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读错的生字

图片发自App

儿时深深浅浅的记忆犹如深浅不一的河流,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次语言的碰触,一幕场景的偶然重现,一个会心的眼神。倏地就会把你拉入时光的隧道。

今天,孩子们唱起了《少年英雄小哪吒》。活泼灵动,激情四溢的小歌曲被他们唱的铿锵有力。我却被拉入自己小时候看动画片的情景。70后的我们,精神生活非常贫乏,除了和大自然花花草草亲密接触,最有趣的就是翻看爸爸在学校没收来的小人书,那时候我们叫画册。两三毛钱就买一本,图画都是黑白的。人物栩栩如生,无论神态,动作都刻画的细致入微。画面下方有一溜黑色字体,把你带入故事情节。到后来,才有了电影的截屏图画,但依然是黑白的。却丝毫不影响我们的阅读兴趣。也许,我喜欢画画就是受了画册的启蒙。

儿时一个冬日的午后,干冷的风“呜呜”地掠枝桠遒劲的老枣树,麦苗在田野间瑟瑟发抖。孩子们守着煤火炕打扑克。忽然,村头大槐树上的喇叭响起来。原来,放映员在村子东头的二爷家放动画片。可把我们这些孩子乐坏了。跑过寒风穿梭的,被刮得发白的街道,掀开破旧的布帘子,挤进人群,屋子里黑乎乎的。南墙上正是播放着《哪吒闹海》,当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在火红的屏幕上显现时,几乎所有的人都异口同声“那托”闹海!可是看着,看着,不对劲了。怎么读“ne zha”?善良淳朴的乡亲们感到了诧异,但很快被惊险的情节吸引了。也是从那时,当上初中的同学还在读“那托”时,10岁的我知道了“哪吒”!还能声情并茂的讲述接下来的故事情节。

时光荏苒,转眼我已经上小学二年级了。一次,我们学到描写柳树的文章,“微风吹来,柳枝随风拂动,婀娜极了!”我们齐声朗读“a  na”极了。读得群情激昂,读得热血沸腾,读得如醉如痴......可是,就是不知道读错了。我敬爱的民办安老师也微笑着看我们摇头晃脑。

时隔多年后,我们看了电影《美丽的大脚》,看到可亲可敬的张美丽老师,把破旧黑板上的“千里迢迢”读成了“千里召召”。我们一边感慨着惊讶着错误,一边被张美丽老师的敬业所感动。在那样贫瘠,荒凉的山沟,能有这样被愚昧生活挤压、扭曲却顽强有追求的女人,真是了不起。所以,我们在心里默默原谅着我们的老师,他们辛勤耕耘着家里几口人的责任田,扛着锄头上学,领着月十几块的工资,却能敬业地守着我们这些天真,捣乱的孩子,真的是一种对教育的万分尊重。

到后来,我们依然把“陌生”读成了“bai  sheng”,把沸腾读成了“fu  teng”;幽默读成了“you  me”;把妲己读成了“dan  ji”;甚至把水开了溢出来了,读成了我们的土话“yu”出来了。但丝毫不影响我们的读书兴趣,因为,一边是我们的形声字学习的实践,一边是我们对祖国语言的膜拜。甚至多年后,我们学习多音字时,闹的笑话更多。

如今,当我在手机上,在键盘上敲击这些文字时,却不会出现这些错误了。因为,我知道,我的童年离我越来越远了......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些年读错的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