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处处是艺术,暑假能让孩子们不出门,就玩得很开心的艺术指南

文|弥小木

看过一些童书,慢慢发现了有些书,是能让人重新认识事物的。比如安野光雅的《走进奇妙的数学世界》,让人发现,原来数学这样有意思。数学如此,艺术也是这样。一直觉得自己没有艺术细胞,对和艺术有关的都敬而远之,然而看过《这不是一本艺术书》,才明白其实生活处处是艺术。

《这不是一本艺术书》,是英国的马里恩·杜查斯的作品。马里恩·杜查斯不仅是一位童书作家,也是一位插画师,她的作品获得了很多国际奖项。在《这不是一本艺术书》里,马里恩·杜查斯通过一些游戏、画画等的方式,一点点地讲述与“艺术”有关的话题。

原来这些都是艺术

《这不是一本艺术书》里的连线活动

可不要小瞧这些连线活动。获得过国际安徒生奖插画家奖的罗伯特·英潘,在分享画画心得时,坦言哪怕已经像他这样的插画家,做的也只是将纸面上的黑点连线,并且进行填色的创作。罗伯特·英潘说得谦虚,却也给孩子们一些创作的勇气。对于创作而言,最初的和最后的,或许本质是一样的,只是看问题的方式、处理艺术的技术不同罢了。对孩子们而言,连线、填色,也是一种艺术创作。 《这不是一本艺术书》里的这些连线活动,或许会给孩子们带来创作的乐趣。

《这不是一本艺术书》里的各种材质的拼贴

绘本获得很多奖项的艾希礼·布莱恩,他的创作,有时候就是利用各种不同的材料,为书制作插画。孩子们在跟着《这不是一本艺术书》的活动操作时,之后也可以尝试有故事情节的拼贴。

《这不是一本艺术书》还有很多很多的活动,孩子们跟着《这不是一本艺术书》一通操作下来,或许对“艺术”这件事,不再犯怵,又或许会对“艺术”有了兴趣。

就像作品四次获得《纽约时报》年度绘本奖的佩特拉·马特斯,她的创作之路,可是在当了母亲之后,某天看到儿子的蜡笔,忽然来了兴致,从此进入了画画的世界。说不定,《这不是一本艺术书》,会是孩子们开启创作之心的一本书。《这不是一本艺术书》里的活动,是孩子们一看就会有兴趣的。我家老大,看到这本爱不释手,拉着弟弟,一起玩了很久。

孩子们暑期消磨时光的好伙伴

对于到来的暑期生活,《这不是一本艺术书》来得实在太及时了。

《这不是一本艺术书》共分成:常用艺术创作材料、绘画、颜色、形状、颜料、纸张、印画、图案8部分。除了常用艺术创作材料,介绍绘画用到的工具外,其余7部分,都包含大量的操作活动。在这些实践的过程中,理解“艺术”等的相关概念。一天一个小活动,已经能把暑假填满了。

《这不是一本艺术书》非常值得称赞的是,里面的活动素材,大部分都是随手可见的,不用再费心准备,比如“用一条线画满整页”:

一张纸、一支笔就够了。

制作“铅笔拓印”需要的材料:

软质铅笔

胶带

硬币等有凸起纹理的扁平物品

“铅笔拓印”的活动,在我们小时候经常玩,借着《这不是一本艺术书》,和孩子们一起,重新体会一次童年的快乐。

纸张部分的制作报纸人,需要的材料:

旧报纸

剪刀

胶棒

白纸

制作报纸人,还能将家里的旧报纸,用另一种方式利用起来。

家里有娃的,要是还有两三个的,完全可以让孩子们一起参与制作,他们也就没时间吵架、斗嘴了。《这不是一本艺术书》的这些手工,是孩子们暑期时,可以选择的活动。在亲自参与的过程中,理解与“艺术”有关的知识与内容。在不知不觉的玩乐中,有了艺术的熏陶。

无形中练习创意的表达

创造不仅要寻找灵感,更要去感受、体验。——宫崎骏

未来已来,创造力是人类与人工智有所区别的不同之一。少年商学院创始人张华,在他的《世界是我们的课堂》中,分享了一个让孩子们更有创意的方法,其中有一个“黄金60秒”的方法。简单来说,就是进行头脑风暴,看到一个简单的色块,会联想到什么。

《这不是一本艺术书》里,有很多创意的练习。比如,从简单的圆开始:

发挥想象,看看能画出什么?

从正方形开始

就连剪纸,都能玩出创意来

只要开动脑筋,动动手,创意就会呈现在孩子们眼前。想要有创意表达,首先需要有敢于表达的自信与无限制。

怕自己画不好,画出来的画被人笑,看起来似乎是很多人都会遇到的场景。四次获得《纽约时报》的佩特拉·马特斯,回忆起小时候的画画经历,那时候的她,对于要向他人展示自己的画作,总是觉得很窘迫。对于孩子的画画来说,他人的鼓励,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已经创作绘本40多年的爱丽丝·普罗文森,就认为对孩子的画画,要鼓励,这是帮助孩子们建立自信的方式之一。

《这不是一本艺术书》里的创作,因为没有标准答案,自然没有可对比的内容,也就无所谓好坏,大胆拿起画笔去画就好。因而,对于不敢落笔的孩子们来说,《这不是一本艺术书》很友好,尤其是建立孩子们的画画信心,会给大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我家老二,对于有模板的画画,会不敢画,因为怕自己画不好。但是类似《这不是一本艺术书》里的随意涂鸦,那可是信心满满。他只管画,我只管找到画的闪光点,肯定他的画就好。在这样的过程中,会看到孩子脸上洋溢着的自信。孩子的自信,不就是在能做、做得好的事情中,一点点累积起来的吗?

除了自信,还有“限制”。阅读图画书的时候,文字有时候反而会限制了对图片的理解,想要不限制,没有框架,是个好方法。《这不是一本艺术书》里的画画、剪纸、拼贴等等的活动,没有限制,需要的是孩子们开动自己的小脑袋,发挥创意就好。《这不是一本艺术书》,实在是孩子们练习创意表达的好伙伴。

《这不是一本艺术书》,是一本引领孩子进入艺术大门的书,随心所欲地创作、表达。擅长制作立体书的马修·莱茵哈特,曾说:“每个人一开始都是画家,不受限制、不受束缚地自由创作着。”在《这不是一本艺术书》里,让我们一起看到小小画家的影子。

《这不是一本艺术书》,活动足够多,取材足够简单,还能让孩子们玩一个暑假,练习动手能力,发挥创意想象,或许不知不觉中,已经带领孩子们进入艺术的大门了。

我是@弥小木,爱阅读。欢迎关注,一起感受阅读的力量。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活处处是艺术,暑假能让孩子们不出门,就玩得很开心的艺术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