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和家长要以孩子为师

图片发自App

    一位初中班主任因为班上男女生之间关系密切(本来就是前后位),便分别约双方家长谈话,告诉家长孩子有早恋的问题,要求家长干预,并威胁家长要把孩子降到C班(学校根据学生成绩分ABC班,目前两位孩子均在成绩优异的A班)。双方家长如临大敌,互相指责。在千里之外打工的男生家长闻讯赶回家,软硬兼施逼迫孩子交代“罪行”,结果是两位孩子只是课下交流多了些,偶有打闹嬉戏现象,女生经常问男生不会的题,放学时从班级到学校门口这段距离(接送的家长在校门口等候)偶有结伴同行……据男生“坦白”,女生说过喜欢他,他也回应说喜欢对方……

        父母审讯完后,对这是否早恋?如何加强对孩子的引导、约束没主意了……?请教老师也无良策,只强调让家长严加防范。

图片发自App


        这让人啼笑皆非。孩子相处的时间除了在校学习就只有放学时见家长前那二三百米路上了,平时学校不让带手机,如果他们之间发生超乎同学关系的密切关系,必然在老师的监控范围内,家长如何严加防范?而且对青春期孩子异性情感方面的教育,是家长单独应该完成的任务吗?00后的孩子,是被成人左右的一代吗?

图片发自App


        毋庸讳言,无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现在的孩子很多知识都不需要在老师、家长这里获得,全媒体时代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太多了!不要说令人眼花缭乱的补习班培训班,单就各类网络课程,各类网上文艺娱乐节目,假期孩子们参加的夏令营冬令营活动、外出游历的风景名胜古迹等,孩子完全可以在学到、了解许多最新的知识。有不少老师家长见识可能逊于孩子呢。

图片发自App


        所以老师和家长与时俱进,在不断提升自己的同时要改进教育方法,不要只靠经验开展工作,不要只会居高临下教导孩子,要加强与孩子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遇到问题虚心向孩子请假、注意倾听孩子的心声。今天是老师认识不到自己知识的困乏,不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想当然地简单粗暴处理“问题”,就会打击学生伤害学生,严重影响师生关系,甚至给孩子留下终生阴影。

          今天的教育已经严重被社会的浮躁情绪同化了,连疏导别人的心理学家都整天算计着赚钱、当官儿,把经过自己辅导的孩子是否能当官、做企业家视为收获的重要标准。家长、老师中有不少人已经不屑于进行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公德教育等,挖空心思走捷径,为迎合社会现象、完成某些无谓的任务,不惜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给孩子们传授了很坏的为人处事方法和经验,这是十分危险的!

图片发自App


        如果自己不能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就请闭嘴,离开孩子远一点,给孩子更大的空间。特别是家长们,孩子很多时候只需要家长的身影——带着距离和界限的影子。距离产生美,保持和孩子的距离,留给孩子适当的生活空间或许更有利于孩子成长。如果想教导孩子,总高孩子一筹、想赢ta,那最好少去打扰ta。带着爱和慈母的眼睛,温暖地注视着孩子,彼此的沟通永远有爱的涌动,才能给孩子滋养,促孩子健康发展,否则,就是对孩子的残害。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师和家长要以孩子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