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读经典,或许这是最好的时代

碎片化信息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物,随之而来的碎片化阅读更令快餐文化大行其道。

对于碎片化阅读的蔓延,我们应该保持高度清醒。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近两年全民阅读在回归深度阅读。

《亚马逊中国2019全民阅读报告》指出:

过去一年大众阅读氛围浓厚,近五成受访者过去一年阅读总量超过10本。在移动互联网时代,97%受访者表示深度阅读(主要是读书)和碎片化阅读(刷微信、微博等)均会涉及,但以深度阅读为主的受访者占比达到38%,高于以碎片化阅读为主的33%。

可以说,移动互联网之于全民阅读,利弊参半。

随着数字阅读的持续普及,以阅读电子书为主的受众越来越多。23%的受访者表示过去一年主要阅读电子书,比2018年占比增加了4%。调查还显示电子阅读对阅读总量起到了很好的拉动作用,有71%的受访者表示在开始阅读电子书后其阅读总量有所增加。

报告还指出:

从阅读内容看,经典名著以及国内外文学作品依旧是大众在阅读内容选择上的主流。

由此也可以知道,尽管我们身处“读屏时代”,但阅读经典仍然是大众的个人内在需求。

世界读书日只有一天,但阅读永无止境。

一起跟着罐罐发现经典,阅读经典,让现在成为阅读最好的时代。

阅读方法类

《如何阅读一本书》

 [美] 莫提默·J. 艾德勒 / 查尔斯·范多伦

这本书是为那些阅读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想要再上一个层次的"阅读者"准备的。从此以后,阅读将是一项专门的运动,同样需要技巧、脑力、智识多要素综合训练后养成的习惯,是一门功夫。

《古今名人读书法》

张明仁

该书采集古今三百余位名人读书心得,列为八百余则,上自孔孟,下至蔡元培、胡适之,以时代为序,依次罗列,便于检索。书末附相关书目数十种,并介绍其作者、版本、存佚,乃至内容之优劣,尤便查考。

文学类

《刀锋》

 [英] 毛姆

《刀锋》虽然写于上个世纪的四十年代,背景主要在一战后的欧洲,但却是一本很容易读下去的小说。毛姆通过几个人物传递出的价值观和生存之道,时至今日依然让人觉得有温度,像身边那些熟悉的不熟悉的人,像自己。

《如父如子》

[日] 是枝裕和 / 佐野晶

当意识到孩子也在注视着自己时,那一瞬间,便懂得了什么是如父如子。

《活着》

余华

外人看起来是悲剧,可当事人只拿它当一段人生。

经管类

《经济学原理》

 [美] N·格里高利·曼昆

这是世界上最流行的经济学教材。其英文原版已被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等美国600余所大学用作经济学原理课程的教材。从马歇尔到萨谬逊,再到平狄克和斯蒂格利茨,曼昆的这本《原理》大概是最为生动和有趣的一本。

《小狗钱钱》

[德] 博多·舍费尔

这是一本写给儿童的理财书,作为成年人的理财启蒙读本,也是非常好的。当你把精力集中在你知道、能做和拥有的那一天起,你的成功就已经打开了序幕。因为大多数人都把一生的时间都用来考虑他们不知道、不能做和没有的东西上。

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美] 戴维·迈尔斯

这本书是心理学领域的主导教材,已经成为评价其他教材的标准,更是人们了解自身、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最佳的指导性书籍。

《乌合之众》

[法] 勒庞

古斯塔夫·勒庞在他在书中极为精致地描述了集体心态,对人们理解集体行为的作用以及对社会心理学的思考发挥了巨大影响。

历史类

《人类简史》

 [以色列] 尤瓦尔·赫拉利

读完这本书,有一种跟着人类一同走过十万年的感觉。

《人类群星闪耀时》

[奥地利] 斯蒂芬·茨威格

14个改变人类命运的天才,14个影响人类文明的瞬间!

《三国演义》

罗贯中

我国小说史上最著名最杰出的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

科幻类

《三体》系列

 刘慈欣

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为中国科幻确立了一个新高度。

《银河系搭车客指南》系列

[英] 道格拉斯·亚当斯

这个系列被西方科幻读者奉为“科幻圣经”之一。

《银河帝国》系列

[美] 艾萨克·阿西莫夫

阿西莫夫用7本书将人类指向了一个庄子迷梦般的未来: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推理类

《嫌疑人X的献身》

 [日] 东野圭吾

一个一生都理性的人却用一次感性了结了余生。

《福尔摩斯探案集》

[英] 阿瑟·柯南·道尔

柯南·道尔并不是历史上最杰出的侦探小说家,但所有的一切都来自福尔摩斯。

传记类

《史蒂夫·乔布斯传》

 [美] 沃尔特·艾萨克森

苹果改变科技史,皮克斯改变动画史,iPod改变音乐史,iPhone改变手机史,iPad改变电脑史,这一切的一切改变都因有乔布斯。这书也许给人打了一点小鸡血,但并不是成功学

《T.S.艾略特传》

[英]林德尔·戈登

在艾略特这里,写作不是人生的衍生物;相反,有了作品,人生便成为它的枝节。厚重的学术性传记,几乎没有一个字浪费在煽情或八卦上,值得反复读。

《我们仨》

杨绛

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杨绛在92岁高龄的时候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你可能感兴趣的:(世界读书日:读经典,或许这是最好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