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蛋与下水文

下蛋与下水文

似乎是从余秋雨的某篇文章看听到的这个故事:说一个美国女士读了学者钱钟书的书,十分敬佩,要登门拜访。钱钟书在电话中说:“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这个比喻说的是,作者创作就像是下鸡蛋,鸡蛋是写作的成品展示,吃鸡蛋则是读者的阅读。

下蛋不是什么鸡都可以,它源自于性别天赋。下鸡蛋是母鸡的天赋,公鸡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下一个哪怕奇形怪状的蛋。传统的写作——文学创作就是少数具有天赋之人的使命,大部分人只是怀有一种虚幻的文学梦,骗骗自己而已。然而,写下水文不一样,这是一项技术活儿,不需要天赋,只需要有效训练。

既然写下水文是项技术活儿,那只要符合标准就可以了,至于艺术性,是可以不做要求的,当然,如果能做到技术与艺术齐飞,那就能赚得阅卷老师和作家的一致喝彩了。然而,这实在太难,因为下蛋需要天赋,然而大部分语文老师是没这个天赋的。所以,作家用下蛋的标准批评教师写下水文,其实没什么道理,也得不出结论。相关批评见叶开老师的《中小学语文教师百分之九十都应该回炉》。

然而,写下水文对于一线语文教师还是很有必要的,所谓如鱼在水冷暖自知,只有常写下水文的老师,才能体味其中甘苦,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成为指导学生写作文的行家里手,而不只是拿着评分标准理直气壮地骗人。当然,没有足够文学素养和思辨能力的语文教师,很难写好下水文,也很难教会学生写作文。虽然,我们不能拿文学作品的艺术水准来要求作文,但文学性毕竟是作文的一个参照,没有这个参照,作文和下水文会变成一个更为荒诞的存在。所以下水文还是应该写得有点水准的,像汪啸波写的那个样子,则是应该反思的。相关评论见余党绪老师《一个教师写下水文是不该被嘲弄的,但下水文写成那样也是该反思的》。

好的写作老师,一定是能够将下蛋的艺术性和作文的标准化结合起来的人。比如论述文,既要讲究文章清晰的结构,以及必要的花絮,还需以思辨为内核,让行文逻辑能够自洽,而不是只有政治正确的废话。比如叙述文,既要保证故事主题的明确,以及情节的曲折性,还需保证情感的真实性,给真实的情感加一件符合阅卷老师审美标准的外衣,而不是只有假大空的抒情。

下蛋和下水文仅仅是一个平衡问题,语文老师虽然没有下蛋的天赋,但鉴赏鸡蛋好坏的能力还是应该有的,而鉴赏鸡蛋好坏的能力是从大量的吃鸡蛋的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多吃鸡蛋,也就是要大量阅读经典文学作品。语文教师也是应该写写下水文的,不下水永远都学不会游泳,也成不了游泳教练。然而,常常下水,难免呛水,如果水是脏的,更难免败坏胃口。时间久了,还可能败坏鉴赏力,把作文当写作,以作文标准衡量文学作品,觉得真正的写作就是这个样子,那就滑稽了。

一言以蔽之,我们可能下不了蛋,但必须坚持大量地吃蛋,每天一个是应该坚持的。相反,下水文我们也应该偶尔写写,但却不能天天写,写多了会败坏胃口和食欲。毕竟,我们要下的这个池子里的水还不太干净。

你可能感兴趣的:(下蛋与下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