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了第一单文案后,让我明白了......

敲下这段文字时,正值我学习文案10个月,有意识地练习写作的第二个年头。但我的生活却没有发生任何改变,至少是关于写作带来的改变。

看多了公众号或者小红书上,“30天写作逆袭”、“从负债累累到年入百万,我只做对了一件事”这些煽动人的标题和文章,别人的剧情始终是别人的,自己的生活才是最真实的。

前几天接到一个文案,原以为自己能保质保量顺利完成,如愿以偿的迈出接单的第一步,但事与愿违。

个中心酸在这就不赘述,痛定思痛,我开始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因为,我知道我陷入了低水平勤奋中。

再回头读成甲老师的《好好学习,希望从里面找到我想到的答案和解决方法。

在第一章,提到了两个概念-“技术效率”和“认知效率”。

在作者看来,问题不是我们不努力,不是我们不够聪明,而是我们的努力有一个重大的误区。我们一直把时间花在想办法提升“技术效率”上,而忽略了真正重要的“认知效率”。

如果我们的学习是在不断掌握应对具体工作场景和问题的方法,那就是在努力提升技术效率。在这种模式下,我们每遇到新问题都要学习新知识。

如果我们的学习是在了解问题本质,了解解决方案的底层规律,能够让我们认清楚问题表象背后的实质,那我们就是在提升认知效率。

如何才能提升认知效率呢?作者也给出了解决方法-找到撬动效能的杠杆点-临界知识。

回想自己学习文案的这段经历,在学习上的确是位好学生,按时听课,认真完成作业,积极讨论课题,但却没有举一反三的思维和能力。

结营后,也每期按照规划的知识小点做练习,现在想来,这些练习都属于“自嗨式”练习,只感动了自己,按照老师给出的模板套用而已。并没有感动用户。因为我都不知道用户在哪里,他们的痛点真的是我找出来的痛点吗?

总结,学习不能停留于表面,以为自己知道了,但下笔时却两眼一摸黑,不知道从何入手。而是要深入探究本质,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写,这个方法用在其他类文案可行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接了第一单文案后,让我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