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为何被称为文艺圣地?

鼓浪屿,大名鼎鼎,是每个文艺青年的向往之地。

一直不理解鼓浪屿何以给大家留下这样的印象,网上铺天盖地的都是网红奶茶店、咖啡馆、民宿。

直到在鼓浪屿游荡了一天,慢慢感受到了鼓浪屿的魅力。

拥有万国建筑的海上花园

众所周知,鼓浪屿遍地漂亮洋楼,被誉为“万国建筑的汇集地”。

这些小洋楼是怎么来的呢?想弄清楚这一点,就要追溯厦门和鼓浪屿的前世今生。

历史上,厦门本来只是一个夹在泉州和漳州之间不知名的小岛,因为盛产一种叫嘉禾的稻谷,被叫作嘉禾里。

明朝时期,因为海盗骚扰,为了确保安全,明朝政府沿海建立了卫所。

1387年,在岛上修建城墙,设立关卡,取名厦门,意为华夏之门。

1650年,郑成功给厦门城改名思明州,蕴含“思念明朝”之意。


现在“思明”是厦门的一个区名,思明区是厦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厦门大学、鼓浪屿、中山路、南普陀寺、一国两制标语等一众景点,都在思明区。

鼓浪屿是思明区下辖的一个街道,与厦门岛隔鹭江而望,轮渡5分钟就能到。

鼓浪屿最开始也不叫鼓浪屿,最早叫“圆沙洲”,别名“圆洲仔”。

这两个名字都表明了这是个圆圆的、小小的沙洲岛,“屿”字,就是小岛的意思。

南宋时期鼓浪屿叫“五龙屿”,明朝才改为现在的“鼓浪屿”,因鼓浪石得名。

鼓浪石是鼓浪屿西南方海滩上的一块两米多高、中间有洞穴的礁石。

正因为中间有洞穴,涨潮时浪击礁石,声似擂鼓,得称“鼓浪石”。

去鼓浪屿最遗憾的事情之一,就是没有去鼓浪石看看。

厦门和鼓浪屿的发展,要感谢郑成功。

厦门一度是郑成功的根据地,鼓浪屿、还有厦门大学的演武场,都曾经是郑成功的练兵场。

厦门大学旁边的海上大桥——演武大桥,也由此得名,这是从演武大桥上看世茂双子塔。

郑成功充分发挥厦门的海港优势,与周边国家做生意,整个东南沿海走私的钱粮,都在厦门入库。

到了雍正年间,厦门已经成为仅次于广州的中国第二大港。

外国商人也都在厦门停留,英国人、西班牙人、荷兰人纷纷设立会馆。

鸦片战争后,厦门港成为中国“五口通商”之一,鼓浪屿逐渐成为西方文化登陆中国的第一站。

先后创造了150个“中国之最”:第一个引进摄影术、第一个引进足球、创办第一座女学堂、第一座幼儿园,也是全世界西医来中国的第一站。

1852年,在厦门设立了英租界。

由于鼓浪屿自然条件优越,非常适于居住,成为在厦门的外国人首选的办公地和居住地。

1902年,鼓浪屿成为公共租界,建有英、美、法、德、日本、西班牙等14个国家领事馆。

洋人们白天在厦门岛的租界上班,晚上坐轮渡回到位于鼓浪屿的家。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海外发了家的福建商人回到家乡,也在鼓浪屿、 厦门市区兴建别墅住宅,短短15年内在鼓浪屿就建造1000多幢各式建筑。

这些别墅小巧玲珑、风格各异,散落在山坡、海边的绿树丛中,幽静别致,构成鼓浪屿标志性的风景线。

既有中国传统的飞檐翘角的庙宇,也有闽南风格的院落平房。

既有中西合壁的八卦楼,也有小巧玲珑的日本屋舍。

既有19世纪欧陆风格的原西方国家的领事馆,也有堪称江南古典园林精品的菽庄花园。

岛上四季如春,全岛绿地覆盖率超过40%。

直到现在,鼓浪屿上既没有机动车,也没有自行车。

只有青色小路盘桓山间,老建筑、三角梅点缀路边。

无车马喧嚣,唯有涛声阵阵、琴声悠扬、鸟语花香。

300多条巷子,1000多个交叉路口,透露着鼓浪屿的闲散气质,每一个转角都会遇见惊喜。

2017年7月8日,鼓浪屿正式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如今,大多数建筑都被用来做民宿、小店,其余则大门紧闭,也看到个别建筑年久失修。

在鼓浪屿的另一遗憾是,因为鼓浪屿住宿太贵,只住了一天,没能有时间把代表性的建筑逛完。

最有名的协和礼拜堂人又超多,也没能拍下来留作纪念。

如果再有机会去,一定要把各式风情的建筑好好品味一遍。

被誉为钢琴之岛的音乐之乡

小时候还好奇过为什么鼓浪屿是钢琴之岛,现在看来,这也跟鼓浪屿的地理位置密不可分。

从19世纪中叶起,伴随着基督教的传播,西方音乐开始涌进鼓浪屿。

菽庄花园主人林尔嘉购买了中国第一台私人钢琴。

鼓浪屿优雅的居住环境,与西方音乐相融合,造就了今日的音乐传统。

至20世纪50年代初,鼓浪屿已拥有500多台钢琴,因而被人们叫做钢琴岛。

鼓浪屿音乐人才辈出,蜚声中外乐坛的有钢琴家殷承宗、许斐星、许斐平、许兴艾等。

还有中国第一位女声乐家、指挥家周淑安,声乐家、歌唱家林俊卿,男低音歌唱家吴天球。

有著名指挥陈佐湟,还有李嘉禄、卓一龙等,可谓群星璀璨。

岛上,风琴博物馆和钢琴博物馆交相辉映。

风琴博物馆位于鼓浪屿西北部的八卦楼,全部藏品均由出生于鼓浪屿的澳大利亚爱国华侨胡友义先生捐赠。

这也是国内唯一、世界最大的风琴博物馆。

很久以来,风琴、管风琴在欧美主要被用于宗教音乐,许多教堂唱诗班都使用风琴作为主要乐器。

除此之外,摆放在家中,还具有装饰作用。

风琴博物馆内,大的有6米高的诺曼·比尔管风琴,小的有早时欧洲街头艺人使用的手提箱大小的风琴。

除了管风琴外,还有手提风琴、自动风琴以及带镜子、带烛台的风琴,古色古香、历史悠久。

钢琴博物馆位于菽庄花园的“听涛轩”,陈列了胡友义先生收藏的40多架古钢琴。

其中有稀世名贵的镏金钢琴,有世界最早的四角钢琴和最早最大的立式钢琴。

有古老的手摇钢琴,有产自一百年前的脚踏自动演奏钢琴和八个脚踏的古钢琴。

如今,鼓浪屿的人均钢琴拥有率为全国第一,岛上有100多个音乐世家。

岛上还常年举办鼓浪屿钢琴节暨全国青少年钢琴比赛、美国音乐周等重大音乐活动。

2002年,鼓浪屿被中国音乐家协会命名为“音乐之岛”。

鼓浪屿,一座跳动着音符的小岛,一座与音乐结缘的小岛。

历史人文与自然景观融汇的风景名胜

鼓浪屿虽小,因郑成功和西方文化留下的痕迹,代表景点多达十余处。

比如日光岩、琴园、菽庄花园、皓月园、毓园、鼓浪石、海天堂构……

日光岩又名晃岩,为鼓浪屿最高点,顶端海拔96米。

相传,1641年,郑成功来到晃岩,看到这里的景色胜过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开,称之为“日光岩”。

山上巨石嵯峨,叠成洞壑、树木葱郁,亭台掩映。

拾级而上,先至日光岩寺。日光岩寺是一块巨岩覆盖的山洞,称“一片瓦”。

寺旁巨石镌刻“天风海涛”“鼓浪洞天”“鹭江第一”。

“鼓浪洞天”,系明万历元年江苏丹阳人丁一中所书,是日光岩最早的题刻。

“鹭江第一”,是清道光年间福建长乐人林铖所写。

“天风海涛”,为1915年许世英题刻。

再往上爬,寺后有“古避暑洞”,为几块巨石叠成的自然石洞,长风浩浩,历来是人们夏天避暑的好地方。

继续向上,登临岩顶。观景台上,南北远眺,山海奇观,风光无限。

就是台阶又窄又陡,往上爬还好,下去的时候,即使抱着栏杆,腿还是抖。

琴园,位于鼓浪屿英雄山上,与东面的日光岩遥遥相望,此张照片背景即是日光岩。

琴园以钢琴为主题,建有音像馆、艺术画廊和缅怀先烈的颂园。

还有旋律广场、琴思广场、流音小筑、听涛崖等,可谓无处不乐声。

菽庄花园建于1913年,园主台湾富商林尔嘉,又名叔臧,花园即以他的名字谐音而命名。

1894年甲午战争清廷失败,翌年割台湾给日本,林维源及其子叔臧不愿当亡国奴,寓居鼓浪屿。

其后,叔臧建了这座花园,以寄托对台北板桥故园的怀念。

全园借山藏海,布局巧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有壬秋阁、四十四桥、叠石、假山、谈瀛轩、顽石山房诸景,为厦门名园之最。

左侧港仔后海滨浴场,沙清水净,可容数千人游泳。

皓月园位于鼓浪屿东部的覆鼎岩海滨,沿鹭江铺展,不仅有海滨沙滩,还有岩石、绿树、亭台楼阁点缀其中。

皓月园始建于1985年,为郑成功纪念园,以郑成功的《延平二王集》中“思君寝不寐,皓月透素帏”,取名“皓月园”。

园内最显眼的是矗立在覆鼎岩上的郑成功巨型花岗岩雕像,于1985年8月27日落成。

雕像高15.7米,重1617吨,由23层625块“泉州白”花岗岩精雕而成,威武非凡。

当时购买了景点联票,包含日光岩、琴园、菽庄花园、皓月园、风琴博物馆,一天逛下来,深感物有所值。

鼓浪屿的文艺,源于明清历史遗存的渊源、中西文化碰撞的底蕴。

鼓浪屿的文艺,流淌在岁月里,镌刻在骨子里,绝非几家网红小店可成。

音乐与海浪,建筑与风情,在鼓浪屿达到完美和谐,成就了古典而浪漫的文艺圣地。

(视频、音频版阅读,请移步微信公众号:一点五倍速时间)

你可能感兴趣的:(鼓浪屿为何被称为文艺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