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的《苍蝇》读后感

苍   蝇

       苍蝇不是什么可爱的东西,如果有选择,相信没有人愿意成天跟苍蝇搅在一起,但是如果我们不得不长久的与一种令人讨厌的生物相处,我们能怎么办呢?周作人的这篇《苍蝇》,提供一个很好的示范。友友们有什么不能日更的,人家连苍蝇都能写文,而且写得趣味盎然,让人忍不住大笑不止,自己去看原文吧:功夫深的大师写什么都能带给你巨大收获,信不信由你,哈哈哈。

       周作人的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从最古老的时代,在最广大的地域,在苍蝇这样的对象和主题上,人类文明留下了怎样的痕迹呢。文章说,苍蝇不是一件很可爱的东西,却与我们很有关系。这种关系从个人的角度来讲,是在儿童时代它可以成为我们的玩物,我们把它捉了来,以它为活道具,做各种好玩的游戏。当然这种游戏小孩子的时候玩的是理所当然,兴致盎然,不会想到有什么不妥,成年以后也许会觉得有点残酷。

       但是现在我们都受了科学的洗礼,知道苍蝇能够传染病菌,不仅不是什么好东西,而且是美和生命的破坏者,那么对它残酷一点:诅咒它正是我们该有的立场和态度。而且像我们小时候那样的玩弄苍蝇,办法也并不是个别、偶然的。不仅在中国的不同地方可以见到,在2000年前的希腊,也有类似的记载。

        接着他从神话传说到荷马史诗,到现代的科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然后呢,从欧洲转向亚洲,由中国的诗经讲到日本的排泄,又回到中国顶级绍兴儿歌,最后仍然属于希腊记载。一番古今中外的神游,这样的一番神游,展现的是一部微型的苍蝇文化史,他把我们由个人经验中儿童时代对苍蝇的厌嫌和折磨,引向了人类文化记忆中与苍蝇接触和交往的漫长历史——让我们看到苍蝇的可爱、美丽和多情。


法布尔昆虫记

       这些接触和交往,不只是好玩有趣而已,还涉及了人类精神和文化生活的一些主要形态,如文艺想象,科学观察,品德教养,生活审美,并体现出古今中外高度的共同性。也就是说,在人类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形态和载体里,保留了人类将苍蝇,纳进自己的生活,使之为我们所用的诸多痕迹。文章通过这样的展示告诉读者:即使是在苍蝇这样的事物和主题上,人类的智慧照样可以找到施展。

       现在我们有了一个不得不被动接受的,不受欢迎的对象——苍蝇,变成丰富和美化我们生活的媒介之一,事实上在此文中体现了周作人人生和艺术观念中的核心概念:那就是余裕和爱智,余裕两个字,余是多余的余,裕是充裕的裕,合在一起,表示一种心灵的充实优裕状态。有余裕才能避免永远局促于此刻当下,而爱智就是爱智慧,享受动脑筋的习惯和乐趣。关键在于破除愚智,追求运用智慧超越一切困境的束缚,活泼灵动的想象力是余裕的结晶,包容万物拥有其中智慧是人类优越性的体现。

       永久与苍蝇同桌吃饭,却没有人拿苍蝇作为自己的名字,这说明在胸襟想象力和智慧方面相对而言还是有点局促,整个心智可能被对象的某一方面的特点局限住,像我们通常所说的放不开。各种倡导说把窗儿打开,让风儿进来,用在这里,此方就是心灵自由之风,大可一展。由此文章最终提供的是对人类智慧的伟大优裕的见证,也是一种宽礴睿智的胸襟和生活的赞美。文章结尾对于中国人的生活的微词所隐含的,也正是对于中国人心灵和精神境界的进一步丰富和扩大的期待。

       正因为在以小见大方面的突出表现,这篇文章曾被文学史家阿英认为是现代散文中正式的,作为正统小品文的美文的发端,30年代林语堂主编小品文杂志人间世的时候,也曾由此文吸取灵感,在发刊词中以宇宙之大苍蝇之微,无所不谈,号召把周作人的佳作拿来做金字招牌:以宇宙之大,映照苍蝇的渺小,以所描写的对象的微小来突出文章内涵的丰富盛大,从而体现文章的即小见大的精妙。

      其实去看整个30年代林语堂派小品文的成就,周作人《苍蝇》几乎就是最高典范,很多人认为没有任何另外一篇是超过他的。宇宙之大,苍蝇之微,不只是一个文章题材的范围而已,而至少还包括另外两层意思,一是从苍蝇之微见证宇宙之大,这考验的是写作者的修养和本事,有没有那么多的知识上和经验上的积累,可以展现一个很小很小的对象所可能具有的无限丰富性;二,更重要的苍蝇之微乃是人日常之微,也就是日常人生中点点滴滴的琐碎,一切无不如是有点讨厌而要永久同桌吃饭,搞不好还要上头上脸,给你存在的烦恼,考验你如何与之相处长久共同生活。而所谓宇宙之大,其实乃是心智的天地之大,比海更宽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人的心灵,这句话我们都会说,它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这个意思:从苍蝇之微中体现出宇宙之大。

你可能感兴趣的:(周作人的《苍蝇》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