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学习的源泉——小学低学段中的“方程”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我了解到:学生一提到“方程”就觉得好难、害怕,无从下手。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究其原因是学生对方程的概念、本质理解不透彻,掌握不熟练。学生对“四基”的掌握仅仅停留在“知其然”的层面上,而没有上升到“知其所以然”这一高度上。

        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必须先搞清楚与“方程”有关的问题。比如,方程的概念或含义——抓住方程的本质,方程的意义——方程到底有什么用?方程法与算术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关于“方程的概念”这一问题,我来谈一谈我个人自己的一些想法。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相信“相信的力量”,从相信自己开始——我能行。

      对于“方程”,我相信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并不陌生。其实在小学一年级的学习中就已经出现了方程,学生还会解方程。只不过在小学阶段中,作为一个专门的课题来讲的,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安排在五年级下册。比如3+(  )=5,这道题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应该不难,大部分孩子能够快速解决。也许你会说:“这个算式跟方程有什么关系?”我想说:“这个算式其实就是一个方程。”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是方程?方程的概念是什么?”课本上给出的概念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这个概念包涵两个要素:1.未知数;2.等式。数学讲究的是简洁、严谨,只要满足这两个要素就可以,无需考虑其它的。在这个概念中,容易出现错误的有以下几个方面:1.“未知数”的判断。这里的“未知数”我认为一般是字母,但不仅仅是字母,也可以是( )、?或图形等等,只要是未知的东西都可以。2.“未知数”个数的判断。概念中没有说几个未知数,但至少有一个,可以有多个不同的未知数。3.“未知数”位置的理解。有一部分学生还出现这样的错误,比如未知数出现在等式左边的能够明确判断出是方程,如果未知数出现在等式右边就认为不是方程。这些问题的出现说明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方程概念的本质。“等式”这个要素比较好理解,我就不再一一细说了。

    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为了让学生亲眼看到一年级的学生会做“方程”这样题目,在课堂中,我请几个五年级学生每人在黑板上写出一道一年级学习过的方程题,并请了一个一年级的学生来进行解答,验证一下一年级的孩子是否会做“方程”题?如果一年级的孩子都会方程,那么作为五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更应该有信心战胜“方程”这个难关,为小朋友们树立起榜样!

  这是我们班的“考官”和一年级小朋友的合影!他们合作得很愉快呢!

图片发自App


      其次,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学生的知识视野狭窄,教师要循序善诱,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长此以往,你会发现:孩子们的思维真的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那种感觉曾经让作为老师的我欣喜若狂,真心佩服他们。

你可能感兴趣的:(方程学习的源泉——小学低学段中的“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