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hMap内部原理与细节剖析

开篇

平时开发的时候,HashMap 的使用一定是非常多的,它实现了对键值对的操作,让我们可以很方便的存储和检索键值对。对于它的名称,是这样去理解的:

Map,中文有映射意思,从key--->value是一种映射。
另外,其内部实现用到了取hash的方法。

相信大家都能把 HashMap 用得很溜,所以这里就不去对它的使用方法进行叙述了。这里主要讲一下其内部实现,另外找几处个人觉得设计得十分巧妙的代码来分析一下。



内部实现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 Node ,它继承自 Map.Entry

static class Node implements Map.Entry {
        final int hash;
        final K key;
        V value;
        Node next;
}

一个 Node 对象即是一个 kv对(key value 键值对)。

HashMap 内部定义了一个 Node[] table,这个数组用于存储 kv对table 形如:

table

那么这些 kv对 是怎么找到自己在 table 中的位置的呢?

key--->index

首先是求得键的 hashcode,然后通过 index = (n-1) & hashcode 计算获取到这个 kv对 在数组中的下标(n是数组table的size)。这时候,问题来了。现实情况存在不同的 keyhashcode 相同,那么数组 table 中的每个元素需要存储多个 kv对。正是这样,table 中的每个元素也称作为 bucket(桶),一个 bucket 中存储了多个 kv对

一个 bucket 也就是一个 Node 对象,bucket 其实是一个链表,我们看到了 Node 对象中有这样一个字段:

Node next;

正是 next 字段实现了链表的效果,可以让一个 Node 指向另一个 Node。所以每个 bucket 是长这样的:

bucket

这里补充一下,其实 bucket 的形态是有两种,链表红黑树,这里先不对红黑树的形态进行讨论,后面会详细道来。



了解了HashMap的内部结构之后,下面我们看看通过key查询value的步骤:

  1. 通过key计算得到index,由而得到bucket的位置。
  2. 遍历bucket中的每个Node,若找到一个Node,并且该Node的键与key相等,则该Node的value就是我们需要查找的value;否则,则返回null。

一般而言,每个桶中的kv对的数量不会很大,从而在查找的过程中避免了大量的循环操作,这也是HashMap高效的原因所在。可是,假若发生了一个bucket中有大量的kv对,那么在查询时应该怎么去避免较多的循环呢?

此时,HashMap就会把这个bucket链表转化为红黑树,从而提高查询效率。关于红黑树,这里不进行延伸,可以看考之前的一篇文章。

红黑树bucket

在源码中,是这样判断的:

if (binCount >= TREEIFY_THRESHOLD - 1)
    treeifyBin(tab, hash);

TREEIFY_THRESHOLD是预先设定的阈值,若当前的bucket中kv对的数量达到阈值之后,就会调用treeifyBin方法将链表变成红黑树。

从整体上来讲,HashMap的内部结构就是这些了。下面的内容是对源码中一些巧妙的代码细节进行分析。



巧妙的细节

table的size总是为2^n,并且HashMap的最大容量是 1<<30

table是HashMap中的数组。随着Map中的kv对越来越多的时候,table的size是需要不断变大的,但是table的size总是为2^n。

在上面,我们讲过,下标的计算方式是index = (n-1) & hashcode,n即table的长度,table的长度总是2的整数倍。那么就可以保证 n-1 的二进制位全部为1,进一步可以保证公式index = (n-1) & hashcode计算出的下标均匀分布。

其实,table的size总是为2^n就是HashMap的最大容量为1<<30的原因。

1<<31 = -2147483648,是一个负数,显然不能作为table的长度。


Map初始化容量大小

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构造方法初始化HashMap并指定Map的容量:

public HashMap(int initialCapacity) {
        this(initialCapacity, DEFAULT_LOAD_FACTOR);
}

可是Map的容量大小必须是2的整数倍,所以啊,初始容量大小并不能直接设置为initialCapacity,而应该设置为2^n,并且满足:

  1. 2^n大于等于initialCapacity
  2. 2^n尽量小。

源代码中是通过如下方法找到这个真正的初始容量的:

    /**
     * Returns a power of two size for the given target capacity.
     */
    static final int tableSizeFor(int cap) {
        int n = -1 >>> Integer.numberOfLeadingZeros(cap - 1);
        return (n < 0) ? 1 : (n >= MAXIMUM_CAPACITY) ? MAXIMUM_CAPACITY : n + 1;
    }

Integer.numberOfLeadingZeros这个方法计算bit位前面0的个数,如整数2的bit位为: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10,它从左到右有连续的30个0,那么Integer.numberOfLeadingZeros(2)=30。

可以结合下图对tableSizeFor方法进行理解,首先cap前面有x个0,那么cap-1前面就有x个或者x+1个0;对-1进行右移操作之后,就得到图中a,b两种情况。

计算过程1

我们可以看到tableSizeFor方法,在对-1进行>>>之后还+1处理了,因为a,b满足前面都是0,后面都是1,在对其+1处理之后就会变成2的倍数。所以cd一定为2^n。下面对c,d分别进行说明:

  1. cap前面有x个0,而c前面有x-1个0,那么c一定满足大于cap。
  2. d前面0的个数和cap一样,都是x个。我再回顾一下b这种情形:当cap-1之后前面0的个数增加了1,发生这种情况就说明cap本身就是2的倍数。cap和d前面0的个数一样,进一步说明d一定等于cap。

最后c,d就是我们在找的那个大于等于initialCapacity最小的2^n了。

计算过程2


table的size进行double时,需要重新计算table数组里面元素的下标

HashMap对table的size进行调整的方式是进行Double,由于kv对的下标计算方式与size有关,所以size调整之后下标也需要跟着一起做调整。

当桶中只有一个节点时,做法很简单,根据公式index = (n-1) & hashcode计算即可得到新的下标。

当桶中有多个元素时,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遍历计算它们的下标。但是,源代码中并没有这样去处理,而且找到了另一种较高效的方法:

Node loHead = null, loTail = null;
Node hiHead = null, hiTail = null;
Node next;
do {
    next = e.next;
    if ((e.hash & oldCap) == 0) {
        if (loTail == null)
            loHead = e;
        else
            loTail.next = e;
        loTail = e;
    }
    else {
        if (hiTail == null)
            hiHead = e;
        else
            hiTail.next = e;
        hiTail = e;
    }
} while ((e = next) != null);
if (loTail != null) {
    loTail.next = null;
    newTab[j] = loHead;
}
if (hiTail != null) {
    hiTail.next = null;
    newTab[j + oldCap] = hiHead;
}

下图中的cap即数组table的size,对cap double之后,发现它们两者唯一的区别就是:

cap -1 第 x-1 位是0,2xcap-1 第 x-1 位是1

double cap

此时我们结合下标计算公式能够想到下面两种情况:

  1. 若hash的第 x-1 位是0,那么hash & (2xcap-1)计算出的下标和hash & (cap-1)计算出的下标一样。
  2. 若hash的第 x-1 位是1,那么新下标的第 x-1 位也是1,进一步我们可以得到新下标=老下标+cap

通过上面的分析来理解这段代码就比较简单了,是通过(e.hash & oldCap) == 0来判断hash的第 x-1 位是0还是1,如果是0即加到loHead链表中,否则就加到hiHead链表中。

最后loHead的下标是老下标j,然后hiHead的新下标即j+oldCap


小小的总结

HashMap肯定还有很多其它可以探讨的细节,这里仅仅提到了几处。

通过这次看源代码,感受到这些作者们的思维还真是灵活,对二进制的操作溜得不行,总之,膜拜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HashMap内部原理与细节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