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桥水创始人、《原则:应对变化中的世界秩序》作者瑞·达利欧与知名结构生物学家、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围绕「探索变化世界的原则」这一主题,开展了深入对谈,畅谈创新、探索以及如何应对这个变化的世界。
以下是瑞·达利欧×施一公深度对谈的内容总结,内容来自公众号“冯仑风马牛”:
1,创新为何重要?
瑞·达利欧认为,创新就是把事情做成的方法,让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人把不同的东西结合起来,创造有利的环境和共同的利益。创新是人类的改善,是宇宙的震颤。达利欧提到自己来中国的经历:1984年,他第一次来到中国,那时的工作环境和现在大不一样--工作是分配的,生活范围不大。而如今,大家的视野和经历都丰富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思想也进一步活跃了。当人们处在有一定生活水平的环境中,这种思想上的活跃就出现了。创新不仅能提高生活水平,而且能激发人们思想,使生活更丰富。
关于创新,施一公认为,创新是一个社会前进的基本要素。人们今天享受的一切都来自创新,这项创新可能来自千百年前,可能就发生在当下。创新令社会发展得更快、更和谐,使我们的日常生活更美好。纵观中国的飞速发展,其实也得益于创新。总而言之,我们在社会上做每一件事都必须有创新精神,因为这是人类的本能。我们必须通过创新让自己变得更好,否则就会消亡在进化的过程中。
2,如何能保持好奇心并不断探索?
施一公从科学家的角度出发,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认为科学家是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进入科研领域的,而自己的兴趣则源于对自然的纯粹热爱和纯粹好奇,以及对自然和无边未知世界的想象。在过去的30-40年里,正是这种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探索未知的欲望,支撑他一路走来。
生如夏花,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我们在地球上的生命不过转瞬,整个人类文明在宇宙的历史中可能也只是过眼云烟。很多人问,活着是为了什么?我们在地球上应该干什么?施一公给出的答案是:活着是为了探索未知,看看人类能有多强大,看看我们可以在未知世界探索得多远。
对瑞·达利欧而言,保持好奇心并不断探索这个世界的秘诀是渴望。这是一种想要理解世界如何运转的激情。他的新书《原则:应对变化中的世界秩序》便讨论了世界是如何运转的。将求知欲转化为行动,利用对世界运行方式的了解,依据现实进行实验,并将其转化为能产生结果的行动,这就是创新者的心理。
达利欧认为,好奇心也是一种探险家心理。正如施一公之前所提到,有些人会因为惧怕外界批评或者希望得到外界认可而受到影响,这不会困扰创新者,因为创新者不需要被认可。相反,他们几乎只专注于探索,发现错误本身就是学习过程的一部分。通过探索的旅程,个人能够成长,能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从而产生满足感,达利欧认为,这应该是每个人的目标。
3,如何培养高素质人才?
瑞·达利欧认为,教育是一切的起点,它包含对科学和艺术的理解,还能帮助人们彼此相处,相互培养文明行为。有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一种是获取知识的教育,即技能教育。另一种是培养原创思维的教育。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或许拥有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但另一种类型的优质教育,则是教人进行创新性思考,二者的区别对创新非常重要。因为学习已经学到的东西,对未来的创新并无帮助,尽管这是未来创新的基础。
达利欧提出,从大历史观看教育,还能看到这样一种模式:我们可以从唐、宋等王朝的经历中学习到,要利用庞大的人口基础:要让社会向最多的人开放,创造任人唯贤的制度,以便识别和提拔创新者,使之发挥支持作用。你不知道人才将来自哪里,因此,这是一种包括培养创新精神和好奇心的教育,而不仅是获取知识。这需要人们与众不同,需要创新,需要冒险精神。它需要从最大比例的人口中抽取人才,看看创新人才来自哪里。
施一公认为,教育对社会当中的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必需的。我们应该因材施教,为不同的人提供不同的教育模式。对于像中国这样的泱泱大国来说,教育改革尤为重要。为了中国的进步,为了中国的科技创新,为了中国下一代青年人才的培养,中国必须坚持不懈地探索教育改革。这是唯一的出路。试想:在一个有14亿人口的国家,如果只有一套僵化的教育形式,一两种或几种僵化的考试形式,那将严重限制能培养、教育和提供机会的学生的类型。
因此,施一公认为,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应该始终保持教育改革势头,这也是施一公联合社会各界人士组建全新的西湖大学的原因之一。为了实现多样性,应该给教育机构更大的自由,让教育机构尝试不同的东西。这对年轻一代的学生非常有利。此外,施一公还强调了通过教育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他认为,仅仅通过教育提升个人技能是不够的,当我们走出校门,为自己的幸福而奋斗,为自己的前程而奋斗时,我们自己的目标应该与社会的整体进步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我们在社会上做的任何事情都不应违背社会的根本利益。
4,个人应如何更好地实现自身以及社会价值?
达利欧将人生归纳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学习,这个阶段我们依靠别人;第二阶段是聚焦于工作,我们成为身边人的依靠,试图获得成功;然后就是他目前所处的人生最后一个阶段,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传递给下一代,超越自我。
他认为,如果一个人觉得自身与社会是相连的,那么他会很自然地用自己的资源来帮助处在其他阶段的人,提高他们的能力。达利欧的儿子麦修11岁时,来到北京史家胡同小学学习,他发现有一些有特殊需要的孤儿没有做手术的机会,于是他参与了对孤儿的救助。而达利欧也受到麦修的影响,开始投身于慈善事业。达利欧认为,只为自己积累财富,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腐败。
当然,这存在一个自然进化过程,你要先照顾好自己,然后当你不再需要为自己积累更多、有帮助他人的能力时,再去行动。行动有多种方式,可以是用慈善方式进行捐赠帮助,也可以是通过传递自身学到的知识和拥有的原则。
施一公通过分享自身经历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认为,合作能够帮助人们实现价值,西湖大学正是企业家和科学家合作的结晶。从一开始,科学家们就想要建立一所全新的大学,但他们如果想单独做这件事,压根没有成功的机会。因此,科学家便寻求帮助,与一群充满激情和动力的企业家合作。他们中有投资者,有企业家。大家一起创造奇迹,就是精诚合作的很好的例子。
关于合作,达利欧认为最令人兴奋和最有成效的合作是了解差异、调和差异、调和不同的视角。关于差异,人们往往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态度是因为存在分歧而生气,但很显然创新者和那些追求真相的人不会这么做。他们对差异有一种心理上的好奇。施一公补充道,要建立有效的合作,需要从合作者那里获得互补性的专业知识。所以理想情况下,无论是在科学、商业还是其他方面,最好是具有互补性的专业知识、经验和背景的人聚在一起,进行讨论和头脑风暴,批判性地思考他们的设想,最终达成合理的共识。
5,个人如何应对变化中的世界
达利欧认为,这完全是一个态度问题。如果你把生活看成一场冒险,你就会接受人生会有起起落落的事实,而所有这些起起落落都只是现实的反映。保持对现实的好奇心,思考如何与现实互动,尽可能追求更好的生活,生活本身就是一场冒险。保持好奇心和冒险精神,才能应对变化的世界。你会发现,与没有这种态度的人相比,你的生活会更有价值。
施一公认为,保持冷静,做好自己正在做的事,便足以应对变化中的世界。我们的世界持续变化,发展速度一年年增快,知识在以非常快的速度积累。科学家每天翻阅期刊,都会发现海量的知识,他是无暇阅读这么多论文的,因为还要做自己的科研。这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焦虑。但事实上,我们用不着焦虑,要保持冷静,做好正在做的事就好。
施一公始终相信,只要在自己的专业上,在自己的研究领域里足够努力,花时间阅读直接相关的材料,而不是对快速变化的环境、快速积累的知识感到恐慌。保持对身边的事物变化的敏锐度,把你正在做的事情真正做好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