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温度的医生

2021年3月13日  星期六    阴

随着医学知识的迅速增长和技术的发展,医生很可能会更加关注疾病技术而忽视患者,把主要精力放在技术上,然而,医生应该是生命的摆渡人,把能够治愈的患者,尽其所能送回温暖的人间,带给他们希望;将回天乏术的患者,渡向生命的彼岸,让他们尊严、舒适和体面地离去。这就需要一个医生拥有医魂——医学人文精神。

当前医学人文缺失的三种表现是:医学的异化,一味宣扬技术至上,部分医生工作的对象不再是患者而是疾病,患者也不再被视为完整且富有情感的人,而是被当作一部需要修理或更换零件的机器;同时资本的浸润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资本是双刃剑,一方面能刺激市场的活力,为发展提供更多的财力,另一方面存在负面效应,驱使医生一门心思追逐利益,导致过度诊疗的泛滥;还有,教育的缺乏,医学教育模式还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培养出大量高智商低情商的医生,缺乏人文精神。

当疾病已经不再是人们主观上的不适感受,而是仪器测量的结果;当一个人是否患病,不是他自己说了算,而是仪器决定的时候;当医生把患者当成器官的组合、病毒的容器时,医生所面对的,往往就不再是饱经病痛的人,而只是可以用各种数字指标和影像显示的病症。

这种“见病不见人”的现象,使医者离病越近,眼里只有“病”,与患者的距离渐行渐远,根本看不到“人”,医生只知道治病,不知道“治心”,而且医学分科越来越细化,各科医生各自管各自负责的器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有时肿瘤切了,人却死了。有位患者三个器官长肿瘤了,三个科室的医生各自切了自己管辖范围内的肿瘤,但术后没多久这个人就去世了,这样的技术进步有何意义和价值呢?

实际上,单纯的技术进步并不能让医学更可爱,也不能让医患关系更和谐,更无法弥补人文关怀的不足。医学必须从技术主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向人文回归。

要解除患者病痛,很多时候并非依靠医术,而是得益于医生提供的帮助和安慰。医生必须掌握沟通技巧,能够与患者交心。医生首先要关心人,而不只是关心病。看人比看病重要,阅人比阅片重要。医学,既要有技术的高度,也要有人文的温度,人文关怀是可以弥补医学技术的缺陷的。

人文素质是一种综合素质,人文是人类文化的核心,它集中体现在重视、尊重、关心及爱护人上。关注技术与关爱患者同等重要,富含人文精神的医疗保健不仅仅是简单的同情,而是最佳的医学。医生不仅要帮人解除身体和心理的痛苦,还要让人活出生命的喜悦。医学是人学,医生的态度是可以治病的,应当把爱心作为医生救治患者的先决条件,爱心是温暖的,因而医学是有温度的。

时至今日,拜医学进步所赐,人均寿命大幅度延长且健康水平明显提高,但医学却从未像今天这样招致人们强烈的怀疑和不满。其实,医生不需要太多的赞美和荣誉,也不需要太多的怜悯和同情,医生需要的是患者的尊重和信任,这才是比金子更宝贵的东西。医生的尊严来自自身的良知,是自己奠定的,而不是别人给予的,我们只有做一个有温度的医生才是赢得社会的根本。

医生不仅仅要医学技术过硬,更要有艺术修养,技术就像烧水一样,不断加热、不断练习,熟能生巧,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技术水平代表一个医生的敬业程度;而艺术如酿酒,要把握火候,主要靠悟性,艺术修养代表一个医生的心灵高度、生命状态。如果医生只会做手术,技能再高,也不过是个手术匠、机器人而已,你见过有谁会对一个机器人尊重吗?只有拥有人文、艺术修养的医生会让人感受其温度。

艺术是照进现实生活的一束光,是可以让人的生命状态更加圆满的。其实,医生整天和细菌、病毒、肿瘤、脓血、屎尿等打交道,如果没有艺术的滋养,医学就会变得枯燥乏味,医生也很容易出现职业倦怠,艺术能让人休养生息,让人变得有趣有爱,医生不仅要治病,更是要让人喜悦的,如果医生自己都不快乐,整天愁眉苦脸、闷闷不乐的,怎么可能让患者有好的心情呢?

有人说:医生学历越高,脸越难看,这点我并不特别认同,很多高学历的医生态度也有特别和蔼的,但是,大多数学霸医生可能因为病人太多、工作太忙,确实显得有些高冷、麻木、紧绷,冷气十足,让人不敢亲近。相由心生,没有慈悲心就不可能出现欢喜相。

外科医生手里拿着刀子,看什么都像病灶,然而,医生不要为了手术而手术,为了微创而微创,为了推广新药而滥用,医生应该为了追求更好的治疗效果而冒险,但不能拿患者生命健康冒险,不能为了赶时髦就去给患者做并不成熟的手术。如果患者既无症状,又无风险,要手术干嘛呢?此时,最好的治疗就是“无为而治”。

最高明的医生不是治病,不是手术高超,而是治“心”,只触碰身体而不照亮心灵;只打开胸腔,不打开心结,永远不可能治好病。我们医生不仅要然人活下来,更要让人活得开心。一个医生成熟的标志就在于他知道什么时候该踩刹车了,否则容易出车祸,有时,手术带来的创伤不亚于一场车祸。

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屠规益说:外科医生应该精于手术,但绝不能热衷于手术。需要把握一个原则,就是病人需要做手术,而不是医生因为追逐利益的最大化而需要手术。一定要根据病情决定做与不做、做大还是做小,而不能只讲切切切!外科医生仅仅只知道怎么做手术是不行的,应该知道怎么可以避免做手术,能够用药物解决的或者不需要治疗的,就坚决不做手术。一个医生的最高境界就是无刀胜有刀、无招胜有招。

华益慰教授做了一辈子胃癌手术,自己晚年却胃癌缠身了,临终感言:“ 我从前做了那么多手术,但对术后病人的痛苦体会不深。没想到情况这么严重,没想到病人会这么痛苦。哪怕留一点点胃,也比全切除强。”站在病床边和躺在病床上,所看的角度完全不同,医生只是做为旁观者在观察,而患者是切身在体验。因此,医生不仅要考虑医学上的"技术参数”,更要和患者“共情”,要考虑病人手术后的“幸福指数"。

我们医生看病过程中让病人感到温度,这比任何治疗更重要。对患者最好的关爱,有时候不一定是医疗上的照护,而是心灵上的呵护。很多疾病没有办法医治,但是,医生的呵护和关爱就能让患者感受到温暖,从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病人评价医生,更多是关注细节,而不是结果,患者不懂专业,但懂得爱。你对他的每一次笑颜和谈话,他都能感受到你的温度,他会铭记于心的。

郎景和院士说:孩子再年少,医生也要像对老人那样尊重他;老人再年长,医生也要像对孩子那样关照他。确实,一个医生对患者的点点滴滴的关爱就会变成他的温度,而这就是医学的温度,医生温暖了患者,医学就不会冰冷,我们每个医生都应该做一个有温度的医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一个有温度的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