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与慢》(丹尼尔·卡尼曼)成年人最应该读的心理学著作

耗时3周的时间终于在零碎的时间内读完了这本书。全书有个非常显著的特点,作者非常中立,针对每一个观点,都是通过自己细致的实验得来,且不厌其烦的描述自己在实现过程中的思考、困难、解决方案等,属于典型的学院派,对于想要了解研究心理学,心理学规律等研究是怎么来的读者很友好,对于我这种没有太多时间的人,就显得有点啰嗦了。

作者在通篇过程中的系统1和系统2,即系统1是运用直觉的,快速思考的,且我们无法关闭它,它是实时存在的。系统2是需要付出努力的,运行更慢的且懒惰的,当然系统2也精确,在我看来,系统1更像是潜意识,系统2更像是主观思考意识。在阅读的过程中,我通篇代入,几乎毫无违和感。

还是老规矩,我按照自己的所思所得整理下本书的精华。


第一部分  系统1,系统2

1.人们太多专注某件事情的时候,就会屏蔽掉其他事情,且我们会忽略显而易见的事实,也会忽视自己屏蔽了这些事的事实。比如让人们观察队员进球的数量,人们就会对出现在体育场上的大猩猩视而不见。

2.如果事情违反了系统1所设定的世界观模式,就会激发系统2。比如当人们听见狗发出了猫叫,就会警觉。

3.发现别人的错误,总比发现自己的更容易。

4.瞳孔是大脑运转的灵敏指示器。

5.懒惰是人们的本性

6.聪明的人往往需要较少的努力就可以解决问题。

7.系统1偏爱甜食,又累又饿的审判官更有可能否定需求。

8.人们忙于认知推理或者自我控制活动时,血糖会降低,更有可能做出自私的选择,会用带有性别歧视的字眼,并在社交场合做出肤浅的评论。

9.人们是能够接受激活联想的。不管你怎么想,都得心平气和,这句话是一个非常好的建议;我让自己微笑,这样做起确实感觉好多了。

卡尼曼和其他科学家的实验表明:复杂而华丽的句子,让我们觉得信息量丰富、容易信服,尽管可能它们什么都没说;咬住一支铅笔保持微笑的表情,看待问题立刻乐观起来,因为大脑无法分辨自己是真的高兴,还是仅仅被一根小木棍抵住了嘴角———正是认知系统的这种不可靠,以及通常我们获得信息的不完备,让我们更可能依赖一些简单的办法完成日常生活中的认知任务。

10.当人们感觉自己的心灵受到的玷污,会引发清洗自己身体的想法,这就是“麦克白效应”。

11.系统1带给你的各种印象,会改变你的信念,一个带有象征意义的符号,会改变人们的信念,而且是选择和行动力的源泉,比如一个注释的大眼睛,人们往往会愿意捐赠更多的钱。

12.当你指认早已见过的词语时,会感觉放松很多,这就是曝光越高的明星,越能引起人们的放松,放松了就能引起好感。频繁的出现,就会引起人们的放松和好感。

13.押韵的格言比没有韵脚的格言更显深刻。股票代码上口,回报率往往也高。

14.当我们不开心或者不舒服的时候,会丧失自己的直觉;心情好时会放松警惕,容易犯逻辑性错误。

15.商务合作时,人们甚至会因为字迹不清楚就否定商业合作计划。

16.熟悉了,就会喜欢,这就是一种曝光效应。

17.找到因果联系是系统1的无意识行为,这也是为什么在度假时遇到老同事,再次再剧场遇到事就不会感觉到太惊讶了。只要情节重复,一个体验就不那么感到新鲜了。

18.我们生来就长于意向归因,婴儿从小就能辨别出谁是被欺负的,谁是欺负人的,不管他们抓什么,都知道要走最近的那条路。

19.人们接受不了自己运气不好这个解释,一定要有一个前因后果的解释,不管这个解释是否合理。

20.当人们疲劳或者精力耗尽时,更容易受到空洞却有说服力的信息的影响,比如广告。

21.光环效应,就是爱屋及乌。一个人在某个程度上表现好,在别人的印象中,就带动了他其他程度的表现。

22.

23.看图片能够预测大选获胜,且成功率非常高,这是人们喜欢通过图片定义人。我们大脑中有一些思路,可以直接从大家的脸型判断成功与否。

24.评价一个人是否有吸引力是一个基本的判断,评价是不由自主的,也会对你产生影响。

25.思维具有发散性,当人们提到这家公司面临倒闭的危险时,别人想到的确实这家公司令人着迷的产品。

26.人们往往会产生,因为喜欢,所以认同。


第二部分  启发法与偏见

1.系统1非常擅长自动毫不费力的识别2个物体之间的关系,即使有时候这种关系根本不存在。

2.人们对于某个未知的特殊价值评价之前,总会事先对这个量进行一个评估,这就是锚定效应。比如甘地死时年龄是否大于114岁,你估测年龄时,就会比他死亡年龄是否大于35岁的时候更高。锚定效应解释了为什么限量购买是一种有效营销策略。

3.夫妻二人记得自己的努力和贡献,比记得对方的多得多。

4.上个月发生了飞机事故,她更愿意做火车,这就是可得性偏见。

5.我们脑海中的世界并不是真实世界的反应,我们对事情频率发生的估计也会受到自己接受到这些信息的频率和个人感情的强弱有关系。

6.在生活中,人们形成的观点和做出的选择,直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取舍的基本倾向,这些都是毫无意识的情况下做出的。

7.感性细节掌控理性大局。

8.我们要么完全忽视风险,要么过于重视风险,没有中间地带,这就是叠用效应,恐怖分子将其发挥到了最大。

9.合取廖误,人们会总认为2个事情的联合出现,比1个事情出现的概率大。

10.人们的判断中,普遍存在偏见。

11.对于贵重的产品还附送一个小礼物,这个产品就不显得那么贵重了,这就是少就是多的原理。

12.我们不能仅仅通过统计数据说服人们,还应该通过一两个真实的身边的案例来说服人们。

13.回归平均值理论,批评之后往往表现的更好,表扬之后往往表现的更差,第二次表现与第一次表现无因果关系。只要2个数值之间的相关度不高,就会出现回归平均值现象,多半是运气。

14.人们对对自己好的人往往更好,对对自己坏的人往往表现的更坏。

15.理性预测来看,即便是最有前景的公司,成功概率也仅有平均值而已。

16.信息不足时,极端预测和罕见预测都来源于系统1,且很容易对这种预测信心满满。


第三部分  过度自信与决策错误

1.大脑没有办法构建过去的知识结构,一旦你的观点发生改变,你之前的记忆就会消失一部分,无法回忆起观点改变之前的想法了。

2.后见知名导致大家不会理性的评判过程而是以结果为参考。结果越糟糕,后见之明越有偏见。

3.成功和失败的故事往往会夸大领导风格和管理措施对事情的影响,但往往没有并不是如此。

4.未来是不可预测的,几乎所有炒股的人, 都是碰运气,当然有明确的内部知情的情况是特殊的,包括炒股专业人士,本质上都是碰运气。

5.有效性错觉和技能错觉是由一种强大的专业文化来支撑的。即使在最了解的领域,专家的预测也比普通人的预测好不到那里去。

预言者名气越大,语言越夸张,他们被自己的荣耀屏蔽了。

6.当环境有规律可循时,直觉才可信。当环境缺乏牢靠的规律时,不要相信直觉。

7.人们经常承担风险是因为他们对成功率过于乐观。

8.企业家对生活的态度,普遍对中层乐观。过于乐观的领导承担了更多的风险。对病人临死前的诊断,有40%的非常确定的医生都是错误的。

9.我们遇到的科学家都会夸大他们正在进行研究的重要性。

10.防止过度自信,事前验尸是非常有必要的,提前几分钟写下如果这个项目失败了,那么你认为可能的失败点在哪里。


第四部分  选择与风险

1.大多数人都不喜欢风险,没有理想选择时,人们更愿意碰运气。

2.失去比得到给人的感觉更强烈。

3.人们不愿意割舍自己拥有的东西,哪怕这个拥有开始时他并不想要,是别人硬塞给他的。这就是赋禀效应,给了就不想换了。

4.必然受损会比必然获利的人们反抗的更加激烈。

5.罕见事情不是被忽视就是被过度忽视。比如地震和恐怖袭击。

6.画面感越强,决策权重越大。

7.我们易受到眼见为实的影响,不愿意动脑筋。

8.

9.人们对于不采取行动而导致的后果,比采取行动而导致的后果有更强烈的情绪。

10.损失的痛苦是获得快乐的2倍。

11.人们极度厌恶得到其他好处而风险增加的交易。

12.当你单独看待某件事情的时候很容易受到系统1的影响,联合评估的时候,则会考虑更多,比如海豚比老人更受欢迎。

13.获得时偏向于确定的事情;损失时偏向于赌一把。

14.系统1对引起情绪的文字很敏感


第五部分  两个自我

1.糟糕的结尾往往会毁了整个过程的体验。

2.记忆自我往往夸大了痛苦体验。

3.比起整个人生,我们更在意人生的结局。

4.记忆自我的工作机制:编故事,并将其作为将来的参考保存在记忆中。

5.我为我的经验自我感到遗憾,不比为别人的经验自我感到遗憾感受强。

6.贫穷使人悲惨,富裕有可能提升某个人的生活满意度,但总体来说并不能提高经验自我的幸福感。更高的收入会削弱人们享受生活中小乐趣的能力。过早的向学生灌输金钱观念,会影响他们吃巧克力时的快乐感受!

7.有无伴侣对女性经验自我的幸福感并没有太大区别。

8.体验幸福的性情像身高体重那种可以遗传。似乎同样幸运的人对幸福的感受是不同的。

9.聚焦错觉的实质:当你在思考某件事情的时候,某件事情就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重要了。聚焦错觉的本质是眼见即为实。

10.

你可能感兴趣的:(《思考,快与慢》(丹尼尔·卡尼曼)成年人最应该读的心理学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