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到中秋分外明——在外打拼的你,想家了吗?

图片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的这首诗虽然写于春天,也不是表达中秋的孤寂。

但无论如何,我都觉得与此时的我,更配。

虽然我不是一个人。

无须邀请明月,又叫上影子,一同作伴。

但我的孤寂一点也不比李白少。

可以说,我和李白此时是“同情兄”。

但李白比我幸福。

他可以狂傲,可以孤寂,可以独酌。

心烦了作诗一首,便流传千古。

人家有的是才气!

而我呢,有的是空气。

我作不出那么优美的诗,无以寄托情感。只能借人家的诗,寄托情感。

图片

诗是读了,泪也下了。可我不会饮酒。无法入眠。

李白说过,唯有饮者留其名。我不需要留名,但想有饮者的自娱自乐,自饮自醉。

只能拿出纸笔,絮絮叨叨,写上一篇。或许只有这样才能跌跌撞撞、踉踉跄跄,一个跟头栽入梦乡。

我猜测这可能和“续上一杯”有异曲同工之效。

文字的功效非常之多,它一定涵盖酒精的力量。而酒只是文字里面一个受欢迎的小众。我想。

饮者借酒消愁。写者借文浇愁。是消愁还是浇愁,只能对问明月与青天。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想问一下同是在外打拼的你,想家了吗?

图片

我已记不得我有多少个中秋没有回到老家的那所房子里过中秋节了。

那所老房子承载了十几口人的,包括童年、少年、青年、中年、以及老年的记忆。它记录了每一个人的成长、点点滴滴的生活,以及各自的秘密。

它经历过许许多多次的修修补补。大水来了一次又一次,它依然屹立不倒。

我小时候常常把它想象成一种叫做“年”的独角兽,因为那个故事里的“年”非常厉害,总也不会死。

多年后,我认识了“变形金刚”。我有另一种错觉,变形金刚不应该只有车,房子也可以是变形金刚。比如,我们家的那所老房子。因为它有铮铮铁骨。它看起来是石砖做的,但我感觉它夜里或者其他时候就变成了铁。

我也不记得我有多少年没有回到老家,和父母以及儿时的兄弟姐妹们一起过中秋了。

爸妈一定很想我回家团聚吧。我想。

兄弟姐妹们也一定在地球的各个角落,或多或少,像我一样,思念着家乡吧。我想。

图片

好。

那就让我盘点一下我们曾经过过的那些中秋吧!

01

小时候的中秋

小时候,无论过什么节日,都高兴。

中秋节,更是如此。

还有一个月才过节,已迫不及待地催促母亲买月饼。但母亲不会听我们的。

问有什么仪式,略微记得一点点。最想吃的还是月饼。

那时的母亲,总是买传统老月饼,基本都是“青红丝”陷的。偶尔也有“五仁”的。

但我们小孩更喜欢“豆沙”,或者“枣泥”的。只是母亲几乎从来不买。

母亲的教育方式很专政,我们的提议一律不采纳。她以不变应万变,就一句话:那些不好吃,还是青红丝的好吃。

我真是被气的肚子鼓鼓的。可能其他兄弟姐妹也一样。

但当母亲提着青红丝陷的月饼回来时,心里还是乐开了花。

月饼买回来了,但是不让吃。要等到中秋节那天吃。

我们围着月饼转,又看看那个像圆圆的月亮一样的大西瓜,真希望时间快点过。

我曾经想出一个傻主意:把老式的日历偷偷撕掉几页,以迷惑母亲,来骗取月饼吃。

但是没有成功,却得到了两苕帚嘎哒(被打了两下)。

图片

有一年的中秋,姨父到我们那里干活,早早地买了月饼送到我们家。我清清楚楚地看到了是两斤,也就是两包,一包五块的那种。

我没有提出要吃,但是我对那两包月饼了如指掌,就像放在我书包里一样,我可以随时清楚地看见它。

那时我在上学前班,相当于现在的幼儿园大班吧。学校离我家很近。学前班的老师对学生非常宽松,饿了渴了可以回家去喝水吃东西。当然这种便利对家离学校近的学生才是便利。

这天上午,同班同学小刚和于涛中途都回家拿了吃的,他们拿回来的都是月饼,边津津有味地吃着写着数字“2”。

我忍不住诱惑也像老师请假,说我饿了也要回家拿吃的。老师应允。

我看到母亲就和她说我饿了,回来拿吃的,还说明了其他几个同学都带了月饼。

母亲问我吃什么,给我掰半块馒头蘸点大酱(黄豆酱)吃行不行?

我哼哼唧唧的终于忍不住了,问到:为什么不给我月饼,别人带的都是月饼?

母亲说父亲上午去捕鱼把月饼带走了。

我……

我相信,但是那不是两斤呢吗,一共十块,父亲最多会带两块,我评经验判断。

母亲说都带走了,因为父亲这次去捕鱼要去很远的地方,要半个月才回来。

我不怨父亲带走了月饼。但我的心里写满了失落。

看着那半块蘸着大酱的馒头,我真不想接,因为我又不是很饿,那么大的半块,我也吃不完。

但我空手而归,我又不知要如何面对同学们,尤其是那个漂亮的女老师。我那么认真听讲,认真写作业,就是为了赢得女老师的喜爱,可她一次都没有夸过我。

我稀里糊涂地拿着馒头回到了教室,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女老师看着我笑笑,说:他们都回家拿月饼,你怎么不拿月饼呀?

我没有抬头,但我已经看到了女老师的表情。同时感到所有同学都齐刷刷地看向我。

我整张脸涨得通红,无言以对。

从那以后,我不再愿意去上学了。好在这个试点学前班在要收取费用的时候,家长们纷纷表示要让孩子退学,学前班没有继续办下去。

而我,意外地解脱了。

中秋节那天晚上,母亲把一整块月饼切成小块放到盘子里,然后又切一盘西瓜摆成圆形,端到院子里,先敬拜月亮。说一些保佑我们家的话。

常娥玉兔的故事,以及吴刚的故事,我们听的太多,只希望快点吃到月饼。

图片

02

长大后的中秋

从离家上学以后,中秋节几乎都是在外地过。

年少不知愁滋味。

在外地的每个中秋都过的很开心,因为自己想吃什么陷的月饼就买什么陷的。还可以不必等到中秋节,只要小卖部有卖了,就可以尝尝鲜。反正吃什么都要花钱买,所以买个月饼吃心里也不觉得惭愧,反正也没乱花钱。

大学期间更是如此。

大学的生活,自由的无法无天(只你能游刃有余地应对学习,不违反规则),而每天又忙碌的不可开交。去主楼上课,去图书馆、参加社团、到校外做家教、给小学生做宣讲,周末可能还会组织同学们一起春游、秋游,各种游。

想不快乐,都难。

图片

工作后,就不一样了。那是我毕业的第一个秋天,零零散散地过去了几个月,才算找到了一份正式工作。上岗后的两周,在单位迎来了第一个中秋节。

公司发了月饼,又组织了聚餐。大家开怀畅饮,大快朵颐地享用着美食。我却只能挑一点软软糯糯的东西来吃。

因为我嘴里全是泡。

毕业后的几个里,我做了一些零散的工作,勉强填饱肚子,还要感谢把一张床分我一半的发小,以至于没有露宿街头。

母亲曾多次打电话问我用不用钱,说在家里咋都能过,在外面可没那么容易。

我说都毕业了还用什么家里的钱,我现在上班了,以后会给他们往家打钱的。

每次挂了电话,我不知多少眼泪流进了心里。那时,我真正体会到了赚钱的不容易。

聚餐散场。前一秒还是气氛欢腾,后一秒就是冷冷清清。

我一个人回到宿舍给母亲打电话。说了些轻松的话后就挂断了。

我带上耳机听着许巍的《蓝莲花》,在无人的大路上奔跑,泪流满面。

图片

我对自己说:中秋快乐。你有一天会中秋快乐。我第一次体会到了中秋节想家的感觉。

后来的许许多多个中秋节,我不是值班就是加班,或者在出差的路上。

我没有空思考我的心情好不好,我有没有想家。我只想给家人最好的,只要他们高兴,觉得生活幸福。

当我有了自己的孩子,我对生活有又了不一样的理解和感悟。

看着自己的孩子,我想到我曾经也是个孩子。看看自己,我想到自己的爸爸妈妈也像现在的我一样。

不知何时,我的心又开始变得柔软。我坚强,但也慈爱。

我开始想念家乡,想念家乡的人。

今年的中秋,我给自己放了假。

我希望明年的中秋,能回到儿时的故乡,和家人们团聚,过中秋!

你可能感兴趣的:(月到中秋分外明——在外打拼的你,想家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