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楼梦》看家庭教育之六:人才辈出的贾府女奴,她们真不需要父母?

        说了前面几个家庭教育的例子,再说到金陵十二钗又副册的人物,如平儿、袭人、鸳鸯、紫鹃等等,我真的感到疑惑了:这群所谓的“奴才”,没有人身自由的女奴,很多直接就没爹没娘,“几两臭银子买来的毛丫头”,哪来的家庭教育,有什么良好的亲子关系?说这些,简直是奢谈!

        可她们不但活下来了,还活得神采飞扬,活出精彩人生,比公子小姐们还有韧性。她们就像沙漠里的仙人掌,在苦难中开出了美丽的小花。更像瓦缝中的小草,顽强地在没有泥土的缝隙里发出了芽。

        没有父母的支撑,没有什么家庭教育,“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其中的深层含义,我试着探寻一下。

        先拿最典型的没爹没娘的平儿来看看。平儿的宽厚善良,在贾府里有口皆碑,也得到了读者的一致认可。她是王熙凤的左膀右臂,职位相当于总经理助理,很多事情总经理不在或身体不好时,她这位总助可以全权处理。她处理的情况,每一件每一桩,都可以说全是比王熙凤更宽厚得人心的,也是合理的,有智慧的。她不但是王熙凤的首席大丫鬟,第一秘书,府里的管家中地位也很高,连贾母、王夫人、小姐们对她都是极为尊重的,尽管她的实际身份只是贾琏的妾——屋里人而已。贾母看她受了委屈都要出面叫人安慰她呢,小厮们要请假也得她批准。

        ——这没爹没娘的孩子,咋喝点露水就长这么好了?

        要是公子小姐中的某些人,比如贾环能像她这样,王夫人会高兴得做梦笑醒的。

        平儿是王熙凤陪嫁过来的丫头,从小没爹没娘,就跟着凤姐在贾府中生存下来,贾宝玉都感叹“平儿并无父母兄弟姊妹,独自一人,供应贾琏夫妇二人。贾琏之俗,凤姐之威,他竟能周全妥帖。”

        找遍全书,我实在是找不出家庭教育、亲子关系在平儿人生中的半点痕迹,就是没爹没娘。她出场时,已经是个十几岁的大姑娘了,已经在这样的生活中适应得很好。只能说:老天爷给了奴才一条活路,在任何时代任何身份的人类之中,凭着求生的本能,在有限的生存条件之下,人们都可以活下来,还可能活得不错,瓦缝里的小草欣欣向荣。

        平儿做到了最好。没爹没娘,粗糙的养育条件,反而让她没那么金贵:干活,活着,活得更好,哪有那么多讲究?生来就不是富二代,要很多爱,很多钱才能活吗?

        人才辈出的贾府女奴,以平儿为代表,还揭示了一个秘密——她们在缺乏父母疼爱的同时,也正好摆脱了父母的束缚,更容易早早学会生存,努力奋进,确实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在大多数世界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中,主人公都没爹没娘。从哈利波特到长袜子皮皮,从彼得潘到小飞人卡尔松,从葵花到小女巫,从简爱到奥利弗,这样他们才能完全自由地、不受束缚地发展自我,探索世界。

        尽管这种探索有辛酸的一面,不得不承认,也有天宽地阔的一面,好多没爹的儿子、爹不在身边的儿子好厉害啊,孔子孟子,马斯克,奥巴马,等等。

        而且没有了父母,姐妹之间的情感变得更为厚重,起到了良好的抚平缺父母之爱伤痕的作用,和青年自我成长的激励作用:相依为命的丫鬟们同气连枝,互相帮衬,团结一致,一点不缺乏温暖。书中几次提到这种过命的交情,像鸳鸯说的“这是咱们好,比如袭人、琥珀、素云、紫鹃、彩霞、玉钏儿、麝月、翠墨,跟史姑娘去了的翠缕,死了的可人和金钏儿,去了的茜雪,连上你我,这十来个人,从小儿什么话不说?什么事儿不作?”读到这儿,我想起了《兄弟连》,想起了《青年近卫军》,想起了保尔和他的战斗团的弟兄们,这都是没爹没娘,或者爹娘不在身边而长得特别好的年轻人,因为他们有相互依靠的珍贵的友谊啊。

        人才辈出的女奴们活得好的另一个条件,是主人的尊重和看重。贾府确实有难得的一面:待下人宽厚。贾政听说金钏儿跳井自杀,十分惊疑:“好端端的,谁去跳井?我家从无这样的事情,自祖宗以来,皆是宽柔以待下人,大约我近年于家务疏懒,自然执事人操克夺之权,致使生出这暴殄轻生的祸患。若外人知道,祖宗颜面何在!”就算贾府只是为了颜面也罢,大部分主人大部分时候,确实宽柔。很多地方提到,这些首席大丫头“吃穿和主子一样,又不朝打暮骂的”“差不多寒薄人家的小姐也不能这样的”。而一些主人,比如宝玉对于这些丫鬟,是真心真意地做到了“平等、博爱”的。这是她们能活成这样精彩的一个条件。

        有了这些,我们就知道为什么瓦缝里小草也会有春天了。

        这些丫头有的是家生女儿,上一辈就是奴才;还有的是买来的,或者赠送的,如晴雯10岁的时候就被赖嬷嬷当做一件小礼物送给贾母,然后分配到宝玉的屋里;无论哪种身份,都有奋斗发展的机会。比如家生女儿奴才鸳鸯,早早就成了贾母的首席大丫鬟,总管财务、家事,地位极高,“老太太要是离了鸳鸯,连饭也吃不下的”。

        这些奴才没有一丁点抱怨命运的描写,没有哭爹喊娘的悲痛,她们根本没有资格来抱怨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反过来,她们以善良、宽容的行事为人,还能帮助别人,平儿最典型,一个没爹没娘的孩子,在处理尤二姐和其他事务的时候,她总是在拯救、帮助他人,人性的光辉,没有因为奴才身份而湮没。

        鸳鸯,袭人的条件稍好一点,她们的母亲死了,还可以在主人的恩典之下去守孝,袭人家里还有个哥哥条件不错,可能把她赎出来,可是她们的生存环境,跟平儿她们基本上一模一样:就是凭着自己,在大观园这个职场中认真工作,成功当上了各房首席大丫鬟,十分“有脸”。

       如果有痛苦,那主要是因为工作和命运造成的,像金钏儿被王夫人撵出去,她母亲白老媳妇只能领了她回家去,而她因为被冤屈了,在家里住了几天就投井自杀了。跟身边的母亲在不在,基本没有关系。觉得羞辱,痛不欲生了。再比如袭人在母亲死去的晚上,似乎没有多少悲伤,她只是感叹着主子的恩情浩大,以后跟了宝玉做妾,这一份“争强好胜的”心可以满足,人生足矣。

        可我还是不理解:尽管有姐妹情谊,有生存本能,有主人一定的爱护和尊重,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书中不止一次描写父母双亡的林黛玉“想起有父母的人的好处来,早又泪珠满面”,还有一样没爹没娘的史湘云说起父母没了,“眼圈儿就红了”,这都是人类的正常情感。

       我还是好奇,女奴们都没有这些感慨?

        应该是她们即使偶尔有眼泪,我们也看不到吧!

        终于有一天我注意到,含冤死去的晴雯在死之前,没有任何亲人照顾的夜里,在痛苦的煎熬下,喊着那个早早在生命中淡出的母亲:“一夜叫的是娘”。

        看到这里,我才感受到,这些女孩子的命运的悲惨。

        她们还是人类啊,还是需要父母之爱的。平时在生活重压之下忘记了的,认为自己不配得到的爹娘之爱,在年轻的生命即将离去之时,会去呼唤。

        晴雯很可能连娘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她早早就跟平儿等人一样,以没爹没娘的身份活着啊。

      但是死之前,她叫了一夜的娘。这个极其倔强、心比天高的女孩子,内心的痛苦,还是需要一个早就失去了的娘来分担。

        袭人母亲死后,仍然“思母含悲”;再如龄官说:“那雀儿也有个老雀儿在窝里,你拿他弄这个也忍得!“这分明是在思念亲娘,也伤心亲娘对自己的思念啊。

        推想一下:如果生活如意,如平儿,没有父母之痛被掩盖了;如果生活不如意,她们会回到最初的渴求:父母之爱,如晴雯。

        但是有几个奴才能够上位,还不受折辱呢?鸳鸯那么好了,大老爷贾赦起了觊觎之心,以后也是“终究逃不出他手心”啊。女奴们的命运,像小草一样,被拔了就是被拔了。

        还有重要的一点,在极强的生命力之下,这些瓦缝里的小草虽然发出了芽,但是,奴才身份和奴才的心理,让她们缺了自由平等独立的人格,温柔细腻的情感。看似她们不需要的父母,原来还是留下了深深的创伤。

        在女奴的身份里,没有索爱的权利,更没有向父母索爱的权利。如袭人对母亲所说“当日原是你们没饭吃,就剩我还值几两银子,若不叫你们卖,没有个看着老子娘饿死的理”。在这里,亲子关系,只有我牺牲,换你们不饿死的关系,让人叹息啊。

        看到这里,我终于找到了这些人才辈出的女奴们,背后的亲子关系:

        每一个女奴的老子娘,都是人格缺失的,无法独立的,让儿女也只能成为奴才身份的老子娘。他们自己都没有底气,没有经济上、精神上的独立,更不会把独立人格、自由精神、美好的情感给到儿女。

        所以平儿再厉害,对凤姐、贾琏还只是深深的依附关系。她怕贾琏,怕凤姐的非独立心理,让人心疼。她永远无法取得独立人格。

        袭人、晴雯、鸳鸯等等,何尝不是如此?勇敢如鸳鸯,也只是身份地位不错,她没法取得独立的身份,不容易达成精神上的自由。“剪了头发做姑子去”“再不然还有一死”,这样的独立思想已经很不容易了,但仍然难免带着缺少自由自主的深深的痕迹。

        虽然说,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每一只苦苦挣扎的家雀,仍然在生存的勇气里带着辛酸。

        没有了好的家庭教育、没有好的亲子关系,人的生存是没有问题的,可是,父母让自己成为奴才,这伤害没有轻易完全消失。缺乏独立的人格,这更是一个痛。赖嬷嬷这个老家人的喟叹,说出了清朝奴才们的血泪:“你哪里知道奴才两个字是怎么写的!”

      如果有一半的人缺乏独立与自由,整个的民族又怎么能独立自由?

       主子们,奴役奴才的那一半人,自己又如何能够真正活出独立自由的人生?

        奴役与被奴役,都是一种痛苦。

        人才辈出的贾府女奴们,在光鲜的表面下,仍然是悲苦的。

        这还是一个国民性的问题:失去自由独立人格的国度,无论统治者被统治者,终将不能有独立的精神。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红楼梦》看家庭教育之六:人才辈出的贾府女奴,她们真不需要父母?)