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贫穷的本质》短记

前言

这本书是很有名的一本书,我也是断断续续用了半年读完了这本书,这本书因为是翻译来的,可能外国人的写作思维和中国人还有差别,所以其实逻辑上不是很好绕,因为这本书也不是原因,结果这样写的。是描述现象,然后看到这个现象你可能是这么认为的,那么我和你说根据结果不是这样的,但是也并不完全对,还有别的结果是那样的,也不是特别的全面.......最后就把我绕晕了,不知道到底是怎样的。

这本书通过,食品方面,医疗方面,教育方面,人口生育方面,风险保障方面,小额贷款方面,政治方面描述了一些穷人们主要遇到的困境,每一种方式,都是他们通过大量的实验得出了一些他们之所以穷困的原因,以及如何脱贫的方法。

最终得到的结论就是,有些方法虽然可以改善,但是贫穷还是依旧会存在。这是一个非常长久深刻的话题。

下面上来两个我觉得十分重要的两张图:

第一张图是贫穷陷阱S型图,如果一个人他未来收入低于今天的收入,那么他就会掉入贫穷陷阱里。而我们的生活中,任何一个大风险,我们都有可能掉入贫穷陷阱里,比如:重大疾病等。


贫穷陷阱S型图

第二张图是创业曲线,一家公司一开始发展迅速,会逐渐趋于平稳,只有在技术改革或者方向有重大决策成功的时候,才会进行第二段跃升,这适用于所有的公司。而我认为,如果公司到平稳阶段不进行技术改革之后,理论上会达到P,但是实际,他的市场份额会被迅速瓜分,也会被淘汰,其实不会达到P。

OR线

下面是读书摘要,摘取书中我认为有意思的东西,并给出我的读后感。

读书摘要

一切都表明,对于穷人来说,要想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为自己家人的未来提供保障,他们需要拥有更多的技能和更强的意志力,承担更多的义务。然而,恰恰相反,正是我们大多数人所忽略的那些小花费、小障碍、小错误,在穷人的生活中却成了尤为突出的问题。

他们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做更多的事情,因为他们生存就是最大的考验。

那些自己花钱购买蚊帐的人可能都比较富有,受过良好的教育,而且知道自己为什么需要这种蚊帐;而那些免费得到蚊帐的人可能是因为贫穷,才会被某家非政府组织选中。不过,情况也可能恰恰相反:免费得到蚊帐的人社会关系优越,而穷人由于封闭只好以全价购买。无论是哪种情况,我们都无法从他们使用蚊帐的方式上得出任何结论。

所以说,为啥免费的东西常常都是最贵的,因为免费的东西资源少,一定会让更富有的人更先拥有。其他人,就只能付钱购买。我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免费的东西,所有的给与都是要求回报的。

然而,这并非我们所看到的实际情况。对大多数每天的生活费用少于99美分的人来说,他们似乎并没有在挨饿。如果他们在挨饿的话,那么他们就应将自己手中的所有钱都用来买吃的。但是,他们并没有那样做。

如果主食的消费与贫穷的状态有关(比如说,因为主食价格便宜,但不那么好吃),那么富有的感觉可能会促使他们买更少的主食。这再次表明,至少对于这些非常贫穷的城市家庭来说,他们并不是优先选择获取更多的能量,而是获取味道更好的能量。

我们一直认为:穷人买不起足够的食物,这才是造成他们效率低下、生活贫困的原因。,但是大多数人的贫穷状态,并非是由他们吃不饱饭造成的。因为他们会花更多的钱在好吃的上面,而不单单是吃饱上面。

在16世纪中期至19世纪时期,曾盛行“杀死女巫”活动。当时农作物歉收的现象十分普遍,渔业也不发达。女巫们大都是单身女性,其中以寡妇居多。S形曲线的逻辑表明,当资源紧缺时,通过牺牲某些人,让余下的人能吃饱,使其具备劳动能力,为生存而赚钱,这从经济角度来看是合理的。

在资源紧缺的情况下,这是除掉无用闲人的一种便捷方式。很多家庭会在突然间发现,与他们生活在一起的较年长的女人(常常是祖母)是一个“女巫”,然后她就会被村里的其他人追捕或杀死。

看来杀死女巫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底下,资源短缺,之后才慢慢演变成文化的。

穷人在选择食品时,主要考虑的并不是价格是否便宜,也不是有无营养价值,而是食品的口味怎么样。
而且,特别遗憾的一点是,你手里的钱越少,你就越不愿意购买健康食品。一位百万富翁可能喜欢以橘子汁和薄脆饼干当早餐,但一位失业人员是不会喜欢的……当你陷入失业状态,你并不想吃乏味的健康食品,而是想吃点儿味道不错的东西,总会有一些便宜而又好吃的食品诱惑着你。

大量记录显示,发展中国家的穷人会花很多钱来置办婚礼、嫁妆、洗礼等,这很可能是怕丢面子的结果。
这表明,葬礼的花费是导致贫穷的主要原因。葬礼所花的钱越多,人们来年就会变得越沮丧,而他们的孩子就越可能被迫辍学。

我们又问他,如果他觉得一家人都吃不饱的话,为什么还要买这些东西呢?他笑着回答道:“哦,电视机比食物更重要!”

穷人的首要选择显然是,让自己的生活少一点儿乏味。

在我们对18个国家调查所得的数据中,穷人在没有收音机或电视机的情况下,可能在节日上花的钱更多。

他们不会迁怒于自己的命运,而是通过降低标准来增强自己的忍耐力。然而,他们却不一定因此而专注必需品,也不一定会排斥奢侈品。因此,在长达10年的极度沮丧期内,所有廉价奢侈品的消费都有所提高。

我们会好奇,为什么他们不把买那些东西的钱攒下来,将钱投入到真正能使他们过得更好的地方?然而,穷人会更加怀疑那些想象中的机遇,怀疑其生活产生任何根本改变的可能性。他们的行为常常反映出这样一种想法,即任何值得做出的改变都要花很长时间。

穷人对于未来的生活并不是特别的乐观,所以更重要的是当下的感受。所以会花钱在过节等上面。

帕克一家在做临时农工,大多数体力活都干不了,技术含量高的又缺乏经验,年过四十学手艺也晚了,没有人会雇佣他的。他妻子在别人家当佣人,还是不够养活三个孩子,孩子不得不辍学去建筑工地当学徒。他们四天每天只吃两顿饭,剩下的三天每天只吃一顿。

帕克的经历在于人们能够获取足够的营养,穷人挣的钱太少,导致他们无法胜任重要工作,但那些可以吃饱饭的人,却足以胜任细致的农活儿。

印度最贫穷的人的身材较为瘦小。因为少儿时代的营养不良会导致他们长大之后收入减少。

给食物中加铁鱼酱和碘盐。一种可能就是,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让自己及子女吃得更好有什么价值。人们并不完全了解微量营养素的重要性,即使是科学家也一样,直到最近情况才有所改善。

大量记录显示,发展中国家的穷人会花很多钱来置办婚礼、嫁妆、洗礼等,这很可能是怕丢面子的结果。印度婚礼,南非葬礼。

欧查·姆巴克,电视机比食物更重要。穷人的首要选择显然是,让自己的生活少一点儿乏味。在我们对18个国家调查所得的数据中,穷人在没有收音机或电视机的情况下,可能在节日上花的钱更多。

在人们喜爱的食物中加入额外的营养素,生产出一些富含营养、美味可口的适于在各类环境中种植的新品种粮食,同时还要提高生产力。

对儿童及孕妇的直接营养投资,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回报。这方面的措施包括,向孕妇及儿童父母发放强化食品,对儿童进行学前或在校的抗蠕虫预防,向他们提供富含微量营养素的膳食,或者鼓励父母为补充营养而消费。

避免痢疾还有更廉价的方法,如在水中加入消毒剂。其他廉价而有效的医用或公共卫生方法包括发放口服补液、给儿童接种疫苗、发放抗蠕虫药剂、婴儿出生6个月之内由母乳喂养;还有一些常规的孕期保健方法,如给孕妇打破伤风针,发放防夜盲症的维生素B、防贫血的铁片及加铁面粉等,这些都是“好摘的果子”。

人们对于蚊帐的价格十分敏感,几乎所有人都会去领取免费的蚊帐。但就国际人口服务组织的价格(约购买力平价0.75美元)来说,人们对于蚊帐的需求已经接近于零。分发免费蚊帐远远不能保证下一代睡在蚊帐中,只能使睡在蚊帐中的人数稍有增加,即从47%增加到52%,距消除疟疾还差得很远。

人们对于健康卫生的知识并不高,导致他们不太关注那些廉价的预防给他们带来多少的好处。即便是知道,也会常常把钱花在昂贵的治疗上,而不是廉价的预防上。穷人更不能生病,一旦生病,就有可能会落入健康陷阱。因为父亲的病使他们陷入了贫穷,导致孩子的病没钱治,从而耽误了上学,他的未来也因此笼罩在贫穷的阴影之下。

为什么印度所有的怀孕妇女都不吃加碘盐,这种盐目前几乎在每个村子都能买到。一种可能就是,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让自己及子女吃得更好有什么价值。人们并不完全了解微量营养素的重要性,即使是科学家也一样,直到最近情况才有所改善。

归根结底还是人们不知道那些东西会对自己的子女有好处,会对他们以后的收入有影响。

穷人大多会避开免费的公共医疗系统。我们采访了一个极度贫困家庭的普通成年人,他每隔两个月会去一次医院,其中去公共医疗机构的次数还不到1/4,而超过一半次数去的是私人医疗机构,其余则是求助于以驱邪为主的传统治疗法。

公共医务工作者诊治一个病人平均只花2分钟,问不了几个问题,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连碰都不会碰病人一下。通常,他们只是问问病人哪儿不舒服,然后根据病人自己的判断进行治疗。几个国家的情况皆是如此。

存在着一种“心理沉没成本”——人们更有可能会利用他们为之支付很多钱的东西。此外,人们可能会根据价格来判断质量:恰恰是由于某物品是廉价的,人们便有可能认为它没有价值。

如果一位流感患者去看医生,医生什么也没做,病人后来感觉好转,那么他就会认定,自己病情的好转与那位医生没有关系。因此,病人不会感谢那位医生,而是觉得自己这次是幸运的,如果以后又病了,一定要换一位医生为自己看病。这会导致一种倾向,即在无秩序的私人市场上寻求过度的药物。

穷人之所以会坚持那些看起来漏洞百出的信念,还有一个潜在的原因:在他们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希望变得至关重要。

有一些改变贫穷的方式,无法通过穷人自己做到,因为并不是一个数量级的问题,只能通过政府花费大量的资金去投入先进的生产资料帮助穷人转型。

需求达人观点的核心是,教育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投资:人们投资于教育,就像投资于任何其他领域一样,目的是挣到更多的钱,增加未来的收入。将教育看成一种投资所带来的一个明显问题就是,做出投资的是家长,而未来获得收益的是他们的孩子。

然而,大家庭对孩子无不利影响,这似乎也有些违背常理:如果同样的资源要由更多人来分享,最终有些人就会得到更少。如果孩子没受委屈,究竟是谁吃亏了呢?一个可能的答案就是,母亲。
这或许源自梅拉苏所描述的另一个规则:真正负责养家糊口的是女人,丈夫会给她一定量的家用,她的任务就是想出怎样充分利用这些钱。

青少年的避孕需求最有可能得不到满足,主要是因为,很多国家不承认青少年性行为的合法性,或者认为青少年控制能力不强,不能正确使用避孕措施。结果,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及拉丁美洲,青少年的怀孕率极高。

不合法和不提供生育措施,看来并不能相提并论,国家认为不合法那么可以多加宣传,让老师和家长帮忙监督,但是依旧要提供避孕措施,因为即使是不合法他们也会犯错,那么可以把伤害降到最低。

因此,最有效的人口政策或许就是,让人们觉得没必要生很多孩子(特别是儿子)。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例如医疗保险或养老金)或金融业的发展使人们能够受益于退休金,这会导致生育率的大幅度下降,或许还会减少歧视女性的现象。

女性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国家的生育率就越低。

当然,全球经济危机的确增加了穷人的风险,但对于他们每天需面对的全部风险来说,这并不算什么。即使没有令世界银行担心的全球危机,情况也会是这样。

在很大程度上,对于穷人来说,事情似乎并不比往年更遭,因为他们的境况一直都很糟。他们正在面对一些非常熟悉的问题。在穷人看来,每一年都过得像身处一场巨大的金融危机一样。

一个国际金融领域的朋友总说,穷人就像对冲基金经理一样——他们的生活充满了风险,而唯一的不同点就在于二者的收入水平。

并非只有业主或农场主才需要承担收入风险。对于穷人来说,按天计算工资的零工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在农村地区极度贫穷的人之中,半数以上是这样的零工。

对于穷人来说,风险并不仅限于收入或食品,我们在前一章谈到的健康问题也是风险的一个主要来源。此外,还有政治暴动、犯罪(如伊布·蒂娜女儿的案例)及腐败的问题。

对于穷人来说,全球的经济危机对他们并没有什么大的影响,因为并没有让他们糟糕的生活更糟糕,他们也没有心情去关注经济危机带给他们的影响,因为他们还在挣扎在吃饱穿暖的边缘。

穷人的生活到处都是风险,任何一种类型的风险,都可以让他们掉入贫穷陷阱。

第一,贫穷程度越低的人,对非正规贷款渠道的依赖性就越小,对正式贷款渠道的依赖性就越大,因为正规的渠道更廉价。第二,与不太贫穷的人相比,穷人向非正规渠道支付的利息一般会更高。贷款人所拥有的土地每多出一公顷,他每月要向非正规渠道支付的利息就会下降0.4%。

为什么银行不愿意贷款给穷人?

因为银行是国家的,和政治因素挂钩,不单纯是经济因素,放贷有风险,有些人没钱,有些人有钱装没钱,不还钱的这种,银行没有办法逼他们还钱, 即使银行成功收回了贷款,也会产生一定的反效果:银行并不喜欢同“农民自杀”的头条新闻扯上关系。因为新闻上不好看。第二点是经常收不回来钱。

民间贷款是,本身没有存款,就算银行没有利率,大家也愿意把钱存银行,所以他们要承担很大的风险给穷人贷款,一方面是有一半的人还不了贷款为了生存下去就只能提高利率,另一方面,穷人的话贷款调查的就比较多,因为风险更大一些,放贷人会经常去看他们的经营情况,所以时间和成本上都很高,会导致他们的利率提高,来弥补这一方面的花费。这还会导致一些乘数效应,就是利率越高,越担心还不起,就会继续投入成本,利率就会越高。

为什么富人比穷人更能拿到贷款,还是因为坏账率,他们要一个担保人,而且需要担保一些钱进去,如果还不了贷款就把担保的钱吞掉。所以担保金额越大,就会贷出去更多的款。

对于那些彻底违约的人,小额信贷机构会威胁再也不贷款给他们,而且会毫不犹豫地动用其在村里的关系网络,对拒不还款的借款人施压。

即使小额信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人们开始做起了新的生意,这种影响力也不是很大。在15个月间,开始做新生意的家庭从5%左右上升至7%以上——这一比率不算低,但也算不上一场革命。

看来小额信贷会帮助一些穷人脱贫,但是毕竟能力有限。小额信贷不能使得所有人脱贫。

欧迪诺会将种子和化肥储存到下一个耕种季节。他向我们解释说,他总是提前购买化肥,因为他知道,钱放在家里根本存不住。他说,只要钱一放在家里,就总会有事情发生,钱就会被花掉。

但这常常与我们今天的行为方式不一致。这种“时间矛盾”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是,我们在花钱的同时,也在计划着将来省钱。换句话说,我们希望,“明天的自己”比“今天的自己”更有耐心。

这个完成的故事比较有意思:
起初农民会奇怪为什么修女的地更加的肥沃,以为是因为她的职业。后来实验者免费给他们提供化肥,让他们相信化肥可以带来更高的收益。

但是农民即使知道买化肥会让他们的收益提高70%,哪怕他们的化肥即使1元钱也没有人买,原因是他们在收种的时候虽然有钱,但总有办法把家里的存款花掉,导致播种的时候无法拿出钱来买化肥。

有一个聪明的人在收种的时候,因为他还有一些司机和自行车送货的兼职,他会计算抛去家里必要的开支之后,剩下的钱买一些杂交种子,再剩下的钱会去买化肥。所以他会直接路过的时候把化肥提前买回家,之后如果遇到钱不够的时候,就会想着杀一只鸡或者再多一些兼职等别的工作。

所以实验者想到的办法是在收种的时候,给穷人一些购买化肥的优惠券,到播种的期限都可以送货上门,这种办法比直接给化肥降价要有用的多。

但是他们会发现,这些人在买了化肥之后,立即让送货上门,其实说明他们是有囤货的心理的,后来才发现,是因为收种的时候,化肥都缺货,那个聪明的人是因为有兼职可以去镇上买,但是其他人因为交通的关系没有办法买,所以到了播种的时候就没有办法买了。

可见,交通的便利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当你想要的一切看上去都很遥远时,你很难感受到动力。将目标设置得更近一些,或许是穷人实现这些目标的有效方式。

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样,要设置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短期目标可以让我们有实现的动力,长期目标会避免我们走偏。

富裕家庭的父母一般都拥有稳定的工作。

对于人们来说,用长远的眼光来看问题时可能需要具备一种稳定感。至于那些看不到自己未来生活质量有所提高的人,他们可能总是不愿继续努力,其生活水平也难以得到提高。

如果家里的某位成员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学校会更愿意接收他们的孩子;医院会为其提供更昂贵的治疗,因为医院方面认为,他们能担负得起这些费用;家里的其他成员也可以利用这些收入投资自己的生意,谋求可能的发展。

这句话的意思是,尽管这份稳定的工作工资很低,但是有这个稳定的工作的孩子会比没有稳定工作的孩子长得好,生活观念也不一样。

腐败是一种“贫穷陷阱”。

有一些国家的政治如果有腐败,那么别的国家援助的时候,就会让这个国家先治理腐败,然后再援助。不然给的援助款,并不能起到实际的作用。

回顾过去,我们总能找出合理的理由解释过去发生的事情。但事实是,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很难预测哪个国家的经济会增长,也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事会忽然发生。

总结历史,总能我们一些教训,而人类得到的最大教训,可能是不会吸取教训。

总结

最后的一章,是对整本书的总结,如果有小伙伴无法接受这本书的叙事风格,其实看最后一章就能明白,这本书说了什么,书中有的是大量的详细的例子。
下面我把书中的整段话放在这里:

第一,穷人通常缺少信息来源,相信那些错误的事情。他们不清楚给儿童接种疫苗的好处,不明白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不知道该使用多少化肥,不知道哪种方法最易染上艾滋病,也不知道政治家们每天都在做些什么。在他们发现那些坚信不疑的信念是错误的之前,他们会做出错误的决定,这些决定有时会引起严重的后果。如果女孩们与成年男子发生性关系并且未采取避孕措施,或农民使用两倍于正常量的农药,这些事情的后果都是严重的。例如,由于人们不确定接种疫苗有哪些好处,再加上办事拖延的习惯,导致很多孩子失去了这样的机会。如果公民盲目选举,他们很可能会选择同种族的候选人,尽管这样做会使顽固和腐败问题变得更严重。

有很多事例可以说明,一条普通的信息可以带来巨大的变化。当然,事情并不总是如此。要想产生这样的效果,这条信息必须具备以下特点:它必须是人们尚未知晓的(如“婚前禁止性行为”是人人都知道的,效果不明显);信息的发布方式必须是简单而有吸引力的(电影、电视剧、精心设计的报告单);信息的来源必须是可靠的(有趣的是,媒体看上去似乎是可靠的)。因此,当媒体发布信息称政府做得不对,政府将花费大量的成本来挽救自己的信誉。

第二,穷人肩负着生活中的多种责任。你越富有,越容易做“正确”的决定。穷人没有自来水,因此,当市政府对水进行氯化时,他们不能受益。他们买不起速溶的强化营养型麦片,因此不得不想办法确保他们及自己的孩子得到足够的营养。他们没有自动扣除功能的储蓄计划,例如退休计划或社会保障,因此要想办法存些钱。做这些决定是困难的,因为它需要人们考虑当下或前期做出少量付出,而回报很可能在遥远的未来。人们拖延的习惯会把事情搞砸。对于穷人,更为麻烦的是,他们的生活本来就很困难:他们中的一些人做着竞争激烈的小本生意,剩下的大部分人打散工,总要为找到下一份工作发愁。这说明通过做正确的事情,他们的生活就会得到很大改善——降低加铁/碘盐的生产成本,使人人都买得起;银行提供存钱容易但取钱代价会稍高的储蓄账户,让每个人都能享有,如果有必要的话,政府可以对银行进行补贴,以弥补其带来的成本费用;在自来水昂贵的地方提供清毒剂以做净水处理。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

第三,一些服务于穷人的市场正在消失,或是在这些市场中,穷人处于不利地位。穷人存款所得的利息(如果有幸拥有一个账户的话)是负利息,但贷款的利息却很高。针对穷人的医疗保险市场尚未健全,尽管医疗问题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在一些案例中,技术创新或制度创新可以弥补市场发展的不足,例如小额信贷市场,它向穷人发放小额贷款,利息不高,人们支付得起;又如,电子转账系统(用手机等)和个人识别系统可以在未来几年大幅削减银行成本。但是,我们还应认识到,这类市场的兴盛不仅需要靠自身的努力那么简单,有时需要政府的支持。

我们应该认识到,这可能会产生免费赠送的产品或服务(如蚊帐或到保健中心做检查),甚至奖励人们做有利于自身的事情,虽然这听上去有些奇怪。各类专家都不信任这种免费发放的产品和服务,即使是从纯粹成本效益的角度来看,这也可能有些夸张了。相对于收取一个固定价格来说,免费向每个人提供服务的成本常常更低。在某些情况中,这可能需要确保市场所售产品的价格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允许市场得以发展。例如,政府可以补贴保险费用、发放代金券,而家长则可以在任何一家学校(公里或私立)使用,或是强迫银行向每个人提供免费的账户,只收取象征性的费用。我们有必要记住,这些得到补贴的市场需要受到严格的监管,确保其运转良好。例如,如果所有家长都能为自己的孩子找到合适的学校,那么学校代金券就非常有用;否则,这可能会成为为精明的家长提供又一优势的方式。

第四,贫穷的国家不会因为贫穷或其不堪回首的历史而注定失败。的确,在这些国家,事情很难办成:一项关于帮助穷人的计划由于被某些人接手而失败了;教师教学散漫;建筑施工时偷工减料,车辆超载以致道路塌陷等。这些事件几乎与那些精英们的经济阴谋无关,主要是由于制定政策时出现的错误造成的,包括无知、意识形态和惯性。人们期望护士完成普通人无法胜任的工作,但从没有人想过修改护士的工作职责。在印度,一位政府高官曾告诉我们,村里的教育委员会成员包括优秀生的家长和差生的家长。当我们问他们如何评定好坏的标准时(直到四年级才有考试),那位官员立刻转移了话题。然而,由于惰性,这些荒唐的规定目前还在生效。如果表达正确的话,在不改变现有社会及政治结构的情况下,有可能对管理和政策加以改进。即使是在“良好的”制度环境下,改进的空间仍是巨大的,而在不好的环境下也有一定行动的空间。只要确保每个人都被邀请来参加村庄会议,对政府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并让他们为自身的渎职而担负起责任,对各个阶层的政治家进行监督,并将这一信息与选民分享,向公共服务用户们说明他们应期待什么——医疗保健中心的准确工作时间,他们应当拿到多少钱(或是多少袋米),那么,一次小的变革便可以实现。

第五,对于人们能做什么或不能做什么,最终常变为自我实现的预言。孩子们放弃上学是因为老师(有时是父母)认为他不够聪明;水果店老板不努力还贷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还会负债;护士不上班是因为没人对她们在岗位上的表现抱有期望。改变人们的期望是不容易的,却并不是不可能的:当看到村里出现了女官员时,村民们不仅不再歧视女政治家,甚至开始认为自己的女儿也具备这种发展潜力。更重要的是,成功能带来更大的成功。当一种情况得到改善时,这种改善本身就会影响人们的信念和行为。因此,在启动一个良性循环时,人们不应害怕必要的付出(包括现金)。除了上述5个原因,我们还有很多本该知道却不知道的事情。这本书旨在对这些问题抛砖引玉。如果我们拒绝懒惰和公式化的思考模式,如果我们倾听穷人的心声,理解他们的逻辑,那么我们就能制定一套有效的政策,也能更理解穷人的生活方式。基于这种理解,我们可以发现贫穷的原因,并找到解决的办法。

©burning_韵七七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贫穷的本质》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