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方法:过高效率的人生

高中时代,我永远是寝室里起的最早的一位,每天天还不亮,我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奋然起床学习。我也总是最后一个睡觉的,寝室熄灯以后还拿着手电筒在被窝里学习,还得紧张兮兮地防着宿管阿姨的“到访”。但是,我的成绩一直都不理想,心情一度郁闷至极。

那个时候,我没有为自己设置过目标,不寻找方法,没有目标真的很可怕,就像航海时没有方向一样,不管再怎么努力,始终到达不了目的地,甚至是越努力,跑的越偏。整个高三,我辛辛苦苦、勤勤奋奋地“假学”了一年,甚至包括高一和高二。



后来大学毕业以后,工作之余开始读书,前前后后也读了几十本书,但是,要是让我对读过的每本书都讲一下精髓和心得,不但脑子会出现短路现象,甚至好多书都不记得内容了。就像导师张萌在职场招聘节目《非你莫属》面试的一位选手一样,她的简历上写着自己最大的爱好是读书,于是张萌便问她平时喜欢读什么类型的书。她说自己读得很杂。接着问她,最近读的一本书是什么。她想了很久,最后支支吾吾地说最喜欢的书是《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是一本很早就出版的畅销书。之后问她能否分享一下这本书的观点,她想了很久,然后尴尬地说:“萌姐,我能换一本书讲吗?”于是她又说自己特别喜欢《定位》这本书。但是询问之后这位求职者又开始苦想冥思,眼神中露出求助的目光。这件事情对我触动很大,她说自己喜欢读书,可她到底在读什么呢?我像不像这一时刻的她呢?



电影《卡萨布兰卡》里有一句广为流传的台词:“你现在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但是,前提是自己有所反思和总结,有所得,否则依然是:“读过很多书,听过很多道理,走过很多路,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大多数人在学习时,通常是获得了一种学习的快感,精神上获得了短暂的愉悦感,似乎有所收获,但是并没有为目标服务。甚至不知道自己学了什么,更不要说应用到实践中了。有幸在《人生效率手册》和《精力管理手册》中,找到了“真学习”的实用的方法:单点突破法和学习复盘法。


首先是单点突破法,它包括五个步骤,分别是做计划、实施、总结、评估和再次计划。这五个步骤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结构。



比如关于读书,如何运用单点突破法?

一, 计划(设立目标),每周读完一本书。

二,实施。每天21:00~22:00读书。(自己合理安排时间),每天读多少章,分成七天去读。

三,总结。实施以后发现可以达成这个目标,但是需要增加每天的阅读时长和阅读效率。而且有时候因为惰性没有完成当日计划,所以需要为自己预留出“机动”时间,循序渐进地实施,不求完美,但求完成。

四,评估。目标已完成,每天用时比预计要长,读完以后还需要再次复习和反思,需要继续向优秀的人学习。

五,再次计划。阅读时,要边读边做笔记,边读边画思维导图,这样可以整体把控这本书在讲什么,逻辑清晰,更容易接受。不至于看着后面的,忘记前面的。


单点突破法要先做计划,高效地实施,做完了以后,还要对实践进行总结和评估,分析出提升的意见和建议,最后指导你再次做计划,这才是时间管理的意义,它可以应用于每天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场景当中,从而持续不断地为自己的目标服务。花一段你规划好的时间集中精力在一件事情上,你的能力提升也是最快的。


然后还有一个学习复盘法,分三步:


第一步,学完后,通过复盘,你有什么新知吗?

第二步,这些新知识改变、更新了你知识体系中哪些旧的认知?

第三步,思考如何去做,让梦想照进现实。

依旧以读书为例,比如你看一本书,请在读完后做三件事:一是思考这本书带给了你什么新知;二是它改变了你过去什么样的观念/想法;三是读完后,你要做出哪些改变。这种方法用在读书以外的其他任何事情上都是同样的道理。


其实这两种方法的最核心内容就是:知行合一!众所周知,知识只有在使用中才能体现出价值,运用知识比拥有知识更重要。只有真正吸收转化了,知识才是自己的。如果这些知识对我们的工作、生活毫无用处,那就是在浪费时间。我们的阅读能力并不会因为“知道”而获得改善。就像看了很多书,却进步不大,就是因为仅仅把知识停留在大脑里,而没有真正使用知识,没能发挥知识的使用价值。

陈道明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自己一直坚持读书,每晚都要看一两个小时。他说:“看书的人不少,但都是看过就忘了,而真正读书的却不多,因为读书是读完这些文字还要好好用心去想想,这样走心读书的人真不多。”《加速:从拖延到高效,过三倍速度的人生》中写到:“知识管理就是通过收集、整理知识,有效地产出结果,解决问题。如果知识没有帮助我们达成目标、解决问题,那么知识就没有发生效力。”所以如何学会使用知识对每个人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

古老的格言说:“战胜自己是最不容易的胜利”。——苏霍姆林斯基,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不和别人比,只和昨天的自己比,静做三四月份的事,七八月自有答案!

你可能感兴趣的:(寻找方法:过高效率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