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理解的尊重真的是尊重吗!

《幸福的勇气》

第一章――可恶的他人,可怜的自己

青年认为自己理解的阿德勒思想太过于理想化了,已经做了老师的他想把思想传给孩子们,

可是十分困难,

“课题分离”,不去约束孩子们,他们只会认为自己是软柿子,没脾气,他根本就无法去传播阿德勒思想

所以他又来找哲人,势必用现实实践打败他,唾弃他


首先教育一个孩子的目标是为了什么呢?为了好玩?为了让孩子学习好,为了……?

最大的目的就是――自立

把自己所拥有的知识传授给他,让他知道他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的“前世今生”、“行为法则”、“人情世故”

这些也许有的是书本上可以了解到的,但有些只能通过群体来了解,而这成为了学校出现的原因

如何很好的去教育呢?

尊重必须打在前排

其实不仅仅是教育,任何人际关系都是这样的

大多数人认为,尊重就是“心怀自己也要成为那样的”愿望,憧憬之类的

这只是一种从属感,信仰,不是尊重

社会心理学家埃里克·弗洛姆说:尊重就是实事求是地看待一个人并认识到其独特个性的能力

不要把自己的三观强加给别人,不要去评判一件事情根据自己定义的对与错

就好像现在的“网络暴力”:只看事情的表面,不知道事情原委,断章取义的去辱骂他们,让自己体验一把当“键盘侠”的快乐

却不知道,有些人承受不住,从高楼一跃而下

都说正义从不会缺席,可迟到的正义又有何用?

那么,如何才能够去尊重对方呢?

还记得共同体感觉吗

说德语的阿德勒为什么在把共同体感觉介绍给英语圈的时候,选择了英语“social interest”,而并非是德语原文“community feeling”?

阿德勒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年2月7日-1937年5月28日),生于奥地利维也纳(语言:德语),心理学家及医学博士,个体心理学派创始人。阿德勒最重要的著作是1927年出版的《个体心理学的实践与理论》与《理解人性》

是因为尊重他人,就是对他人关心,就是关心他的兴趣

在别人说最近他对什么感兴趣的时候,不要一味地去否定他们,觉得他们无聊

而是学着去理解他们,去寻求共鸣

假如他最近对游戏特别感兴趣,你不要十分扫兴的说,游戏玩多了伤身体,对眼睛不好之类的

而是去和他一起玩,目的不是为了陪他玩,而是感受这能使他高兴的原因

当你以他的视角看待这件事情的时候,你已经学会去尊重他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所理解的尊重真的是尊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