,它注定会变得无比神圣。琉璃,以它的“凝霜不足其方洁,澄水不能喻其清。”成为了佛教的七宝之一,它的制作过程,就是千年修行的化身。也难怪《药师经》中曰:“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澈,净无瑕秽。”可见琉璃已经被赋予了度化众生的使命,也难怪《西游记》中沙僧因打碎琉璃灯一盏,便被贬下人间,守流沙河谢罪了。

琉璃是古时权贵的象征,是佛学的圣物,是民间经久不衰的高贵工艺。它见证的是中华两千年的发展历程。它在或是歌舞升平的鼎盛,或是兵荒马乱的纷争中,一路走来,永远保持着圣洁晶莹的容颜,纯净高雅的灵魂。而在每一块用心烧冶的琉璃背后,是中华一代代工匠的传承与付出,坚守与执著,我想这大概就是蕴藏于中国民间文化中的中国魂吧。

感恩遇见你,喜欢我文章的话请给我点赞和订阅哦,谢谢!ღ( ´・ᴗ・` )比心!

欢迎收看前篇:人工智能问世前的棋坛到底有多酷?中日棋界至尊们的巅峰对决

你可能感兴趣的:(故宫热后四爷家的房顶,西施和金马奖影后也为之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