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浪子回头金不换?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人是很奇怪的动物,一个经常做坏事的人突然做了一件好事,人们会对他高唱赞歌,谓之“浪子回头金不换”;一个经常做好事的人最后做了一件坏事,人们会不吝贬损,谓之“晚节不保”。

为什么会这样?从总量上来说,好人做的好事比浪子多得多,在浪子的一生中,可能只做了1件好事,而好人在一生中基本都在做好事(可能做了9999件):从结构上来说,好人做的好事在人生中的占比可能为99.99%,而浪子做的好事在人生中的占比可能仅为0.01%。最终结果却是浪子受到赞颂,好人得到贬损。从这点来说,总量不重要,结构也不重要。

那么,是什么在起作用呢?最近听东吴,讲到关系的底色,我突然意识到人也有底色,是底色在起作用。人的底色,可以理解成每个人的背景,浪子的底色是经常做坏事,好人的底色是经常做好事。当浪子突然做了一件好事时,好事和他的人生底色形成鲜明的对比,就像黑纸上的一个白点,放大了浪子的好,似乎要慢慢将黑纸渲白。当好人突然做了一件坏事时,就像白纸上的一个黑点,放大了好人的坏,似乎要逐渐将白纸染黑。进一步分析,尽是做一件相同的事,不同人的底色会对事情起不同的缩放效果。

除了底色外,预期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超出预期的好,会放大好;超出预期的坏,会放大坏。浪子给人的预期是做坏事,好人给人的预期是做好事。浪子做好事是超出人们预期的,因而比普通人做好事给人的印象更好:好人做坏事同样是超出人们预期的,因而比普通人做坏事给人的印象更坏。

最后,从人的本性分析,人们从内心深处喜欢美好的事物,厌恶悲伤丑陋的事物。举个例子,尽管悲剧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但是没有几个人喜欢悲剧的结局,更不会有人期待悲剧发生在自己身上,喜剧永远是人们的追求的美好,周星驰息影多年,他饰演的喜剧角色仍然深深印在人们心中。浪子回头同样是美好的事物,所以才会有“金不换”的珍贵价值。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浪子回头金不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