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一个有效读书的好方法

很多人一辈子读书学习不少,但总没有大的收获,没有提升。

这是为何呢?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方法不对。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史蒂芬.柯维曾对读者提出两点建议:

其一,不要对该书等闲视之,粗略读过就束之高阁;其二,要把自己当成老师,不仅要吸收,还能做到复述。

当你遇到一本值得精读的书时,就该遵从这个建议,在读之前,先给自己设定一个任务:比如说,在48小时后,你准备把书中要点讲给别人听。

那么,48小时后,你能做到复述如流吗?

对于读过就忘的人,这个任务难以达成。

究其原因,在于心态,方法。

一些人读书,漫无目的。不知道要从书中得到什么,于是得到的就很少,或者干脆什么也得不到。

别人问起,啧啧叹道,这书真好。至于好在哪里?哑口无言。

这类读书人占了绝大多数。

只有少数人,在读过之后,马上就可以讲出来:书中要点是什么,学到了什么道理,掌握了什么知识。

同样是读书,为什么差别这么大?

有人会把责任归咎于脑袋不好使,记不住;有人把责任归咎于书太难懂。总之,把责任推出去。

实际上,责任全在自身;方法不同,结果就会不同。

什么才是好方法?至少做到这三点。

(1)预设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带着问题去书中寻找答案。

(2)给自己一个任务:复述。

(3)设定一个期限:多久内读完。

你一定会说,这不难啊。

好的,不难咱们就试试。

具体讲一下:

我们拿工具书举例子。

(1)如何预设问题?

书的题目就是问题!

通过解析一本书的名字,就可以大致理解作者想说什么。

比如:《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成功法则》、《故事策略》、《影响力》……单从书名,你就能有所察觉。

什么是高效能?七个习惯是什么?成功法则都有什么?故事有什么策略?什么是影响力?

脑海里一旦有这些问题,你就抓住了关键!

那么,读完书,就该回答一下。

(2)如何复述?

每本书都有序言与目录,这是读书的参考,一张阅读地图。只需按照作者的指引,你就能找到一个顺序来读。

这个顺序不是随意安排,而是有逻辑顺序,代表作者的写作思路。

在读过一个部分后,要马上尝试复述。记忆犹新之际,确定哪些内容留在了脑海?

千万别等啊,等你吃过饭,睡了觉,玩了一会手机,能记住的就不多了。

读完就复述,说出来,或写下来。用自己的话,作者说的属于作者,不属于你。

举一个例子:

昨天,我阅读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第一部分,尝试复述。结果,我在纸上只留下了可怜的几行字,而且,大部分内容都是作者的话。

好了,问题出现了!我根本没理解。

怎么办?重新读,直到产生自己的理解。

(3)设定一个期限,你准备多久把书看完。

一年?一个月?一天?还是一小时?

那么,建议你设定一个短些的期限。

比如,某人刚买了一本工具类书,200多页,该用多少时间?

那么,需要多久读完?

结合自己阅读水平,理解能力,设定一个比较合理的期限。

比如:一周或者10天,不要拖的太久,给自己点紧迫感。

第一步,读完序言、浏览目录,预设问题。

然后,复述!

第二步,浏览全书。

就是快点翻看,遇到感兴趣或重要的地方,停一下,可做标记。

然后,复述!

第三步,从头到尾看全书。

做一次完整的总结:主要问题是什么?问题产生的原因?如何解决?具体方案?

第四步,找一个人,口头叙述你都学到了什么?

如果你讲不出来,就要向对方道歉,或者请人家吃饭等等。

让他人监督,你的压力会更大些。

第五步,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复习,复习,再复习。

最后,书读完了,接下来要干什么?

建议:

(1)写一篇读书笔记,存档。以后重读。

(2)如果你是写作者,可把书中素材摘录出来,存放,以后用。

(3)写文章时,多联系读过的书,使用书中知识,运用,运用,再运用。

总结:我用复述的方法检验了一下最近学到的知识,几乎是白浪费时间了,非常地汗颜。

复述只是读书学习最基本的要求,连复述都做不到的学习,与意淫何异?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你一个有效读书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