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有一台东芝的电脑,刚读大学的时候国外的亲戚送的,毕业回到温州再跑去上海,它都跟着我,差不多在第九年的时候,它在经历几次蓝屏绿屏后彻底打不开了,于是我把它带回了家。它自带九宫格的数字键,键盘的手感极好,在那个年代每次去图书馆翻开Toshiba的屏,我都暗地里一阵得意。
经过9年的积累,它攒了一千多首酷狗酷我的离线音乐,接近上百部我还没看过的1080P的电影。现在它作为一段模糊的记忆躺在我家的衣柜里,大概再也不会被我重新翻出来。
在百度网盘之前,我用的是阿里的酷盘。那时候觉得这东西太神奇了,一股脑儿地把各种照片视频音乐电影都往上传,15年它停用了。我花了很长时间把数据从酷盘下到电脑,又从电脑传到百度网盘,然后对着一些照片笑,又对着另一些视频发呆。
随着网络黑话日新月异,现在已经没人会把酷字挂在嘴边,名字里带酷的东西都熬不过历史的变迁,变成了一张纸和几段话。
2012年是我开始谈恋爱的日子,也是从那一年起,我成了一名虾米用户。我这个人比较长情,谈恋爱一定要谈到结婚为止,而理所当然地,作为一名虾米用户也坚持了9年,直到它停止运营。如果没有这些风波,我使用虾米的时间应该还会延续下去。
尝试着把虾米的歌单导到QQ音乐,在没有冲VIP的情况下,用户体验非常糟糕,很多歌曲只能听半分钟,还有就是版本换了人,不能下载离线音乐等。这让我更加怀念用虾米的这几年。
下面,我想用九首歌来写一写我和虾米的9年,这也是我从青年成长为中青年的9年时间,一不小心就从一个大学生变成了30岁的大叔。
所选歌曲非常私人,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有同款,请在后台跟我high five。
◆ 别问我是谁
这首歌是我在虾米收藏的第一首歌曲。关于2012年夏天的记忆,是《春娇与志明》,余文乐,杨千嬅,彭浩翔,《别问我是谁》,浙江传媒对面咖啡厅的螺旋楼梯,以及跟老婆的第一次牵手,第一个拥抱。
◆ 上海之夜
罗大佑是我心目中华语乐坛的GOAT。
用虾米的9年,每年都在听他,并且每年都能从他的歌里听出不一样的情绪,我也不断地在《东方之珠》,《现象72变》,《我所不能理解的事》里思考,反省,反复去认识这个世界。
18年因为一点意外临时取消了罗大佑上海演唱会的行程,当天在医院的急诊室,我一边输液一边单手打字,敲了一篇“如果你也爱听罗大佑”,老婆因为陪我也没去成演唱会,但她一直说那是她最喜欢的一篇,尽管这已经是我第六次写到罗大佑了。
《上海之夜》知名度并不算高,也很难像《童年》、《恋曲1990》、《光阴的故事》一样做到家喻户晓,但这是一首罗大佑写给上海的歌,
“洋场十里 华灯凄迷”、
“殇殇呜咽入海 惊天动地痴情的雕琢你的清白”、
“今宵风采一夜千载 昨夜多愁善感明晨虚无飘渺无常的上海”
短短百余字写尽了上海的百年历程,也让我每回听来,都对上海的爱更多一分。
◆ Make you feel my love
我最喜欢的“美国罗大佑”的歌其实是《Workingman's Blues #2》,但是因为虾米这几年丢了版权,导致只能偶尔在QQ音乐上听。
虾米上能听到的歌里面,我最爱的有两首,《Make you feel my love》以及《Subterranean Homesick Blues》,前者被Adele翻唱后已经成为经典中的经典,后者我第一次听是在艺仓美术馆的“Retrospectrum Bob Dylan”展上,里面有一段Bob Dylan手持单词牌(下图)演唱这首歌的MV,欢快又不失内涵,一下子就把我抓的死死的,成了当天最大的收获。
之所以选择《Make you feel my love》作为代表,一是因为它的传唱度,作为推荐来说更容易让人去认真听Bob Dylan的歌,二是我很早之前就在收集自己婚礼的歌单,这首歌牢牢排在第一的位置,也算是出于私心了。
◆ Lodi
克里登斯清水复兴合唱团, 我非常喜欢这个翻译名,名字越长装逼越爽。
这是一支名人堂级别的乐队,听他们的歌,总觉得应该配上《冰血暴》这样又冷又酷又黑暗的剧,公路要足够的长,稻田要足够的宽,车要开得足够的快,男男女女的对白要越少越好。
下雨天我会听《who will stop the rain》,晴天听《cotton field》,想要装逼的时候听《Lodi》,《Have you ever seen the rain》,《The midnight special》。坦白讲,他们的歌都好听,基本不会暴雷。如果有可能,你们可以先去B站搜一下他们演唱会的视频,再趁着虾米关闭之前点进他们的主页,选择全部播放。
当然,前提是你们对摇滚,布鲁斯,美国乡村音乐感兴趣。
◆ 我到外地去看你
这是一首我在ktv唱哭一帮小老弟,也唱哭自己的歌。
2018年虹口足球场,晚风轻拂脸庞,爱人坐在身旁,远处舞台上再次传来这首歌的时候,我的内心已经平静如水。
只有经历过异地恋,才会明白每一张车票电影票门票的不容易,才懂得每一张合影后面的甜蜜和争吵,才会记得每一条马路的名字和它们背后的故事。希望你们都不要经历异地恋,如果万不得已,希望你们能好好坚持。撑不住的时候,可以听听这首歌,也可以往前翻一翻,读一读“追随她的旅程”这篇文章。
◆ 青春与爱情
2020年我不止一次在群里跟朋友们说,等能看演唱会的时候,一定要组队看一场伍佰的演唱会,自带吹风机,毛巾和薄荷糖。
2020年,随着伍佰热度的爆发,我们得以又“随大流”地听了一整年伍佰的歌,不夸张地说,很多歌都可以倒着唱了。
伍佰自己唱的,自己写的给别人唱的,或者是“写了那么多歌给别人唱之后想要资源回收一下唱的芭乐的歌”,都是那么好听。我甚至都不想去形容我听歌时的心情,简单暴力点,直接分享我的虾米歌单好了。
◆ 少女的祈祷
港乐是怎么也逃避不了的。
其实早在用酷狗酷我的年代,我已经是粤语歌的狂热粉丝了,甚至更早一点,还在读小学的时候,第一次去温州体育馆的好又多超市,我就买了一张“BEYOND超越BEYOND LIVE03”的演唱会VCD,然后看了好几十遍,并学会用不标准的粤语哼哼唧唧很多首歌。
我在虾米上收藏了包括但不限于林子祥,谭咏麟,张国荣,草蜢,古巨基,陈奕迅,余文乐,古天乐,李克勤,徐小凤,卢巧音,叶倩文,郑秀文,陈慧娴,卫兰,杨千嬅等人的歌,还有好几个港乐的歌单,时不时地听一听,幻想一下我的香港梦,关于山和海,武侠和黑帮,咖喱鱼蛋和叉烧。
好多首的收藏后来都变成了灰色,以前觉得“诶,还不错哦”的歌手一下子查无此人。这就好比读书的时候有一个朝夕相处的好朋友在毕业后突然杳无音讯,并拉黑了你的联系方式一样,大概这就是生活的本质吧。
选择《少女的祈祷》作为港乐的代表,是因为这首歌太好哭。杨千嬅每一次演唱会都会唱哭自己,我好几次看见老婆带着降噪耳机一边听一边流眼泪,跟她说话她也听不见,甚至连我这个奉伍佰为偶像的钢铁男子也有差点憋不住的时候。
不知道你们是否看过杨千嬅的《哪一天我们会飞》,一部隐忍含蓄地讲成年人哀愁的电影,某种层面上,跟《少女的祈祷》很像,只不过一个是把情爱往肚子里咽,另一个更加地歇斯底里一点。
◆ 孤独的夜哨
终于轮到“屌丝之王”张震岳了。
在那个我们都还是屌丝,每天深夜跟女孩子发短信,见了面话都不敢说的年代,张震岳的每一首歌似乎都唱到了心坎里,那些关于《思念是一种病》,《小宇》,《爱的初体验》,《秘密》,《在凌晨》的故事,那些关于青春与爱情,梦想与现实,今天与明日的往事。
再长大一点,我们会听《只是朋友》,《关于我们之间的事》,《有一天》,《喝酒》。也许我们泡过的妞,喝过的酒,冲过的浪都没有他多,但不妨碍他成为我们热衷效仿的对象。20岁的时候听他20岁写的歌,感同身受,30岁的时候看他40岁时的生活状态,如梦初醒。
在他的歌里,我们走过了追逐的十年,又马上要迎来需要心平气和对待的下一个十年。
写公众号以来最开心的一件事是,写了一篇“那个不会'唱歌'的张震岳”,在ins上给他留言,得到了他本人的点赞。尽管这之前,这篇文章被很多人抄袭,让我生气了很久。
◆ 夏天已过去
最后一首歌,留给虾米的创始人之一,朱七——小一号的宋冬野,大龄文艺青年,理想主义者,财富自由者。
这是我收藏的唯一一首他的歌,应该是用网页版听歌的时候留下的痕迹。
我对他的认识仅限于这首歌,刚刚打开的百度搜索,以及前两年因为他的一篇“我去了趟滚石唱片的办公室”而关注的公众号:朱七的笔记。
这篇文章实在是太棒,把我能想到的,不能想到的关于滚石音乐做了个完美合集,越读越躁动,完完全全就是一篇“懂的都懂”的情怀文。
滚石没落了,虾米散场了,连我也要在三字头开始自己的中年生活了。
人生总是不停地在循环,年轻的时候我们不屑听老一辈人车里诸如《美酒加咖啡》,《粉红色的回忆》之类的光碟,也有意无意地为了表现自己的品味而搬出周杰伦王力宏们炫耀,时过境迁,我们还在听王力宏周杰伦陈奕迅,也会觉得《粉红色的回忆》不赖,也会被更年轻的下一辈们嘲笑品味差年纪大。
但这好像也没什么,到了一定年纪,我们就会发现,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些事,嘲笑根本不是了不起的事情,而告别才是一件正经事。
那么,再见啦,虾米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