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68条写作建议》读书笔记——第八章

这一章吴松超老师主要就不同学科老师写不同类文章给予了分类指导。

首先,所有的老师都可以进行教育文学创作,因为教师大部分时间与学生在一起,所见所闻所感所想都可以成为一手的写作素材。没有学科限制,而且素材源源不断,这种创作是最普及,最受欢迎的。对自己专业成长有要求的老师可以选择走这条路,但是得记住:坚持是取得一切胜利的法宝。

(创作教育文学作品能够促进教师对于教学的深入理解,或者是兴趣驱使,或者是自我成长启蒙后的理性选择,磨砺的是教师教学的“内功”,成效慢,然而坚持走下去,影响深远。

教师职业有着创作教育文学作品的优势——与学生朝夕相处,熟悉孩子们一个阶段的兴趣点与话语特征,有更多可以探寻他们内心世界的时机,更了解校园生活的真实状态,懂得教师的喜怒哀乐,作品更有可能赢得师生共鸣。)

下面,语文老师因为其学科的天然优势,可以进行小说类,童话故事类,小品类文学创作,艺术化地再现真实的教育生活,或者夸大学生的个性,或者刻意放大教育功能等都可以创作出来学生喜爱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学作品。姑且不去讨论文学性与教育性是否能够相容的矛盾,单纯的文学性也能给教师带来不可估量的收获。如果能边创作边思考,加入对教育的思考和判断,又何尝不能成为一本教育界的好书呢。在长期的创作过程中,受益的会是多方面的,除了学生,还有教育者本身。

(努力的理解学生,积极地影响学生。甚至,写文章时完全可以不以发表为目的,单纯的记录教育生活,窥探孩子的幼稚心理,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质疑并纠正自己的教育策略,选择最佳的姿态方式,不断拷问自己的教育态度,理念和智慧。

教师的非专业创作更多的是因教育带来生命感动后的本能倾吐,是教育思考、情感积累到一定程度的自然喷发,因为更珍贵,更打动人心。

真实的教育生活是教师的宝贵资源。

作家阿来说,写作首先带给他的是“巩固自己的内心”,并不是试图去教育他人,“文学是潜移默化的感染,用(作家)自己的内心的坚定去感染,而不是用一些漂亮的说辞。”

作家汤汤曾这样阐述创作童话带给自己的变化:“因为童话,我的内心世界变得丰富了,轻盈了、纯净了、踏实了、温暖了、快乐了、超脱了、豁达了、平和了、饱满了、淡定了,也更柔软多情了。”)

对于理科教师,则可以写科普文。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在学生兴趣盎然的思维和氛围中轻松获得数学、物理、化学等科学知识。知识是理科老师的特长,活跃氛围,有趣有料的以文章的形式,以科普文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则是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

平时课堂上构造“玩中学”的氛围很重要,理科具有普遍抽象,脱离现实生活,不够直观的学科特点,所以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有趣味就应当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口。平时课堂上做的多了,对写科普文自然帮助很大。

同时,理科教师还应该突破理科性语言表述的限制,多思考多研究在课本之外还有没有与众不同的、更好的表达方式。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但也仅仅是初中生而已,思维模式,敏捷度,脑容量等远不及成人的我们,所以,选择适合的有效的如果能让学生产生兴趣那就更好了的表达方式,我们的理科课堂一定会不一样。

(如果教师教学得法,就能让学生因为思维活跃起来而产生巅峰体验,从而喜欢上数学。现实里,数学学习内容往往与学生的生活脱节,很多内容没有能够通过学生的思考、理解、转化运用而内化成为他们的思维品质。

理科教师运用专业学科知识创作科普文,一方面是实实在在地落实备课创新,另一方面是在“掘一口自己的井”,为科普事业做贡献。)

理科教师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之余,也应该尽力为国家科普事业做贡献。今天的教育成效决定明天的社会状况。做科普,长远而有效的方法其实是在基础教育阶段。理科教师还应当让学生学习“活”的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的思维与探索方法,具备勇于探索、实事求是、不盲从、独立思考与判断的科学精神,这样才能对得起肩上“教书育人”的责任。

你可能感兴趣的:(《给教师的68条写作建议》读书笔记——第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